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寧化“號聲嘹亮”:“人在號譜在”故事流傳,紅色旅游蓬勃發展
三明市寧化縣,流傳著一個和紅軍軍號有關的故事。
在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有“軍號嘹亮——中國紅色軍號歷史陳列”專題展,展出一件鎮館之寶——全國唯一最為完整的、正規出版印刷的《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朱德曾經的司號員羅廣茂和母親,歷盡艱辛將它保存下來,如今是國家一級文物。
羅廣茂“人在號譜在”的精神,是寧化奮斗前進的寫照。

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的紅軍戰士吹號雕塑。 視覺中國 圖
蘇區時期,寧化全縣13萬人口中就有1.6萬余人參加紅軍,每年為中央蘇區政府和紅軍籌集大量錢款、被裝,被譽為“擴紅模范區”“支前模范縣”。
90年前,寧化是中央紅軍長征的最遠出發地,6600多名寧化子弟兵參加長征,到達陜北時僅剩58人,在冊革命烈士多達3307人,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重大貢獻、付出巨大犧牲。
90年后,新長征,再出發,寧化依然“號聲嘹亮”。
當前,寧化正以鳳凰山紅軍長征出發地核心展示園為龍頭,打造全長15公里,集紅色研學、鄉村體驗、綠色康養于一體的“紅綠融合”精品示范旅游線路,年累計接待游客逾8萬余人次,推動寧化經濟向前進。
“人在號譜在”
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講解員謝小麗講述,1931年秋,15歲的羅廣茂在寧化參加紅軍,被選派到中華蘇維埃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司號大隊學習。結業時,羅廣茂帶著學校發的《軍用號譜》,宣誓“像保護生命一樣保護號譜”,來到朱德身邊當了一名司號員,開啟“人在號譜在”的紅色傳奇。

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展出羅廣茂守護《軍用號譜》的事跡。 澎湃新聞記者 王玨瑋 圖
根據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的展示,紅軍初創時期,通信工具十分落后,靠旗語、煙火等方式維持部隊聯絡,容易受到天氣、環境等的影響,軍號成為各級指揮員調動、指揮部隊的得力助手,被譽為“指揮員的喉舌”。
1931年,紅軍頒布《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首次建立起號譜和司號制度規范。其中,號譜分為戰斗號譜、勤務號譜、名目號譜、儀式號譜四大類共300余種。
羅廣茂后來任紅十二軍一〇一團、紅五軍團四十三師師部司號員、號長。1934年,他在連城作戰時腿部受傷,為躲避國民黨搜捕躲進深山,把號譜交給母親保管,母親用油布包裹好收藏起來。
1974年,羅廣茂拆建谷倉時,發現自己心心念念的號譜,被母親釘在谷倉底板上。1975年寧化籌建革命紀念館,羅廣茂把號譜交給紀念館珍藏。

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展出羅廣茂守護的《軍用號譜》。 澎湃新聞記者 王玨瑋 圖
2024年10月11日,長征出發90周年之際,開國上將蕭華的女兒蕭露來到寧化,看到這本軍號譜,非常激動,“我從小在軍區學校讀書,后來做軍醫,號聲從小聽到大,號聲一響,我們就想馬上集合,沒想到這里保存了這么完整的軍號譜。”
她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她是新中國同齡人,在國旗下幸福生活,沒有經歷過像父親一樣慘烈的戰斗,這是她第一次來寧化,特意去長征精神教育基地參觀,看到這本保存不易的號譜,仿佛聆聽到激昂的軍號聲。
新長征 再出發
10月12日,蕭露和董振堂、羅榮桓、張鼎丞、粟裕、葉飛、孔俊彪、張新華、張雍耿等8位革命烈士或開國將帥后人一起,來到寧化縣淮土鎮鳳凰山村,參加長征歷史步道寧化段啟用儀式,并與三明市、寧化縣的百余位黨員干部一起“重走長征路”,重溫長征精神。
鳳凰山村總人口約1018人,距寧化縣城30公里,與江西石城接壤,是中央寧化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著名的“擴紅”模范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參加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朱德、羅炳輝、譚震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及其領導的紅四軍、紅十二軍曾多次進駐鳳凰山,開辟革命根據地、開展建立地方武裝和擴大紅軍的工作。
如今的鳳凰山村紅軍街,集紅色研學、鄉村體驗、綠色康養于一體。
鳳凰山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舊址群包含紅軍街、五通廟、王宅、少共師宿營地等舊址。紅軍街上設置紅色元素雕塑、景觀小品,還有“紅軍可樂”“成功小紅軍”“寧化紅”等文創和伴手禮,還開發了露營觀景、戶外燒烤等項目,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10月12日,蕭華女兒蕭露等9位革命烈士或開國將帥后人在寧化“重走長征路”。 澎湃新聞記者 王玨瑋 圖
蕭露告訴澎湃新聞,這是她首次踏足寧化,在鳳凰山沿著紅色路線一路參觀,心潮澎湃,沒想到在這片父親曾經戰斗過的土地,如今發展得如此之好。
這次“重走長征路”,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三明段集中開放展示活動的一部分。這一重要活動在寧化啟動,與寧化紅色文旅產業的發展密不可分。
據《三明日報》報道,近年來,寧化依托紅色資源優勢,精心打造了4條紅色精品旅游線路,積極推介縣革命紀念園、長征精神教育基地等13個紅色旅游景點,并組織策劃了一系列紅色旅游活動,推動紅色旅游與多業態融合發展。
2024年國慶期間,寧化縣共接待游客23.1萬人次,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3.79%,鳳凰山等紅色景點游持續升溫。

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氣勢恢宏。 澎湃新聞記者 王玨瑋 圖
而作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三明段集中開放展示活動主會場的寧化,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福建段建設的兩個重點縣之一。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寧化段目前已有17個項目開工并取得階段性成效,共完成投資14.78億元。其中,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寧化淮土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核心展示園等12個項目完成并投入使用;寧化長征公園等5個項目正按序時進度推進。
其中,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福建段)的標志性項目,總投資2.1億元,是福建省規模最大的紅色主題場館之一。寧化縣長征學院以長征精神教育基地等現場教學點為支撐,培育紅培產業,截至2024年9月,已有110個中央、省、市機關和單位系統到寧化建立黨性教育培訓基地,共舉辦培訓班1000余期、培訓學員12萬余人次,成效位列福建前列。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歷史步道寧化(淮土)段的一處景觀。 寧化縣委宣傳部 供圖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歷史步道寧化(淮土)段示范段項目,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國家級、標志性項目,步道修復約5.0公里,新建驛站、公廁、停車場等設施,以“重走長征路”為代表的步行體驗方式, 營造全程沉浸式的革命文化體驗,讓參與者能有效地感悟和傳承長征精神。
紅色文旅產業蓬勃發展,助力寧化縣經濟社會更好發展。寧化縣政府官網顯示,2022年,寧化縣生產總值完成239.14億元,按2020年可比價格計算,增長3.2%;寧化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07元,比2021年增長6.4%。
如今,在長征最遠出發地寧化,前進的號聲仍然嘹亮。

設計:王璐瑤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