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成為中國·北京中軸線|它為何被稱為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
一條中軸線,綴起一座城。
10月1日,澎湃新聞國慶特別策劃“成為中國”報道組沿著北京中軸線,感悟“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
在山水和歲月中不斷生長的中軸線,如同樹木的年輪,記錄著首善之區的建設史發展史。
今年7月27日,“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中軸線全長7.8公里,北起鐘鼓樓,向南經過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筑群、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至南端永定門,包括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等東西對稱布局的建筑群,共計15處遺產點。
有人曾說,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本質上是一個秩序構建的過程。各種文化類型的秩序觀,也必然在人們建造的聚落、城市形態上清晰地反映出來,而北京的中軸線恰恰是理想都城秩序最直白的體現。
正如北京中軸線申遺團隊所闡述的,北京中軸線見證了中華文明自遠古以來探尋構建天下秩序,對秩序的追求,不止體現在不同功能建筑的位置、形式、色彩、材料和等級及其之間的空間尺度上,同時也體現在不同階層在其中的行為約束。這種秩序是中華文明不斷發展和實踐的結果,并在北京中軸線建筑群中呈現出了一種理想的狀態。
亦有人發問,畫這樣一條線需要多久?答案是需要700年。北京中軸線始建于13世紀,成形于16世紀,歷經了三個王朝更迭。如今留下的不止是一座城的脊梁,它始終鐫刻著古老中華文化的智慧與創想。即使經歷時代滄桑巨變,但始終不變的是它依然璀璨。
上世紀50年代初,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曾如此描述這組宏大的建筑群:“北京在部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軸線,由南至北長達七公里余。在其中心立著一座座紀念性的大建筑物。由外城正南的永定門直穿進城,一線引直,通過整個紫禁城到它北面的鐘鼓樓,在景山巔上看得最為清楚。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城市有這樣大的氣魄,能夠這樣從容地掌握這樣的一種空間概念?!?/p>
北京中軸線建筑群是一處偉大的、仍保持著強大生命力的、活態的歷史文化遺產。它反映了中華民族將文明精神融入都城形態、建筑環境的創造過程,不僅對見證中華文明發展進程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同樣也深刻影響著當代北京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