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調研報告:警惕制造業投資外流、龍頭企業產能外流雙重擠壓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顯現轉移態勢。為此,南湖區政協主席章劍牽頭,在今年上半年開展了企業境外投資調研,包括對全區1194家“四上”企業開展“南湖區企業對外投資情況專題調查”,并對其中65家存在對外投資的企業進行重點調研。
據微信公眾號“南湖政協”9月27日消息,近日,《浙江經濟》2024年第08期“前沿觀察”欄目已刊發章劍的調研報告《企業境外投資情況調查及建議——以南湖區為例》。
這份報告指出,南湖區企業向境外投資目的地主要為東南亞、北美洲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發展中國家主要集中在越南、印尼、柬埔寨、印度和墨西哥;發達國家主要集中在美國、英國和荷蘭。2016年以來,南湖區境外投資企業累計為70家,涉及第二、三產業8個行業大類,對外投資總額57.88億美元(為413.55億元;按管理口徑,下同),實際對外投資總額43.64億美元(為311.82億元),占總計劃投資的75.4%。分行業看,制造業投資總額為17.78億美元(為127.25億元),專業技術服務業投資總額為9.46億美元(為67.71億元),分別占對外投資總額的30.7%和16.3%。
從投資境外特點上看,一是低端制造業主要投向東南亞。33.3%的企業把投資方向集中在越南、印尼等東南亞,主要涉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等行業,如浙江良友木業有限公司投資0.42億元在印尼捷邦設立年產能300萬/㎡的實木復合地板生產線。
二是中高端技術密集型制造業投資流向發達國家。由于拜登政府重點遏制我國芯片、半導體產業,以博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產業更趨向于在美國、歐洲設立研發技術中心,與當地合作以獲取先進技術。
三是通用設備、通訊電子行業外流至墨西哥、南亞。受“301調查”清單影響的通用設備制造企業更傾向將生產線轉移至墨西哥。為規避美國對中國追加的關稅或應海外采購鏈要求,受訪的部分企業有意布局墨西哥,通過在當地建立生產基地或供應鏈關系,降低貿易壁壘的風險并提高供應美國客戶的靈活性。如加西貝拉壓縮機有限公司投資1.37億元與外方華意壓縮巴塞羅那公司按照99:1的比例出資在墨西哥設立年產冰箱壓縮機600萬臺的制造基地;通訊電子行業則趨向于印度等國家,如聞泰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7.34億元在印度布局生產線,印度產量在其全球產量占比從1.3%增長到3.1%。
章劍曾長期在嘉興工作,擔任過海鹽縣縣長、嘉興市發改委主任等職。
他在上述調研報告中談道,南湖區企業對外投資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必然結果,也是南湖區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有利于增強南湖區部分產業的核心引擎功能,盤活現有存量土地、提升畝均產出,舒緩轄區土地、環境壓力。但同時也帶來這些不利影響:
存在制造業“弱化”的副作用。無序的對外投資特別是重點制造業企業的對外投資,不利于南湖區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將對南湖區經濟穩定造成一定影響。目前,南湖區重點產業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上游“核心驅動力”,部分行業面臨“一家獨大”局面,難以承受制造業投資外流、龍頭企業產能外流的雙重擠壓,帶來關聯產業鏈轉移的風險。南湖區一些新型服務業充分依附區內的相關制造業,在制造業上下游產業同時縮小規模的情況下,需要高度關注產業“空心化”的危險。短期內,應警惕部分產業“龍頭”企業轉移風險。
