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浴火之路》:以尋親的名義狂暴
注:本文有劇透
《浴火之路》算是一部在及格線之上的影片。

這是一部多主角的戲,同時不少配角的表演也相當出彩,算是不錯的群戲。
它描寫三個本交集不多的主人公,因緣際會于各自孩子被拐賣的經(jīng)歷,共同上路與人販子犯罪分子對抗的故事。影片整體走向,因為主人公各不相同的性格問題與情感糾纏,人物時刻處于吵吵嚷嚷之中,又籠罩在一種“我們都丟了孩子”的悲憤情緒之內(nèi),所以自始至終都強烈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
至少影片在前三分之二的時段內(nèi),《浴火之路》整體商業(yè)化又不失現(xiàn)實質(zhì)感的調(diào)性,混合夾雜著犯罪暴力、底層生態(tài)、黑色幽默,甚至還有因果宿命等人生啟示,顯得十分熱鬧。總體風格類型像那種不會冷場的韓國犯罪類型片——既花費了不少筆墨精心描繪人物的心理壓力,又編排出一些頗為熱鬧的外部危機,顯得有趣而又扣人心弦。影片甚至有些段落會讓人聯(lián)想起寧浩導(dǎo)演《無人區(qū)》那樣的影片,有讓人眼前一亮的配角演員和群戲設(shè)計——而本片編劇尚可也正是《無人區(qū)》的編劇之一。

本片整體風格設(shè)計可能參考過不少韓片。比如肖央這身造型夸張的衣服。
但在影片后三分之一的情節(jié)中,因為故事和人物一些過于離奇的設(shè)定,之前編劇和導(dǎo)演一直苦心營造的某種現(xiàn)實感,似乎崩塌了,落入到廉價情節(jié)劇的胡編亂造之中。這些人為編造的痕跡越多,越讓人不免懷疑“尋親”這個主題,究竟是影片想要認真呈現(xiàn)人間疾苦,還是僅僅拿這個話題說事,為了刻意賺觀眾眼淚或宣揚私刑暴力?比如影片拍的不是“尋親”,如果三個人物都是為了“討債”而上路,那這個故事是不是大部分情節(jié)也能成立呢?
這種帶著矛盾的觀感,表明影片在有些段落的處理是明顯過火的,也是《浴火之路》最終無法獲得觀眾一致好評的原因。

劉燁在片中經(jīng)常會讓人忘了他是劉燁,其實有不少突破。
比如有一處明顯的情節(jié)設(shè)計:一個整天保持樂觀的“尋親團團長”,一直在鼓勵失孤父母要保持信心,大家團結(jié)一致相互幫助,終會找到失散的孩子。就是這樣一個積極努力到讓人心疼的小人物,卻在接完電話得知“自己孩子已經(jīng)死了”之后,立刻跳橋自殺了。
這一筆情節(jié)的突轉(zhuǎn),固然能讓觀眾理解丟失孩子的父母終日承受著何種巨大的心理壓力,可能隨時都處于精神崩潰的邊緣。但從現(xiàn)實情理來說,只憑一個電話就確認自己尋找?guī)啄甑暮⒆右呀?jīng)死了,這都未免草率了吧?任何尋親的父母,到了這種時候,恐怕都要親眼看到孩子尸骨,哪怕是難以辨認的尸骸灰燼,才會完全放棄生的希望。

趙麗穎的表演又一次拉開了同年齡段的女演員甚多。以后請叫她演技派。
類似如此的情節(jié)設(shè)計,為了追求過于直觀的效果,在影片后三分之一處會接連出現(xiàn)。
比如一個坐擁走私帝國的大佬要四處托人給自己傻兒子找媳婦——為的是把女主引入這段情節(jié)之中,這個傻兒子是因為不愿直面父親罪行而故意裝傻好多年——然后就被剛見面兩小時的女主策反了;比如一個本可以被警察批捕的小混混角色卻出門被雷劈了——是為了驗證所謂天理報應(yīng)屢試不爽……
這些越來越飛,甚至算是兒戲的情節(jié),難免會讓人懷疑編導(dǎo)對于“尋親”這個題材是否足夠真誠。即使結(jié)尾處放上一首主題歌曲,或是貼上“寶貝回家”的公益宣傳,恐怕也難以扭轉(zhuǎn)某種廉價的印象。

