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展|走近裴多菲和他的時代:不僅是愛情與自由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愛國詩人裴多菲的詩句在中國影響甚廣,這些天來,“群星閃耀時:裴多菲和時代”展覽正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對外展出,其中包括裴多菲《民族之歌》等多件珍貴手稿,以及畫像、銅像,生前使用過的器具和衣物,初版《裴多菲詩歌全集》等,不少文物為首次出境,第一次與中國觀眾見面。
“群星閃耀時:裴多菲和時代”由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與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共同主辦,與匈牙利布達佩斯歷史博物館和裴多菲文學博物館深度合作。
此次展覽的核心設計理念是“穿插、融合、交匯”。展覽通過創新性的展陳設計,展現一位19世紀匈牙利詩人的傳奇一生以及他對中國左翼作家的深遠影響。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裴多菲的內心世界,見證跨越時空的中西文壇共振是本次展覽的追求所在。
展覽通過創新性的展陳設計,展現一位19世紀匈牙利詩人的傳奇一生以及他對中國左翼作家的深遠影響。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裴多菲的內心世界,見證跨越時空的中西文壇共振是本次展覽的追求所在。
一、顏色運用

展廳第一部分“父親用刀宰牛,我用筆殺敵”
展廳第一部分“父親用刀宰牛,我用筆殺敵”以胭脂為基調,配合柔和的暖黃色燈光,為裴多菲早期的童年生活營造出一種親切、寧靜的氛圍,襯托詩人平凡而幸福的童年時光。隨著裴多菲革命意識的覺醒,色調由紅色轉為金紅,呈現出更為激烈、矛盾的氛圍,層層遞進,勾勒出裴多菲投身革命事業的崢嶸歲月。

第二部分“浪漫主義的革命詩人”
第二部分“浪漫主義的革命詩人”用勞動布色、庫金和木槿紫、淺石英紫展現詩人絢爛輝煌的詩歌成就,突出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

第三部分“求新聲于異邦”
第三部分“求新聲于異邦”以淺棕茶為底表現了裴多菲詩歌在中國的傳播歷程,介紹了國內各個時期文人為之作出的種種努力。
通過冷暖色調的穿插融合,以強烈的視覺反差令觀眾在觀展時更直觀地感受到裴多菲在革命斗爭和文學創作中的多維成就。
二、空間布局
在空間布局上,展覽采用中式園林“移步換景”的手法,打破傳統相對封閉的觀展路線及布局,運用現代手法在展墻上打開一個又一個“窗口”,為展陳空間增加了層次。此種設計為使觀眾在穿梭于不同展區時,可以感受到歷史人物后續生活歷程的步步變遷以及思想情感的起伏,增加觀展樂趣,營造一種時空交錯的沉浸體驗。

展廳空間布局

展廳空間布局
除了裴多菲生平履歷和革命事跡,本次展覽還特別注重還原詩人生活的真實場景,讓觀眾親身感受他的生活狀態。

展廳空間布局
畢爾瓦茲咖啡館是裴多菲最喜歡光顧的場所。這里是他與同仁們暢飲談論政事之所,這里也誕生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作,《民族之歌》就誕生于此。策展團隊精心重現了這家具有19世紀匈牙利風情的咖啡館場景,并配以匈牙利語童聲詩朗誦。

畢爾瓦茲咖啡館

畢爾瓦茲咖啡館
展覽根據布達佩斯歷史博物館藏的《改革時期的畢爾瓦茲咖啡館》還原了咖啡館的具體裝修風格和陳設。從古典優雅、鑲嵌花紋的實木桌椅到小巧精致的毛呢大衣,無一不散發著濃郁的復古氣息。為了增添現場感,展覽以裴多菲生前使用過的酒杯、煙斗、大衣等私人物品來還原詩人在此品酒作詩的情景。
三、藝術裝置
在展陳手法上,展覽打破了單一的文物展示模式,將實物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賦予文物更豐富的內涵。
展廳現場 裴多菲的詩歌手稿文獻被放置在不同顏色、不同材質、高低排布的盒子裝置中
展廳現場 裴多菲的詩歌手稿文獻被放置在不同顏色、不同材質、高低排布的盒子裝置中
第二部分“浪漫主義的革命詩人”中,裴多菲的詩歌手稿文獻被放置在不同顏色、不同材質、高低排布的盒子裝置中。觀眾在近距離欣賞詩歌文獻的同時,可帶上耳機傾聽匈牙利語詩朗誦的韻律,閱覽墻面匈牙利語文字,充分感受裴多菲詩作的魅力。
此外,展覽還特設了“自由與愛情”藝術裝置。這件作品融合了燈光、幕布、立體字、音響等多種媒介,將裴多菲著名詩篇《自由與愛情》以八種語言文字形式呈現出來,包括中文、匈牙利語、法語、德語、英語、日語、世界語和拉丁語。這種跨語言的呈現不僅展現了詩歌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影響,也進一步凸顯了裴多菲詩歌所傳遞的“自由”理念在不同文化語境中的普遍共鳴。