降低相關行業綜合競爭力。企業外遷導致南湖區相關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市場份額不斷縮水,國際競爭力下降。2023年,南湖區勞動密集型產品對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出口分別同比下降了7.3%、4.4%和6.1%。通過測算,企業對外投資、產能轉移預計影響南湖區今年工業產值增速2.0-3.5個百分點。同時,企業產能的減少將一定程度上影響南湖區就業形勢,據南湖區某制造業企業反映,在海外建廠后,將逐步減少國內生產規模,部分產線轉移后預計將減少15.0%的用人崗位。40.4%的受訪企業表示,當面臨產業轉型、產線轉移等情況時,企業對人工需求會不同程度減少。
帶來產業鏈延伸“斷檔風險”。根據對南湖區境外投資企業所屬行業類別的分析,多數企業尚未進入高附加值行業領域,重點產業供應鏈本地自給率低,亟需通過科技創新、轉型升級逐步邁入產業鏈中、上游。以聞泰通訊為例,其研發投入主要在外,生產的手機所需零部件嘉興本地供應僅占1%,且主要以簡單的制造設備及包裝為主,區外供應超過99%,其中,國外供應占14%,廣東等珠三角地區占61%,江蘇等長三角區域占24%。企業對外投資勢必會影響部分企業在南湖區的科研投入,將使原本依托創新驅動提升產業地位的作用力不斷弱化。此外,產業鏈、供應鏈出現“分散化”“區域化”“本地化”趨勢,也進一步影響南湖區產業鏈集聚的“黏性”。
最后,章劍在調研報告中呼吁,全面排摸重點企業投資意向,精準分類施策。建議對納稅5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及重點產業未來3年的投資意向開展全面摸排,掌握企業發展動態及對外投資狀況,并針對不同情況予以分類施策。一是針對有進一步投資意向的重點行業、總部企業、集團企業、發展效益好的企業,竭盡全力幫助其解決困難,對各種要素最大限度予以重點保障。建議由發改、經信、商務、自然資源規劃等部門研究提出更精準有效、操作性強的要素保障政策,確保企業將投資資金、新增產能投在南湖并能持續發展壯大。二是針對由于開拓市場、搶占原材料產地而客觀上需要投資異地的重點企業,重點培育發展總部經濟,建議由商務部門牽頭,幫助企業轉移低效益、高能耗、高污染的項目,以規模效應和產業鏈優化配置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三是對產業層次低、附加值低、效益偏低、稅收貢獻逐步降低的“四低”企業,在尊重企業對外投資意愿的基礎上,建議由發改部門牽頭,協同經信、商務等部門做好統籌,通過引導產業“低端外移”、到投資地設立南湖產業園等方式,創造條件有序引導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到山海協作、對口幫扶地區。
他還建議,高標準打造舒心、暖心、放心、安心的營商環境。一是打造更便捷高效的審批環境。建議由改革部門牽頭,認真研究政策彈性空間,在法律、政策允許的范圍內,聚力推出一批具有前瞻性、獨創性、差異性的改革舉措,推動審批環節全流程迭代升級。二是構建更暖心的生活空間環境。切實解決投資者在教育、醫療、個稅、生活配套等方面的痛點,為投資者打造一個沒有后顧之憂、安心創業的美好家園。三是孕育更完備的產業成長生態環境。將3.0版產業鏈招商作為主攻方向,進一步細化產業圖譜、招商圖譜,在重點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招引上下功夫,著力招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四是營造更安心的政策環境。深化誠信政府建設,在制定政策時多聽取企業的有效需求,在解釋政策時多換位思考,讓企業對政府充滿信心,對在南湖區發展充滿希望。
另外,建立企業對外投資監測與服務機制。一是建立企業外遷預警機制。密切關注企業遷移意向,研究設立企業對外投資預警指標體系,整合貫通各單位對外投資相關數據,建立企業外遷預警大數據平臺,構建預警模型,評估預警級別,并實行分類分級風險應對,對有外遷意向的企業提前介入,提供精準服務。二是針對已在外投資的企業,建立對外投資目的地和投資企業定期座談機制,本著優勢互補、共促發展的原則,深挖合作潛力,創新完善協作模式,實現深度合作、互利共贏。三是針對產業外溢風險,建議將鏈式思維貫穿工作始終,優化落實聯系企業機制,加強對重點企業的關心關愛。實施“一企一策”,支持“鏈主”企業和重點企業做大做強,完善“專精特新”企業全周期培育鏈條,疏通產業鏈卡點堵點,提高產業鏈黏性韌性。協同推進招大引強,集聚配套產業,把服務產鏈工作延伸到洽談簽約、落地建設、生產經營全過程,聚焦企業挖潛擴能,緊盯科研院所轉化孵化,努力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