- +1
專訪|史蒂凡·哈通:博世為每一輛車的技術而戰,必須始終保持謙遜
10月15日,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史蒂凡·哈通落地北京,開啟他今年的第四次中國之行。

博士全球CEO史蒂凡·哈通
哈通博士于2022年接管博世,此次中國之行也是行程滿滿。一落地北京便馬不停蹄地與媒體見面,這是他的第一個行程。采訪結束,他還得坐當晚班機飛往上海。“好幾個工廠的投產、還要拜訪很多客戶。”哈通說,“還有很多慶典活動。”

今年恰逢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25周年;博世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25周年;博世無錫動力總成有限公司20周年。1909年,博世進入中國。1995年博世在中國成立了代表處,同年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聯合電子。聯合電子太倉三期工廠剛舉辦落成儀式,這是博世在中國新開兩個工廠的其中一個,第二代電橋將于明年在此投入批量生產。另一個是蘇州的工廠,負責博世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及自動駕駛研發制造。

這些都是博世在中國不斷投資所產生的結果。
哈通在專訪時表示,在中國博世最重要的投資是對于人才的投資,包括對于工程師的培訓、對于工人和銷售人員的培訓。目前,博世在中國已經有一萬名研發人員。第二重要的投資是對科技和技術的投資。
除了投資建廠之外,博世樂意并主動將旗下最新的技術最先交付給中國市場。“中國現在其實是一個創新能力非常強的市場,中國市場上所出現的很多都是新一代的產品。因此,對于博世而言,往往在中國市場上推出的產品也是最新的。比如,我們最新推出的智能解耦制動系統,一種為電動汽車設計的具有第二層安全保護的制動系統創新技術,可以在制動方面做到更加安全。”哈通說。
但所有對技術的投資說到底都是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最佳價值。消費者,在哈通看來是整個汽車行業發展的真正驅動力。“我曾經負責過家電行業的營銷,所以我特別看重消費者。我認為,哪怕對于汽車行業而言,真正驅動整個行業發展的也是消費者,因為真正買車的是消費者。”
“我們的目標就是消費者價值,那些能夠給消費者的價值實現最大化的領域,我們希望進行努力、進行突破。”哈通說,“如果一輛車,客戶開著非常有駕乘的樂趣,同時又非常的舒適、安全,毫無疑問客戶會愛上這車。博世就希望通過我們所提供的系統,讓我們客戶的車具備這樣的特點。”
“有時候你買一輛車,可能并不一定是為了速度要跑得多快,但你特別喜歡駕駛這類高端產品給你帶來的駕乘體驗,這方面都是我們所擅長的。我覺得這也是人性,有的時候追求的不一定是速度,但就是想要這樣一種安全、可靠、奢華的感覺。”
哈通相信這也是博世能夠在內卷如此激烈的中國市場生存下去的重要法則。當被問及與車企打交道是否比做家電營銷更有趣時,哈通小聲地說了句:“NO。”
此刻的博世,受中國市場價格戰的波及正處于一個難言輕松的階段。即便是全球頗具規模的零部件巨頭,還是有車企威脅博世,如果不降低零部件價格他們將拒絕打款。
與車企持續的博弈中,博世有自己的堅持,如果一味地降價導致最后沒有資金投入新技術的研發從而陷入惡性循環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主機廠他們必須為每一輛車而戰,而我們為每一輛車的技術而戰。博世是做技術的。既然是做技術,我們必須始終保持謙遜。”哈通在采訪時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