影片有些刻意強調(diào)暴力刺激感的設(shè)計,比如在佛(像)前殺人。
帶著這樣懷疑的眼光,再度審視影片前面的情節(jié)和人物,不免越細細審看,越讓人思考其合理性,細究全片到底想要表現(xiàn)怎樣的主題呢?比如前警校教官趙子山(劉燁 飾),是否可以因為孩子沒了就精神崩潰,走上不顧法律找人販子“尋私仇”的道路,每次出手都很兇狠,還會殘忍地將仇人一刀割喉;比如一個看起來懷著深深自責和慈悲胸懷的母親李紅櫻(趙麗穎 飾),過去又是過著何種荒唐的底層生活,才會默許丈夫把親生女兒賣掉,哪怕之后一直都在追悔莫及;而全片第一個出現(xiàn)的主人公崔大路(肖央 飾),他入獄四年的理由其實和丟失孩子毫無關(guān)系,完全是自己以身試法造成的,是否又真正值得去同情呢?

在一些寫實化的細節(jié)中,尋親父母的精神壓力,會讓人非常心疼。似乎為影片中大量使用的暴力做了某種說明。
影片在這樣模糊的道德語境中,不知不覺美化著主人公們的行為,似乎他們的“過錯”只是無心之失。而在“丟失孩子”的大前提下,發(fā)瘋到何種程度似乎都是可以被諒解的,畢竟失子之痛是常人難以想象和承受的。于是對他們動私刑下殺手,在道德上都是可以被理解的。罪無可恕的是那些販賣孩子的人販子。結(jié)局也必須是或被割喉放血,或父子葬身水泥坑中,或直接被悶雷劈死,連接受法律正常審判的機會都不配有。
這些情節(jié)細細想來,會讓人覺得隱隱不適。哪怕三位主演表現(xiàn)人物的痛苦都很賣力,而獲得了觀眾的不少同情加分。但為了滿足某種“爽感”,在合理性上甚至有時都會讓人困惑:為什么黑幫大佬非要自己跳下水泥坑才能救兒子呢?這種讓人物強行降智的劇情,本質(zhì)上和短劇中豪門贅婿的“爽感”沒有任何不同。用在“尋親”這種本該更嚴肅處理的現(xiàn)實題材上,實在是有些令人遺憾了。

影片字體等章節(jié)設(shè)計有一種相當精致的凌厲之美。而全片對于不同自然環(huán)境的呈現(xiàn),也在不顯山不露水地體現(xiàn)一種原生態(tài)的粗糲效果。
當然,如果你不在意主人公們的違法行為是怎么通過審查制度的,也不細究哪些部分在刻意作戲,那么影片還是能讓人看得很“爽”。畢竟現(xiàn)實中大部分普通人對人販子都恨得咬牙切齒,恨不能將他們生吞活剝。而三個主角之間從相互看不順眼到最后生死與共的情感變化,也讓人些許動容。“尋親”是他們之間的共同點,共情互助給了彼此最大的支撐,甚至“只救出一個孩子”,哪怕不是自己的,也足以讓人在絕望的生活中找到一點活下去的力量。
雖然狂暴的手段并不值得贊揚,但能從浴火之路中“重生”,把丟失的孩子找回來,哪怕只有千分之三的可能,也是能帶給人一些希望的。就像影片的英文名“老虎 狼 兔子”一樣,面對人生我們總得有些態(tài)度,雖然大部分時間是孤狼,小部分時候會化身憤怒的猛虎,但即便只做弱小的兔子,命運大概也可以給你安排一條出路。就像影片努力想表現(xiàn)的,壞人沒有一個有好下場,但向善的主角最后能和自己和解,收獲內(nèi)心的平靜,哪怕孩子還是沒有找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