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老人要穿怎樣的鞋?上海消保委實測50款鞋:并非越軟越好

10月11日,上海市消保委公布最新一期老人鞋比較試驗結果。
2019年,上海市消保委做了一期老人鞋比較試驗,并針對老人鞋產品宣傳夸大、標準缺失等問題,推動全國首個《老人鞋》團體標準落地,為GB/T 43587-2023《老人鞋》新國標提供了雛形。經過5年時間重新測試發現,外底硬度適宜的樣品比例從65%升高至88%,回彈性較好的樣品比例從80%升高至98%。
6件樣品硬度不達標
本次試驗共計購買50款老人鞋,其中,45款采自京東、天貓、蘇寧、唯品會、小紅書等電商平臺,5款采自實體店鋪,涵蓋了舒悅、足力健、榮仕、銀發無憂、斯凱奇、盼喜、紅蜻蜓、老美華、康麗鳥等熱門品牌,價格在59.9元到467元不等。
實驗結果發現,測試的50件樣品耐穿性表現較好,減震均在標準要求范圍以內。
不過,現在很多鞋類均宣稱“踩屎感”穿著舒適,但老人鞋并不是越軟越好。外底過軟,容易造成腳弓塌陷,起不到應有的支撐和防護作用。當然也不能過硬,不利于鞋底彎折,走多了容易累腳。軟硬適中的鞋子才能為老年人的足部和腿部提供有效的保護和支撐。新標準對外底硬度的要求,實芯材料為45~65邵爾A,微孔材料為40~60邵爾C。本次比較試驗的50件樣品中,有9件樣品為實芯底,33件樣品為微孔底,8件樣品既有微孔底又有實芯底。結果發現,50件樣品外底硬度最小值為35,最大值為74,其中6件樣品不在標準要求范圍內。

6件外底硬度不在標準要求范圍內的樣品
試驗還發現,實芯底偏硬,有助于在運動中提供足夠的支撐,防止腳部變形或扭傷;而微孔底偏軟,穿著時更加輕便和舒適。
1件樣品回彈性不合格
微孔底的壓縮變形對鞋子的整體穩定性和支撐性具有重要影響,是衡量鞋底微孔材料在受到壓縮后恢復其原始形狀的能力的指標。新國標要求,單一密度的微孔底變形量應≤35%。測試數值越小,表示鞋底材料在受到踩壓后能夠更快、更好地恢復原狀,即具有更好的回彈性。結果發現,在參與該項測試的43件(另7件非微孔材料鞋底不測)樣品中,最小值為9%,最大值為41%。
僅1件樣品,即標稱由萊陽市城廂三立布鞋廠制造的中老年休閑單鞋(標稱商標:布舍元,標稱型號:421-1731),其微孔底壓縮變形量為41%,超出標準范圍,在日常穿用中不能有效保障穩定支撐。
與此同時,老年消費者多有骨質疏松,即使輕微的外力也可能造成骨折等嚴重后果,因此老人鞋的防滑性能便顯得尤為重要。本次比較試驗模擬老年消費者最常見的使用場景,測試老人鞋在陶瓷上的濕態靜摩擦系數,該值越大表示防滑性能越好。新國標規定,濕態靜摩擦系數應大于等于0.3。結果顯示,50件樣品濕態靜摩擦系數有所差異,最小為0.3,最大為0.81。
值得一提的是,試驗發現,參照即將實施的GB 25038—2024《鞋類通用安全要求》,全部樣品均通過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甲醛、富馬酸二甲酯、含氯苯酚等安全性指標的測試,但有個別樣品存在鄰苯二甲酸酯、短鏈氯化石蠟含量偏高的情況,上海市消保委已將此信息告知相關企業,要求企業引起重視,采取措施保障消費者權益。
綜合來看,先覺、健牌、穗足力等品牌的樣品在耐穿性、舒適性、防滑性等方面均表現較好。
消費提示
上海市消保委發布消費提醒:
(1)看鞋底
選擇鞋底花紋縱橫交錯且紋路清晰,硬度適中的鞋子。其次,材料的彈性也非常重要,好的鞋子可以通過材料本身的彈性或者物理變形,緩解后跟或前掌所受到的沖擊,保護膝關節健康。一般情況下,EVA鞋底材質的防滑性能較差,橡膠或橡塑鞋底材質的防滑性能較好。
(2)按標準
優先選擇產品標準為GB/T 43587-2023《老人鞋》的鞋子,這是我國專門為老人鞋制定的國家標準,防滑和減震性能有保障。適用于老年人日常穿用的鞋(含靴),該標準已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3)挑款式
選擇魔術貼或無鞋帶設計可以減少彎腰系鞋帶的不便,而輕便的鞋身則更適合長時間穿著和活動;鞋后幫正后部或外側面有反光(帶),可以在夜間給車和行人提醒,避免因老年人反應遲緩造成意外傷害。鞋頭設計宜選擇圓頭或寬頭設計,確保穿著舒適不擠腳。
(4)選材質
材質上應考慮選用真皮或透氣網布等柔軟舒適,透氣性好的材料。這些材料不僅有助于保持足部的干燥舒適,還能有效預防腳部疾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