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生態恢復,讓荒山重披“綠裝” | 綠會生態文明驛站--北京密云生物多樣性觀測基地
【中國綠發會訊】豐收會帶來喜悅,繁榮會綻放生機。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中,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生態文明驛站體系又迎來了一位新成員——北京密云生物多樣性觀測基地。
北京密云生物多樣性觀測基地位于密云水庫東南角的太師屯鎮麻子峪,總占地面積超過1000畝,以山地為主。該基地的前身是一座采石場,由于長時間的采石活動,導致植被稀少、山體嚴重沙化。2004年,鄭柏巖博士與這片荒山結緣,開啟了長達二十年的生態恢復工程。





在恢復過程中,鄭博士親自設計并監督施工,將遍布山間的荒石雕刻成了400多座山海經圖騰石雕,賦予了這些荒石以文化與生命,使麻子峪煥發出了獨特的文化氛圍。經過多年的自然生態恢復,基地由最初幾乎沒有植被、土壤極度貧瘠、沙石遍布的荒山,逐步恢復為擁有300多種到1300多種植物的自然生態群落。

如今,這里已經構建了集研究、學習、種源基地、觀賞、休閑、游覽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生態文化和旅游設施。在這片曾無資源可用的土地上,經過二十余年的努力,在自然資源系統、文化資源系統、農業林業資源系統以及研學科普研究資源系統等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當地未來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可持續利用的多樣化資源。





同時,基地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在資源節約、共享與回收利用方面,積極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日常建設及各項活動的開展上,嚴格執行垃圾分類及全部垃圾下山及廢物利用的生產生活方式,主動選擇可循環可回收產品和低碳產品等。此外,基地還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及生態文明科普傳播與宣傳教育,希望把基地生態恢復的真實案例傳播給更多的人,為實現祖國由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的國民工程貢獻自己的力量。

加入生態文明驛站體系,基地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規劃提升,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新動能。
一、踐行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完善生物多樣性觀測的樣方地、規劃建設秘境圖騰花谷、秘境環山綠道、秘境登山步道等兼顧保護與發展,實現人類活動密集地區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項目舉措;
二、踐行綠色環保理念,完善生態餐廳、生態停車場、生態公共衛生間等基礎服務設施建項目舉措;
三、踐行人本的解決方案,拒絕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推進完整垃圾分類系統建設,實施回收再利用,搭建廢品回收藝術展覽區;
四、踐行生態文明理念,開展系統性研學教育,完善生態文明科普傳播與宣傳教育,打造植物探索之旅、動物尋覓之旅、山海經探秘之旅、山海生存之旅四大主題研學活動,完成生態文明教育課程;
五、搭建植物育苗育種實驗展示區,展示本土優化品種與外引特色品種以及品種融合技術,讓參觀者了解學習體驗植被成長過程;
六、搭建生態展示區,展示基地20年的環保技術和成果,制作記錄片,讓參觀者親身感受生態破壞的殘酷與生態修復的美好;
七、搭建應用生態工程學交流平臺,邀請中科院及各大院校老師、專家教授和相關企業進行研究和交流,促進綠色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八、通過“內聯外引”積極參與全國各地進行的綠色文明宣傳活動,聯合舉辦各類生態文明主題展覽,吸引公眾參觀和學習,充分利用傳統媒體、網絡媒體、自媒體宣傳提高山海經秘境花園的可見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人關注和參與。
“生態文明驛站”(Eco-civilizationSite,簡稱Eco-Site)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面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推動可循環回收利用,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的個體、團隊或機構等,給予支持和公益賦能,鼓勵和發動志愿者團隊、學校、社會組織及社區、企業等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實踐體系。在此,中國綠發會生態文明驛站工作組誠邀社會各界積極加入進來,在生態文明驛站體系的賦能和帶動下,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鮮活的實踐案例。
整理/Cherry
審/zbs
排版/angel
本文來自“中國綠發會”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