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艾斯特·阿布拉米:有中國家長說,孩子通過社交媒體認識我
當人們逐漸習慣2-3分鐘的流行音樂,甚至與短視頻一同出現的10秒音樂片段后,動輒十幾分鐘甚至半小時都不一定能讓聽眾找到“爽點”的古典音樂,在復興路上走得并不容易。
新一代的古典音樂家,正從線下走到線上,通過在社交媒體的分享讓更多年輕人關注古典樂,再從線上走回線下。艾斯特·阿布拉米(Esther Abrami)就是其中之一。她在 TikTok、YouTube以及 Instagram 上的粉絲突破百萬,在中國也開通了小紅書賬號,可以稱得上是古典音樂圈的“頂流”之一。

艾斯特·阿布拉米(Esther Abrami),在中國演出現場,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艾斯特·阿布拉米1996年出生于法國,13歲畢業于艾克斯音樂學院,畢業后繼續在曼徹斯特Chetham 音樂學院學習,而后在皇家伯明翰音樂學院獲得全額獎學金并完成了碩士學位。
除了社交媒體的關注,她在專業上也受到了肯定。英國古典電臺【FM Classical】稱她是“30位30歲以下的必看古典藝術家”,BBC音樂雜志將她評為“時代新星”。
阿布拉米曾被問過一個問題,如果和九歲的自己對話,會說些什么?她的答案是:“我會告訴那個小女孩,我正在做你想做的事,拉著小提琴,穿著漂亮的衣服環游世界。”

2019年,當阿布拉米還是研究生時,就曾跟隨自己的導師在北京學習交流了一個月。5年之后,阿布拉米又一次來到中國,不僅舉辦了自己的音樂會,同時也在上海音樂學院開設了“大師課”。從跟隨大師的學生,到成為學生的大師,5年時間,阿布拉米用“特立獨行”完成了自己的音樂“圓”。
“我很喜歡中國,在這里感受到了許多不同。當品牌們致力于讓世界各地都享受同樣的東西、同樣的品質時,這種不同尤為可貴。”
此次巡演的樂曲,風格混搭,既有動漫配樂,也有電影樂曲,還加上了中國聽眾熟悉的《茉莉花》。阿布拉米表示希望通過這些選曲展現出多樣性,比如她的法國和猶太血統、古典音樂背景、對女性音樂的支持等。
學生時代,阿布拉米每天都會練習8小時的琴,如今也保持每天四小時的練習。但勤奮之下,阿布拉米最先被關注到的總是靚麗的外貌。比如被網友稱作神似“奧黛麗赫本”,此次來中國舉辦演奏會的海報上也標注了“最美小提琴家”。對此,阿布拉米表示“并不在意”。
“我不介意別人是因為什么關注我,但他們總會了解到古典音樂。我從小就喜歡與時尚相關的東西,我家就有布料店,所以小時候我就愿意把自己打扮得好看。其實除了日常穿搭,我也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我其他的愛好,比如運動,比如參加時裝周,這都是我的一部分,組合在一起才是今天的我。如果古典音樂想要吸引一些新面孔的關注,不能只分享音樂本身,而是要搭起一座橋梁,不然古典音樂只會‘死去’。”
“當然,我的這些舉動不太符合人們對‘古典音樂家’的刻板印象,就比如,當人們提起‘知識分子’,就應該是平底鞋+黑框眼鏡的模樣,看起來聰明。但什么是看起來聰明?你不能根據一個人的外貌就評判他們的腦子里在想什么。所以,我只想做我想做的,而不是滿足誰的期待。”
此前,阿布拉米曾在巴黎參加一檔節目,身著華麗長裙,腳踩“恨天高”。當她被提問時,感受到了提問者“測試”的心態,所以當她結合史實給出自己的見解后,對方臉色一變。“他應該意識到,打扮好看并不等于人也是膚淺的。”
面對外界的質疑和討論,阿布拉米也會害怕,但最后她說服了自己:不要因為懷疑,或者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而去拒絕機會,即使跌倒了又怎么樣?你只是多學了一些東西而已。“犯一個錯誤,并開始思考”的態度,讓阿布拉米多了許多跨界的機會,她也希望用這種態度去激勵更多女性從業者。
比如她錄制過的音樂專輯《她》(Her),是純女性作曲家的作品;播客《女性在音樂行業》(Women in Classic),讓更多人關注古典音樂行業里的女性;同時,她也是真力時DREAMHERS全球計劃的一員,用自己的經歷鼓勵更多人為實現夢想而不斷精進。
“你可以認真工作,你也可以漂亮迷人,不要害怕這種力量,運用它,向你的目標邁進。”

中國巡演期間,阿布拉米發現中國觀眾里,孩子的比例很高。“有些家長會告訴我,他們的孩子通過社交媒體認識我,并表示想學小提琴。我很開心,因為音樂真的很美妙,它能培養你的審美、創造力、專注力、協調性等。”
“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名音樂家,非常難,只有少數人能夠脫穎而出,尤其是在古典音樂行業是一個小眾市場。但如果你真的想在這條路上發展,其實也有很多其他選擇,比如去當老師、音樂人的經紀人,獨奏并不是唯一出路,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