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請“霉霉”來中國,怎么“過夜”
如何快速提振一個地區的經濟,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邀請一位女歌手,來開一周的演唱會。
當然,這個活也不是誰都能干!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位女歌手能夠做到。
她的名字就叫作:“霉霉”。

據《福布斯》雜志的最新統計,美國流行樂巨星霉霉(泰勒·斯威夫特)凈資產達到16億美元,一舉超越蕾哈娜等人,成為全世界最富有的女歌手。
在最近一年中,斯威夫特在歐洲、亞洲和澳大利亞的21座城市進行巡演,不僅給自己帶來不菲的收入,客觀上也推動了當地的經濟。
鑒于斯威夫特的巨大影響力,《福布斯》將這位34歲的女歌手列入全球“權力女性榜”第五位。
美國旅游協會還給出一個有趣的數據:
在美國觀看霉霉演唱會,大多是新中產年輕粉絲單人平均花銷高達1300美元,而其他演唱會的支出,則僅有300美元。
這意味著光是霉霉的演唱會,就能帶來50億美元的經濟活動和100億美元的間接收入。

這個數字超過了50個國家的GDP總值,霉霉成為了實實在在的“行走中的GDP”。
所以美國財政部才說:霉霉憑一己之力,帶動了美國的經濟。
美國經濟學家還將這一經濟現象命名為“霉霉經濟學”(Taylornomics)。
近年來,國內演唱會經濟不斷升溫,“霉霉經濟學”在國內市場又能否被復制?
當跨城觀演成為消費新趨勢,如何讓明星流量變留量?
霉霉在賺錢方面,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
對此,華西都市報記者熊英英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請“霉霉”來中國不難,難在接盤俠們能否接住潑天的富貴,關鍵就在怎么“過夜”上。
明星演唱會的核心收入還是票務和授權IP衍生品銷量,但間接帶動交通、餐飲、住宿以及周邊游等文旅消費。
在基本構成上國內外區別不大。
但國內明星演唱會,在IP衍生品上的創造力、產出力和消費場景并沒有成型。
同時,配套的城市旅游資源挖掘不夠垂直細分,因此有收益結構上的差異。
如果說最直接帶動的還是住宿和餐飲,由于演唱會屬于夜經濟,過著說“過夜經濟”。
其讓周邊城市觀眾因此而停留的時間更長,可能消費的場景也就更多。
顯然,不同于電影大片的放映所能帶動的周邊消費大多只是5公里范圍內觀眾的一份爆米花。

因此,國內要復制不止是要有如霉霉這樣的超級IP。
畢竟此前各種名人、明星的演唱會經濟在國內早就形成了巡回機制。
更關鍵的,則是要有通過授權IP衍生品來帶動更多場景和長效消費,形成歌曲和明星之外的更多情緒價值交互。
具體來說,可以分成政府層面和商業主動兩個方面。
政府層面而言,就是如何配置資源。
各種演唱會,特別是全國巡演,更多的是讓原本將巡演地當作必去或潛在旅游目的地的粉絲們,集中于演唱會時段出行,形成了人潮洶涌且帶火周邊游的表象。
換言之,演唱會是旅游欲望的聚合器和放大器,讓散客集中化。
同時也極大的考驗一個城市的旅游集散接待能力。而此前演唱會帶來的城市壓力爆表,也同樣說明了一個問題,即:
旅游資源的接待能力,由于考慮資源集約,不可能按照超高峰水準配置,而造成日常閑置。
如何在演唱會經濟出現于某城之時,有效的進行游客疏導并分解到更多景點,來降低壓強,才是城市方面真正要考慮和謀劃布局的關鍵。
其最好的解局方式,是在旅游淡季多做演唱會,避免旺季游客和粉絲的過度集中,形成旅游資源相關接待配置的冷熱盤活。
在商業主動方面,就是在資源配置中,如何發揮衍生鏈條的力量。
據報道,霉霉的資產中,全球巡演相關收入約占6億美元,音樂收入6億美元,房地產收入1.25億美元。
其中,很大程度還是在衍生上做文章。
霉霉的套路很足,比如僅僅是同一專輯,就有各種版本,滿足粉絲的多元化需求。

還有演唱會電影版,來解決人未到、演唱會一樣開的問題。
此外一些針對粉絲的小規模試聽派對,都在基礎衍生品上,有了更多的套路。
國內的演唱會,往往就是唱完歌后各找各媽,吃吃喝喝住個酒店。
顯然讓潑天的流量沒能有效轉換為富貴,這才是最大的浪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