“自由與愛情”藝術裝置

“自由與愛情”藝術裝置
在這件裝置內部,觀眾還能找到多種國內翻譯版本。從19世紀的古典譯作,到20世紀白話文運動時期的通俗譯本,再到當代學者的精品翻譯,這些豐富多樣的中文版本,生動呈現出裴多菲詩歌在中國傳播過程中的變遷歷程。這種多感官的沉浸式體驗,無疑為傳統的文學展覽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部分時光軸墻的巧妙設計,意在引導觀眾沿著裴多菲詩歌在中國傳播的歷程而行。這面墻猶如一部豐富多彩的“詩歌史冊”,展現裴多菲詩歌在中國的“旅行”足跡。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被設計成冊頁展開的墻面展示了國內各時期文人為引進裴多菲所作出的努力。此區域還增設了多媒體“魔屏”,方便觀眾深入了解裴多菲相關藏品,增添互動的娛樂性與教育性。
四、內容
展覽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父親用刀宰牛,我用筆殺敵”回顧裴多菲波瀾壯闊的一生。標題引用自裴多菲1845年《我父親和我的職業》中的自述。他16歲被迫輟學,從事過多個職業,游歷了大半個匈牙利,由此了解底層人民的疾苦,立志用大眾的語言創作出優美的詩句。后投身革命,倚劍從戎,消失在戰場中。他的一生動蕩、不安又充滿傳奇色彩。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除了展示了大量畫像、實物,第一部分還還原了畢爾瓦茲咖啡館場景。這里是裴多菲和他的青年朋友們聚會、討論時政的地方。他們在此成立“十人協會”,倡導文學的新氣象,并醞釀了佩斯起義。場景中還展出了裴多菲生前使用過的衣物、酒杯、煙斗、桌椅等物品,讓觀眾仿佛置身風云變幻的歷史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第二部分“浪漫主義的革命詩人”,深入梳理裴多菲的文學成就。裴多菲在短短的一生中創作了近千首抒情詩,8部敘事長詩以及80多萬字的小說和劇本。他在詩歌中呼喚自由,在他的世界里,人民的聲音被寫成了文字。他為愛而歌,為人民而戰,激勵著人們追求民族獨立。
第二部分展示了大量裴多菲的手稿和詩作,通過兩面巨大的詩歌墻,集中展示了裴多菲手稿原貌,其中穿插中匈詩文對照,以及多版本出版物等,讓觀眾能直面裴多菲的經典詩句,并且感受裴多菲詩歌的影響力。
第二部分特設裴多菲名作《自由與愛情》的藝術裝置。通過燈光、幕布、立體字等媒介呈現經典詩句,并選取中文、匈牙利語、法語、德語、英語、日語、世界語和拉丁語八種語言,展現裴多菲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

展廳現場
第三部分“求新聲于異邦”,介紹了裴多菲在中國的譯介以及產生的廣泛影響。標題選自魯迅《摩羅詩力說》。裴多菲詩歌中蘊含的自由、正義、民族解放的理念,與彼時中國文壇產生了深刻的共鳴,以魯迅為首的作家們在裴多菲詩歌的譯介中,傾注了尋求民族獨立的呼聲和決心,極大地影響和激勵了一代中國讀者。
重點展品

兒時的裴多菲·山陀爾 佚名 1834年 裴多菲文學博物館藏

裴多菲·山陀爾在德布雷森市 Orlai Petrich Soma畫 1844年 布達佩斯歷史博物館藏

裴多菲·山陀爾照片 Egressy Gábor攝 1845年 裴多菲文學博物館藏 (由銀版攝影法拍攝,該攝影技術利用水銀蒸汽對曝光的銀鹽涂面進行顯影作用。系裴多菲唯一的相片。)

