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國首個支持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落地
10月10日早8點,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在官網發布公告稱,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簡稱SFISF)”,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以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份股等資產為抵押,從人民銀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高等級流動性資產。首期操作規模5000億元,視情可進一步擴大操作規模。這標志著我國首個支持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落地。

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公告〔2024〕第6號。(圖片截自央行官網)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央行創設SFISF主要是為了落實建立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長效機制的要求,通過創新金融工具來支持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這一舉措也體現了央行對于金融市場動態變化的洞察和積極應對,彰顯了維護金融市場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的決心和能力。
此前,在9月底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行長潘功勝首次透露將創設此工具。潘功勝表示,國債、央行票據與市場機構手上持有的其他資產相比,在信用等級和流動性上是有很大差別的。很多機構手上有資產,但是在現在的情況下流動性比較差,通過與央行置換可以獲得比較高質量、高流動性的資產,將會大幅提升相關機構的資金獲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
彼時潘功勝就已透露,首期互換便利操作規模為5000億元,未來可視情況擴大規模,“做得好可以再來5000億元,甚至第三個5000億元”。
9月29日,央行官網顯示,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4年第三季度例會于9月25日召開。其中提出,有效落實好存續的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推動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等新設立工具落地生效,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武澤偉對記者表示,此次政策是面對證券、基金、保險這些非銀金融機構的,此舉實際上盤活了非銀機構的資金,給了非銀機構一個更好的加杠桿條件,提高其融資能力。通過這項工具所獲得的資金只能用于投資股票市場,也可以看出央行對于股票市場的呵護態度。
武澤偉認為,央行推出此項貨幣政策工具,蘊藏著穩定市場的考慮。目前我國股市散戶較多,機構力量不夠強大,A股容易受到極端情緒影響,機構投資者更加理性,風險承受能力更高,央行此舉可以增加機構投資者的力量,意在平穩股市,避免大漲大跌,有利于A股走出長牛的形態,讓普通投資者也能享受到賺錢效應。
截至10月10日午間收盤,滬指漲2.95%,深成指漲1.61%,創業板指漲0.45%,北證50指數漲5.86%,全市場超4400只個股上漲。

截至10月10日午間收盤A股表現情況。(圖片截自同花順)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副會長徐忠此前撰文稱,此次“互換便利”在實施過程中,沒有基礎貨幣投放,不存在“擴表”,并不是所謂的“央行下場入市”。從操作原理來看,與美聯儲的定期證券借貸便利(TSLF)類似,是通過“以券換券”的形式增強相關機構融資和投資能力,實現流動性支持。金融管理部門會對相關機構的資質、條件作嚴格要求,并設置科學的抵押率。
據了解,美聯儲曾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推出定期證券借貸便利(TSLF),允許一級交易商使用流動性較差的證券作為抵押,向美聯儲借入流動性較高的國債。
劉春生認為,SFISF落地具有三方面優勢:首先,其可以增強市場穩定性,通過提供高質量的流動性資產,有助于提升證券、基金、保險公司的資金獲取能力和股票的增持能力,從而增強市場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其次,可以優化資源配置,通過“以券換券”的方式,引導市場基金向更高質量、更具流動性的資產流動,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再次,從長遠來看,它還可以促進資本市場發展,有助于激發市場活力,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同時也為相關機構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有助于拓寬其業務范圍和提高市場競爭力。
武澤偉表示,這項政策不能孤立來看,要視為決策層提振權益市場工具的一部分,未來還將有更多政策釋出,市場對未來權益市場走勢呈樂觀態度。(記者 馬文博)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