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勞力士大師賽落地生根16年,助推中國網球不斷向前

10月的旗忠網球中心里,人流如織,熱鬧非凡。一年一度的網球盛宴正在這里上演。
在中國網球觀眾心里,上海勞力士網球大師賽一直都占據著一個特殊的位置。作為亞洲唯一的ATP1000大師賽,坐擁世界最頂級的參賽陣容,這項賽事提供了感受網球巔峰水平的最佳場合。
近年來,一個全新的看點又悄然降臨——隨著中國男子網球的崛起,本土選手愈發出色的表現,也給中國球迷帶去了更多的驚喜。
在中國男網乃至整個中國網球不斷前行的道路上,上海勞力士大師賽一直是重要的助推。除了對選手的磨煉,更不乏對網球土壤的悉心培植。

搭起舞臺,讓中國選手看世界
在體育項目上想要擁有世界一流的競爭力,就必須邁開腳步走出去,網球項目也不例外。
相比歐美,中國網球生根成長的時間無疑要短許多,在起步更晚的情況下想要迎頭趕上,就絕對不能夠“閉門造車”。
2009年上海勞力士大師賽落地上海,中國也就此擁有了僅次于大滿貫和年終總決賽的ATP1000大師賽。在最恰當的時候,這項頂級網球賽事成為連接中國男子網球和世界頂尖水準的絕佳舞臺。
曾少眩、張擇、吳迪、柏衍、李喆、公茂鑫……一大批中國男網選手在本土的ATP大師賽上對世界頂尖男網有了最直觀的親身體驗。
“以我當時的水平來講,這個(級別)的比賽可以說是遙不可及的。”今年上海勞力士大師賽期間,33歲的中國男子網球名宿吳迪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專訪,談及上海大師賽對于自己的影響,他十分坦誠。

吳迪當年在上海勞力士大師賽上。
“如果看排名,我其實參加資格賽都不一定夠,但最終能夠和他們這種頂尖高手同場競技,在這個過程中我學習到了非常多的東西。就算是放眼世界,這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良機。”
正因為有這樣一項在家門口舉辦的ATP1000大師賽,以吳迪為代表的一眾中國男子網球奮斗者,擁有了以外卡身份登場亮相的機會,而中國男網也通過這個窗口,看到了未來應該追尋的目標。
從2009年第一次參加上海大師賽,到2019年在上海大師賽留下最后一次亮相,吳迪在上海大師賽的多年征戰中也曾有過驚喜收獲——2016年和2017年,他連續兩年在這里拿到正賽勝利。
能夠把生涯最高世界排名提升到140名,創造彼時中國男子網球的歷史突破,在吳迪一路拼搏的過程中,上海勞力士大師賽的錘煉功不可沒。
至今他還記得2015年首輪對陣12號種子西里奇的比賽,當時吳迪在決勝盤搶七一度拿到賽點,但最后還是遺憾輸球,“現在有時候還會回想,那個時候是不是哪里再做好一點,或許就可以拿下比賽。”
“我也想在這種頂尖賽事中把握住機會,畢竟對我當時的水準來講,參加這項賽事就像‘過年’一樣。”吳迪笑言。

吳易昺打進第三輪,面對世界第2位的阿爾卡拉斯也打得有來有回。
逐漸閃光,中國男網走到臺前
就在并不遙遠的幾年之前,本土選手在上海大師賽拿到一場正賽勝利,還是一樁頗為少見的“大新聞”,但隨著中國男網的集體爆發,這樣的日子正在成為過去。
今年的上海大師賽,5名中網協選手集體出戰正賽。其中張之臻與布云朝克特止步首輪;商竣程和周意打到第二輪;吳易昺更是一路闖進第三輪,并在與世界第2、四個大滿貫得主阿爾卡拉斯的較量中首盤戰至搶七。
而在去年的上海勞力士大師賽中,布云朝克特拿到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大師賽以及巡回賽首勝,張之臻更是一路闖進16強,創造了本土選手在這項賽事上的歷史最好成績。
從曾經的難求一勝到如今的突破連連,中國男網以往對大師賽“遙不可及”的追求,現在逐漸變成了現實。這項賽事舞臺上中國選手的崛起,也成了網球項目整體提升最好的展示。

奧運混雙亞軍張之臻人氣頗高,他去年在上海勞力士大師賽打進了16強。
這樣的景象,自然讓圈內人欣喜。“更多的中國球員亮相,證明了我們男子網球整體實力的提升,現在基本上每一年,都有球員在這里嶄露頭角,大家已經并不只滿足于贏一輪。”吳迪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在南京體育學院網球學院副院長、前國家男隊主教練姜惟看來,高水平賽事的歷練對運動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像上海勞力士大師賽這樣的頂級賽事落地中國,也讓中國男子球員有了更多和世界頂級選手交手的機會。”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隨著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各個地方承接了更多比賽,球員可以在國內拿到積分,這給了我們很好的平臺和基礎。”
而在國內網球賽事開枝散葉的大趨勢中,上海勞力士大師賽這樣的頂級賽事,無疑就是那顆皇冠上的明珠。

商竣程在比賽中。
創造未來,更多種子在這里種下
在陪伴與助推中國男網一路成長的過程中,上海勞力士大師賽自身也在不斷進化。
從去年開始,賽事升級成為“超級大師賽”,有了更大的規模(96簽位)和更長的賽程(12天),同時也迎來了從硬件設施到軟件服務的提升。
多年的頂級網球賽事熏陶,不僅讓參與其中的中國球員得到長足進步,也讓上海乃至整個中國的網球土壤變得更為厚實。
“上海的辦賽水平在整個ATP1000大師賽序列當中,絕對是名列前茅的。”上海市網球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耀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辦賽至今,大師賽也促成了我們上海獨特的網球氛圍。”
“無論是雨天還是晴天,我們都能看到旗忠網球中心人頭攢動的場景,這也是網球文化的體現。如今有越來越多的父母帶著孩子看球,女性網球愛好者也日益增多,這說明賽事的輻射效應正在擴大,網球已經毫無疑問地成了上海的城市名片。”

正如李耀所言,下到三五歲的孩童,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上海勞力士大師賽的賽場觀眾囊括了各個年齡階層,更吸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網球愛好者,構成了一個網球推廣的“發動機”。
相比以往大家都是來看國際網球明星,如今也有許多人是被迅速崛起的中國軍團吸引而來,“現在我們有了中國的明星,這些中國球員的個性揮灑與能力提升,也是我們這項賽事多年積累的一個呈現。”
隨著國際頂尖選手持續在上海貢獻精彩的表演,隨著本土選手在這里不斷制造驚喜,可以預見,上海大師賽的賽場還將繼續輻射能量,把網球的魅力播撒到更多人心中,為中國網球未來的持續進步增添更多燃料。

正如李耀所說,“現在中國選手已經敢于向世界頂尖高手發起挑戰和沖擊,這同時也可以影響到年輕一代的孩子。”
“我們的網球后備力量近距離接觸到這些網球高手,看到世界最頂尖的網球水平,這些都會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一顆種子。”
未來一年接一年的上海大師賽,還將繼續見證中國網球這片森林變得更加繁茂,充滿生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