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蘇格蘭設計師把上海小吃印上家居用品,連接中西情感
小籠包花紋的餐墊、盤子、襪子、筆記本、圍裙,在上海生活了15年的蘇格蘭設計師莎拉(Sarah Armstrong),用活潑而富有生活氣息的設計,營造了一個“小籠包宇宙”。

在上海生活了15年的蘇格蘭設計師莎拉

小籠包圖案的餐巾
莎拉現在生活在綠樹成蔭的長寧區新華社區,對小籠包情有獨鐘,她告訴記者,每次從國外回到上海,她都會第一時間找一家本地餐館,以解口舌相思之苦。而她同樣位于新華社區的工作室 “Pinyin Press ”,名字源自漢語拼音。拼音是周有光創立的標準漢語羅馬化系統,是中國與世界各國溝通的橋梁。中央圣馬丁學院畢業的莎拉說,她了解這個故事之后,以此作為激勵,希望自己也能創作出跨文化的設計,講述上海和中國的日常生活,介紹給中國以外的朋友們。

莎拉希望通過跨文化的設計,將上海和中國的日常生活,介紹給中國以外的朋友們。
除了小籠包以外,莎拉還通過觀察上海和中國的日常生活,來構思自己的設計靈感。有的著眼點很小,生活在單一文化背景下不容易察覺,比如中國人從1到10的手勢計數方式。她覺得很新奇,因為這些手勢和她的家鄉蘇格蘭不一樣。她把這些手勢繪出紋樣,印在餐墊上,顯得別出心裁。此外,她在逛上海的弄堂時,經常看到的鳥籠,也讓她覺得是個特別的元素,她想要把這種日常生活提煉出來,反哺于家居用品,比如圣誕節掛飾、隔熱手套、餐盤等。每當她拿這些做禮物送給她的英國朋友們,朋友們都愛不釋手,令她很得意。她還在自己的工作室嘗試絲網印刷,讓前來體驗的朋友們,也能夠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上海紋樣。怎么吸引客人呢?她有自己的方法,比如積極參加各種線下市集,她也通過在上海扎根了12年之久的嘉善市集,累積了自己的第一批忠實客戶。

莎拉的“小籠包”宇宙
生活在上海這么多年,莎拉早已把自己當成半個本地人,而她對于日常生活、工作半徑新華路,各種好吃的信手拈來:鹿園的精致本幫融合菜,六樘門的擔擔面,還有法華湯包的小籠包,這些都是她日常打牙祭的選擇。閑暇時,她喜歡去布料市場定制衣服,也喜歡在秋高氣爽的天氣里騎自行車穿行在城市的小巷中,浦東美術館是她的最愛,總能激發起她的創造力。當被問及在上海創業是種什么樣的感受?她想了想說,“我一直認為上海是一個創業的好地方,因為這里有創業的環境、充滿活力的能量和給人帶來足夠支持感的本地社區。這里讓人感覺一切皆有可能。”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