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8歲就能上路?親子騎行團忽視年齡門檻,低齡騎行熱存安全隱患

本文圖片均為上觀新聞 圖
如今,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郊區公路,不難看到低齡兒童騎行的身影,這其中不僅有家長帶著不滿12周歲的孩子上路“練車”,還有一些旅行社、騎行社團開設“兒童騎行營”……
騎行自行車低齡化現象的日益突出,帶來的安全隱患不可小覷。根據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發布的事故案例數據分析,不滿12周歲騎行自行車發生交通事故已占到騎行事故總量的7.5%。
部分騎行活動忽視年齡門檻
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未滿12歲的兒童不允許在道路上騎行。這里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雖在單位管轄范圍內但允許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地方。假如小區、公園的道路允許社會車輛通行,孩童也是不可以在上面騎車的。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不少的騎行愛好者會帶著自己的小孩“馳騁”在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混行的路上。
在上海多個騎行熱門地點,記者于晚上6時到9時進行了定點觀察,發現有不少年幼的兒童跟隨家長一起騎行,或獨自在馬路上騎行共享單車。不少未滿12歲的低齡兒童騎行著共享單車,由于身高不夠,上坡時還需要站起來用力蹬幾下,車身搖搖晃晃。
苗江路是浦西騎行的熱門地點,這里全程平坦、紅綠燈少、晚間機動車少。在十字路口處,記者看到一位媽媽帶著年幼的孩子正在騎行,孩子騎上了非機動車道,導致后面車速較快的騎行團均占用機動車道進行超車。
“每天都能碰到帶小孩子來練習騎車的”,一旁黃浦濱江的保安介紹說,不少家長會把小孩帶到苗江路的非機動車道進行“實戰練習”。“這里也是騎行事故多發地點,不久前,苗江路還因此裝上了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的護欄。”


熱門騎行地點苗江路,有低齡兒童騎車在馬路中穿行。
浦東的東岸綠道也是個比較受歡迎的休閑騎行地點,這里風景美麗,騎行路途有上下坡和旋轉坡設置,吸引了不少來滬旅游的游客騎行打卡。而在網絡上,不少親子騎行攻略還會推薦上海郊區的道路。記者就在通向浦江郊野公園的浦星公路上遇到了一家三口在騎行,孩子今年剛8歲,才學會自行車沒多久,父母兩人都是騎行愛好者。家長解釋道:“學習自行車需要大量路面經驗,在非機動車道多練習才方便以后騎車上路。”然而,這條道路周邊其實正在施工,公路上來往的卡車眾多,兒童騎行具有很大的風險性。
隨著戶外運動熱、社交熱的興起,除了市區內的日常騎行外,交費參與的“親子騎行營”也備受家庭青睞。不少戶外組織、旅行社、騎行俱樂部因此開設了“青少年騎行活動”“親子騎行營”,在各大社交平臺都能看到相關招募信息,其中不少騎行活動并未對參與的孩童設置12歲年齡門檻。還有不少騎行活動為跨城路線,騎行路段甚至包括國道。

不少親子騎行活動未設置12歲上路門檻,但路線內卻包含城市道路。
記者以家長身份咨詢某郊區親子騎行活動的帶隊教練時,教練表示8歲以上或者身高1.2m以上的孩童即可獨立參加,此前騎行活動報名者年齡均在8-15歲左右,教練還特地提醒道:“騎行活動包括沿河綠地道路和普通公路,小孩子需要熟練騎行。”但怎樣才算是熟練騎行,該戶外組織也并無明確標準。
親子騎行活動安全保障存隱患
除了專業騎行團開設的親子騎行活動外,不少旅行社會將騎行融入親子活動中。
主打親子旅行的“上海趣趣旅行社”開設了上海橫沙島一日游騎行項目,為一名家長帶著一名孩童共同參與的形式,其中對孩童的年齡限制為“7歲以上”,全程騎行約30km,其中絕大部分路段為公路。組織者解釋道:“這里的公路寬敞平坦,紅綠燈也很少,平常機動車輛通行不多,小孩子騎車比較安全。”
記者沿著此騎行路線實地探訪,發現一路上有不少專門來騎行的上海騎友,路面不時會出現藍色的騎行標識,但這并不意味著此道路僅供非機動車通行——在騎行過程中,不時有卡車、推土機、貨車、私家車迎面而來,或在后方鳴笛提醒;騎行路面也多有臺風吹損的樹枝、石子等障礙物,需要騎車者把控車身穩定。

環道親子騎行路線大部分道路為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不時有卡車鳴笛經過
資深騎行者也提醒:島上沿海路段有急轉彎道,存在視線盲區,會有村里的汽車忽然出現在路口,如果反應不及時,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在臨近碼頭處可以看到各大租車行,大部分自行車輛分為成人車和童車兩種類型,但親子騎行活動的均為低齡兒童,統一租賃的公路車、山地車,車輛尺寸并不符合每個孩子的體型,租車行的徐老伯說,不少孩童會有競速和比賽意識,會選擇比自己體型更大的車輛。
“騎行社群也開始了野蠻生長。”馬晨是一名資深騎行教練,他估算了一下,現在上海大大小小的騎行隊至少有千余個。但親子騎行社群的組織者未必是專業騎行人士,不少親子騎行活動是旅行社、親子社群所承辦,騎行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宣傳點,農家樂、采摘、露營等旅游性較強的活動是主要環節。因此收費價格高,一日騎行活動約300-500元,但安全保障卻有所存疑。一親子騎行活動介紹則特別提醒,只要活動達到成團人數,則風雨無阻,一般不會取消。
瀏覽這些騎行營以往的活動視頻,可以看到不少下雨天和臺風過境后涉水騎行的記錄,參加此外,不少路段為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道路,不時有呼嘯而過的大型車輛穿行。而參與者僅佩戴頭盔,并未有其他安全裝備,跟隊的僅有一至兩個騎行領隊,并未配備安全保障車輛。
“如果活動組織者明知道參與的孩子未滿十二歲,卻仍組織公共道路騎行活動,那么發生事故后活動組織者也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上海富譽律師事務所的劉煒律師表示,由于孩子對風險的評估和自控能力都不夠,在復雜或快速變化的環境中,更容易發生意外。
會騎車并不代表能上路,青少年騎行滿12周歲應是底線,家長應盡到監護責任,遵守交通法規,培養孩子正確的騎行習慣。
在合適12歲以下青少年騎行的區域騎行,也要注意安全。對于青少年來講,馬晨建議要根據身高技能選擇合適的尺寸和車型。并不推薦小學生騎公路車或山地車,因為公路車有細胎、大輪徑、大牙盤、輕量化的特點,部分山地車雖然輪胎粗,但速度仍較快。共享單車的騎行速度約每小時20km,公路車和山地車可以達到每小時30km。且小學生心智發育不完全,往往也會有競爭欲和模仿欲,風險隱患大。
此外,兒童騎行時,佩戴頭盔、護肘、護膝等安全裝備非常重要。“一些家長可能覺得短距離騎行或在平坦的路面上不需要全套裝備,但看似安全的環境中也有發生意外的可能,全面防護才能減少受傷的風險。”
(原標題為《8歲就能上路?上海親子騎行團忽視年齡門檻,低齡騎行熱存安全隱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