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程十發美術館展丁申陽書法,看他的“行止由心”
10月15日,“行止由心——丁申陽書法作品展”在上海程十發美術館開展。展覽由“廣大”“精微”兩個部分組成,匯集了知名書法家丁申陽精品力作五十余件。此次展覽由上海中國畫院與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辦。

展覽現場

丁申陽在開幕式現場
《莊子》有云:“身之所往,行止由心。”年近古稀,上海書法家丁申陽舉辦了自己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書法個展。展覽開幕式上,丁申陽感慨道:“書法是中國最具有民族性的藝術,獨一無二。我今年67歲了,在這條無止境的藝術道路上不敢停下追求的腳步。”

展覽現場

草書 李白《送賀賓客歸越》
180cm×89.5cm
“到了這個年紀,根據自己的人生感悟進行了書法創作。展覽名取自《莊子》,‘行止由心’是我一貫追求與向往的境界。”丁申陽向澎湃新聞表示,經歷了從展覽籌備初期的滿懷信心,到創作過程中的彷徨憂心,再到展覽開幕今日的緊張。此次展覽即是對人生一個階段的總結,同時也需要膽量,接受大眾的檢閱。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丁申陽于1957年出生在上海,祖籍河南省濮陽市。曾就職于上海電影制片廠,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六、七屆理事。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丁申陽
丁申陽曾在上海中國畫院美術書法進修班學習,得胡問遂先生、錢茂生先生指教。后研學于上海虹口區業余大學書法篆刻專業,得劉一聞等老師指導。學書期間,常問教于吳建賢先生,受益良多。
其書法作品多次入選、參展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展覽,亦曾獲獎。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更是在全國群眾性書法熱潮中各地舉辦的書法大賽中屢次獲獎。曾為多部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重點故事片書寫片名,書法作品亦被多家美術館收藏。出任第一、三屆全國草書展及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評委。曾經在上海美術館、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舉辦個人書法展。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匯集了丁申陽先生精品五十余件,展覽由“廣大”“精微”兩個部分組成。

展覽現場
在草書中,漢字本身的可識性已被削弱,讓人更多接受的會是一種抒情性,一種意境以及視覺沖擊。丁申陽認為。將書法作品與現代建筑、家具等融合在一起,而最具備這些構成的書法元素,當屬草書。技法在草書中很重要,然而性情的體現更是一幅草書作品的關鍵。丁申陽說:“好的草書應以‘情’意寫而不是以‘法’書寫。寫楷書難于神采飛揚,寫草書則難于端莊靜穆,更難在飛揚中有嚴謹凝重之態。字法、章法、筆法,是書法審美的三個重要元素,而草書特別是大草又多了墨法,或者說墨法在草書作品中更加體現了作者的性情流露。在墨色營造的隨意書寫中,也能夠體現出創作者的審美意識以及學養。”

行書 《抱琴·枕石》五言聯
136cm×34cm×2
展覽作品中,也有丁申陽的楷書、隸書作品。此次展覽策展人張恒煙認為,丁申陽雖肆力草書,然未廢楷隸之功。“其作楷書,以顏清臣筑基,稍參歐陽信本,又能端莊和厚。其隸書法乳《張遷碑》,古樸拙厚,以嚴正為宗,不作截鶴續鳧之態,生氣逸出。”

隸書 崔顥《黃鶴樓》
549cm×214cm
丁申陽對傳統書法審美也有著深入的把控,現場展出的小幅作品,也頗雅致精美。

展覽現場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書法的實用性已大大降低,但書法的藝術性卻可以不斷發展、加強。展覽現場還展示了一些丁申陽為電影題詞的作品。

展覽現場
丁申陽曾經在一部由外國導演執導的影片中擔任美術工作,外國導演要求在一場武打戲的背景中全部以草書來裝飾,并說這是"平面上的武術",配以活動的武術會更有藝術性以及更利于演員的表演激情。丁申陽回憶:“他還說英文中其實也有書法一詞,原意是將字寫得快些、花哨些,而中國字的書法是藝術,有很多變化。我說是的,首先這是毛筆的緣故,漢字本身的魅力,還是一種精神藝術,可以‘達其情性,形其哀樂’。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特殊的造型藝術,書法發展到今天,可以說是越來越值得我們去追求、探索了。”
此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25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