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話音未落相關證據就自動展示在眼前,這樣的庭審在上海實現了
隨著審判長敲響法槌,庭審正式開始。
“被告人你的姓名?”
審判長話音剛落,“206系統”就根據對該條語音的識別,自動從系統里預先儲存的全案證據材料中抓取出與提問內容相關聯的信息,如被告人身份證等材料,顯示在智能抓取區,直觀清晰地呈現在各方人員面前。
之后,有關被告人的拘留、逮捕、簽收起訴書副本的日期等,都隨著審判長的詢問,由系統自動一一顯示出《拘留證》、《逮捕證》以及《起訴狀副本》,供法庭核驗。

1月23日下午,由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二中院”)院長郭偉清擔任審判長的7人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一起搶劫案件,這是全國法院首次運用“206系統”輔助庭審。
“206系統”即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該系統的研發是是中央政法委于2017年2月6日交辦上海的重大任務。
該系統主要是充分運用圖文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智能語音識別、司法實體識別、實體關系分析、司法要素自動提取等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制定統一適用的證據標準指引、證據規則指引,并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科技,嵌入公檢法司機關刑事辦案系統中,為辦案人員收集固定證據提供指引,并對證據進行校驗、把關、提示、監督。
澎湃新聞記者在智能輔助庭審現場發現,與以往刑事法庭陳設不同的是,除合議庭、公訴人、辯護人和旁聽席前設有電子屏幕外,本次庭審的被告人席位前也設有電子屏幕。合議庭、公訴人、辯護人和旁聽席前的電子屏幕先后顯示為語音識別區、智能抓取區、庭審示證區,被告人的電子屏幕僅顯示庭審示證區。
庭審中,語音識別區可實現庭審語音自動識別,并將語音即時高效準確地轉換為庭審筆錄。智能抓取區展示運用“206系統”的案件要素智能抓取技術,根據控辯審三方的發問,通過對語音信息的識別理解,自動抓取和展示相關證據材料。庭審示證區展示“206系統”的庭審示證功能、證據校驗功能、證據鏈審查判斷功能、言詞證據功能,對案件審理中顯示的證據瑕疵、證據矛盾等進行重點審查。
三個區域的即時聯動,可為庭審全過程提供智能服務。目前,二中院的所有法庭均已實現了庭審語音自動識別。

法庭調查環節中,根據系統單一證據校驗功能提示,該案存在2處瑕疵,通過系統調取的瑕疵報告顯示,瑕疵點為涉案的有關扣押物品未發現扣押筆錄,公訴人應法庭的要求,對補正瑕疵證據的情況作出了說明。
之后,法庭運用系統的證據鏈審查判斷功能,分別圍繞被告人是否具有搶劫意圖,構成搶劫罪,還是構成故意殺人罪和盜竊罪兩罪,以及是否具有如實供述的情節,對同一查證事實項下的證據印證關系,不同查證事項間邏輯符合性、被告人多次供述間的矛盾進行了審查。這些證據的出示,均由系統自動抓取并進行歸類,供法庭比對審查。

為證明案發現場情況,公訴人出示了一組監控錄像證據,當提到“10時30分57秒,殷某按門禁并等待后進入12單元”時,“206系統”對公訴人語音進行識別,瞬間調取出被告人在案發小區單元門口活動的監控錄像并顯示在庭審示證區。
根據系統的言詞證據審查功能,法庭可以快速查找到音視頻資料的關鍵內容并定位到對應片段,實現筆錄等言詞證據與音視頻資料的快速比對,極大節省了庭審中翻閱查找證據的時間。

二中院透露,“206系統”設計有26項功能,88項子功能,其中系統的證據標準、證據規則指引功能,為辦案人員提供了“看得見、摸得著、可操作”的標準化、數據化指引。據一線辦案人員反映,通過證據標準和證據規則的指引,在刑事立案、勘查、取證、制作筆錄以及案卷時,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一目了然。
上述辦案人員透露,單一證據校驗功能,能及時發現證據中存在的瑕疵和證據之間的矛盾,及時提示給辦案人員,由辦案人員決定是否補正或者作出說明。
證據鏈和全案證據審查判斷功能,對辦案證據由事后審查變為事前指引、事中把關,系統從辦案開始至審判結束,對辦案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均能適時進行校驗、提示、把關、監督,克服了辦案人員個人判斷的差異性、局限性、主觀性,提高了對證據審查判斷的科學性、精準性、全面性,防止了“起點錯、跟著錯、錯到底”,防范冤假錯案,保證司法公正。
“通過智能輔助庭審功能,我們可以做到庭審進行到哪里,文字就記錄到哪里;庭審進行到哪里,系統就根據語音識別自動展示相關證據。” 上海高院信息處副處長吳海崟介紹。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