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家爭論日本“退群”IWC利弊:可能對鯨有好處?
去年12月26日,日本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并且恢復了已中止30多年的商業捕鯨,一時間引發全球譴責。質疑聲中,來自《自然》和《科學》的一些聲音卻顯得有點清奇。它們說:日本退出IWC,可能對鯨有好處。
什么?你確定沒有聽錯?
日本退群了,但捕鯨規模可能縮小
“盡管日本的決定令人遺憾,但至少會產生一個積極影響:它為IWC的科學和保護工作創造了一個新開端。依然留在IWC的成員國現在有機會消除一些困擾鯨類科研和保護的政治因素,并且賦予科研人員更多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日前發表于《自然》的一篇匿名社論寫道。
而根據《科學》近期發表的一則新聞,德國埃門丁根生態系統管理研究中心的海洋種群評估專家Justin Cooke認為,日本退出IWC后,將不能再打著科學研究的旗號在公海上大規模捕鯨。而這是一個重要的利好信息,因為盡管日本“退群”是一個充滿挑釁意味的動作,但事實上未來其捕鯨規??赡軙s小。
“過去幾十年間,日本作為有投票權的成員國,給IWC的工作帶來了不少威脅和干擾。現在該國退回到沒有投票權的‘觀察國’身份,就意味著日本再無法阻礙IWC的進步性舉措?!绷硪幻执擞^點的專家——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海洋保護主任Patrick Ramage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
聽起來似乎也有些道理,讓我們先放下手中的“40米大刀”,好好說道說道這個問題。
日本長期阻礙IWC的保護進程
日本退出IWC后,捕鯨范圍會出現一些變化:取消了在南極海域和南半球的捕鯨活動,商業捕鯨限定在日本領海及海上專屬經濟區內,限定在小須鯨等“已經確定資源量充足” 的鯨類,同時該國會繼續在南極海域以不捕捉鯨類的方式開展調查研究。
那么在退出前,日本究竟在IWC中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呢?
“多年來,日本一直在努力阻止、扼殺和拖延IWC的保護進程,比如所謂的‘慢性敵意收購’?!盤atrick Ramage說。他解釋道,日本會以本國漁業署的資金支持為誘惑,招募一些國家加入IWC。很顯然,這些國家會始終投票力挺日本支持捕鯨的少數派立場。
耐人尋味的是,在組織中顯得格格不入的日本,卻曾是IWC最大的資金捐助者之一。此前該國每年都會貢獻接近16萬美元的經費,這筆錢涵蓋了人員、會議和科研等開支,在該委員會的核心預算中占據重要地位。顯然隨著日本的退出,這筆錢也將不復存在。
在很多人的記憶里,日本等國家捕殺鯨豚類動物時的血腥場面觸目驚心。但對這些巨大的海洋生物來說,威脅遠遠不止炮彈和魚叉。加拿大安大略大學理工學院教授Peter Stoett說:“所有鯨類都有可能滅絕,但那是因為海洋作為它們需要的生態系統來說實在是過于溫暖了?!薄叭毡镜娜毕赡軙俅握{整IWC的方向,將重點放在科學和外交上,以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其他對鯨類的緊急威脅。”
保持警惕,切莫一廂情愿
但也有人認為,日本退群對鯨類有利的觀點未免過于樂觀。
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楊光說:“日本退出IWC之后,能給鯨類帶來多少好的影響,還有待于時間去檢驗。但這一事件產生的負面影響,現在就可以看到?!?/p>
他擔心,盡管目前日本聲稱不會在公海進行商業捕鯨,但這也許只是削弱輿論壓力的權宜之計。一旦日本未來有所反悔,擴大捕鯨范圍,目前來看沒有力量能去約束它。
科普作家、中科院動物所張勁碩也認為日本的退出對鯨類來說弊大于利,“日本在IWC期間,捕獵數量還是受到約束的。退出之后,就沒有配額限制了,捕多少完全是自己說了算”。
“日本作為IWC成員國期間,確實給委員會帶來過很多負面影響。這也讓一些人認為它退出后,能讓這個組織運行更加順暢。”楊光說,“但不要忘了,日本并不是IWC中唯一要求捕鯨的力量。它的退出,不僅削弱了IWC的國際形象和影響力,也可能帶動其他有捕鯨意愿的國家,這是很糟糕的示范效應?!?/p>
科學家關注另一個問題,則是日本領海和海上專屬經濟區內的鯨類,是否將面臨嚴重威脅。盡管北半球的小須鯨種群目前處于“未受威脅”的狀態,但朝鮮半島和日本附近海域有一種“不尋常的、可能是獨一無二的”小須鯨種群,它們的繁殖習性與其他種群顯著不同。
“每個物種都由很多種群組成。分布在不同地方的種群,可能由于歷史、地理、食物資源、人類活動等種種因素而出現分化。這些不同的種群也是生物多樣性的一部分。如果某個種群衰退或者滅絕了,同樣也是生物多樣性的損失。”楊光說。
相關論文信息:DOI: 10.1038/d41586-019-00076-2
DOI: 10.1126/science.aaw6298
(原題為《日本“退群”是好是壞?專家解析該國恢復捕鯨利與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