裴多菲使用過的酒杯 裴多菲文學博物館藏

裴多菲使用過的煙斗 裴多菲文學博物館藏

裴多菲《民族之歌》手稿 裴多菲文學博物館藏 (裴多菲在畢爾瓦茲咖啡館首次朗誦了呼喚革命風暴的著名詩篇《民族之歌》,發出了“匈牙利人自由的第一聲怒吼”。)

裴多菲《民族之歌》印刷發行版 布達佩斯歷史博物館藏

1848—1849年匈牙利革命期間人們佩戴的紅白綠色胸花 私人收藏
《徒然的計劃》手稿 1844年 裴多菲文學博物館藏 (1844年復活節,裴多菲返回故鄉多瑙沃則探望父母時寫下的詩句。)

《愛情的珍珠》組詩詩稿 1845年 裴多菲文學博物館藏

《致十九世紀的詩人》手稿 1847年2月20日 裴多菲文學博物館藏(裴多菲在《致十九世紀的詩人》中明確宣告:我們不要用打補丁的方式來修理,我們要讓國家煥然一新。他希望自己成為人民的詩人。)

《勇敢的約翰》 1846年 裴多菲文學博物館藏(一首根據民間傳說寫成的長篇敘事詩,勇士約翰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和愛情,經歷重重磨難,戰勝了巨人國和黑暗國的威脅,最終到達仙人國,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裴多菲詩歌全集》1874年版 裴多菲文學博物館藏 (第一本完整出版的裴多菲詩歌集)

《河南》創刊號 1907年 北京魯迅博物館藏 《河南》為我國河南留日學生創辦的進步刊物,魯迅在刊中發表了《摩羅詩力說》《裴彖飛詩論》。

《奔流》第2卷第5期 1929年 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藏 (殷夫在刊中發表了裴多菲傳記《彼得斐?山陀爾行狀》以及譯詩八首。)

《現代》第2卷第6期 1933年 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藏 (在殷夫等左聯五位烈士犧牲兩周年之際,魯迅寫下著名雜文《為了忘卻的記念》,并介紹了殷夫從未發表的《自由與愛情》譯詩。)

魯迅致孫用信 1930年12月6日 北京魯迅博物館藏 (信中披露了魯迅在收到孫用寄來的《勇敢的約翰》12張插圖后,想方設法印制插圖的經過。)

魯迅致孫用信 1930年12月6日 北京魯迅博物館藏 (信中披露了魯迅在收到孫用寄來的《勇敢的約翰》12張插圖后,想方設法印制插圖的經過。)

魯迅致孫用信 1930年12月6日 北京魯迅博物館藏 (信中披露了魯迅在收到孫用寄來的《勇敢的約翰》12張插圖后,想方設法印制插圖的經過。)
魯迅藏孫用譯《勇敢的約翰》 1931年 北京魯迅博物館藏 (魯迅1926年收到孫用的最初譯稿,1931年10月上海湖風書局出版《勇敢的約翰》,為了該書的出版魯迅付出了諸多心力。)
五、互動觀展
裴多菲是匈牙利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的作品深深植根于匈牙利文化之中,并且對匈牙利民族意識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不僅以詩歌才華聞名,更因激昂的愛國情懷和革命精神成為民族英雄。在他筆下充滿了對自由的無盡向往和對祖國的深情厚意。匈牙利,這片充滿歷史沉淀的土地,孕育出了裴多菲這樣的文化巨人,也孕育出了璀璨的文化。
結語處,觀眾能夠直接留言互動,分享自己對裴多菲思想和事跡的感悟。 為了更好地讓青少年了解裴多菲,感受匈牙利文化,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特推出“不織布上的詩意旅程:裴多菲與匈牙利之美”活動。活動由“展覽探索”及“不織布拼貼活動”兩部分組成,在探索裴多菲生平故事的同時,運用不織布這一獨特的手工藝術形式,來展現裴多菲的故事和匈牙利獨特的風景。
群星閃耀時:裴多菲和時代
展期:2024年8月1日—11月30日
地點: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周家嘴路3678號 )五樓臨展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