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毛皮養殖業是“最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疫情的途徑之一”
【中國綠發會訊】《自然》(Nature)近期刊發的一篇論文顯表示,毛皮養殖是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的重要傳播中心。
中國的研究團隊通過對因病死亡的461只毛皮動物,包括豚鼠、水貂、麝鼠和貉等的內部組織進行宏基因組測序,鑒定了125種病毒,其中36種是新型病毒,39種具有跨物種傳播(包括人獸共染病溢出)的潛在高風險。
這項研究再次證實了新冠疫情期間的專家警告——毛皮養殖業“是最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疫情的途徑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研究人員記錄到曾在蝙蝠身上發現過的伏翼屬蝙蝠HKU5樣冠狀病毒,這次在水貂體內也被發現。這是一種令人擔憂的發現。這種病毒是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MERS)的近親,對人類來說可能是致命的。
人獸共染病病原體可能是病毒、細菌或寄生蟲,它們可以通過直接接觸或間接通過食物、水或環境傳播給人類,也可能通過中間物種傳播。動物在人獸共染病的傳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病原體可能來自人豢養的寵物,也可能來自農場飼養的肉食動物和毛皮動物,還可能來自非法盜獵的野生動物。
2020年7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國際畜牧研究所(ILRI)聯合發布《預防下一次大流行病:人畜共染病及如何阻斷傳播鏈》報告,指出人獸共染病在全球范圍內呈上升趨勢,“同一健康”是預防和應對的最佳方法。

“同一健康”強調將公共衛生、動物健康和環境專業知識相結合。將人、動物、微生物、環境全部納入“同一健康”的大系統中,把人類健康、動物健康、環境健康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加以研究,有助于應對公共健康危機。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同一健康工作委員會成立后,亦十分重視從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角度出發,減少人畜共染病的發生機率,如在森林康養的推廣過程中,重視對森林生態環境的保護,減少人為侵擾以及與野生動物的親密接觸等。
在人工養殖領域,根據農業農村部公布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水貂(非食用)、銀狐(非食用)、北極狐(非食用)、貉(非食用)是屬于特種畜禽養殖名單中的。
據消費日報近期報道,中國皮革協會副秘書長黃彥杰在全國毛皮和皮革服裝產業聯席會上表示,毛皮、皮革行業步入復蘇周期,向好趨勢明顯。如何提防并解決農場養殖毛皮動物的人獸共染病問題,值得更多關注和思考。
毛皮產業是一項有著古老歷史的老產業,有關毛皮始祖的說法,甚至延伸至商朝比干。傳言比干為喚醒紂王,曾派兵燒死妲己的狐子狐孫無數,并制成了一件精美的狐皮袍子,送給紂王。不過,人類對皮毛的應用從原始時期便已經開始,隨著人類的發展,動物皮毛也從保暖御寒被賦予了高貴或者富有等內涵。這種內涵驅動下的市場需求,也導致了如藏羚羊等具有柔軟皮毛的野生動物被大量獵捕,甚至一度瀕危。
在綠色發展理念的主導下,人們生態環保意識不斷覺醒,皮毛制品銷售量近年來呈現下降趨勢,一些奢侈品牌也陸續宣布放棄毛皮產業,不使用皮草制品。在人獸共染病的危機潛伏之下,這個古老的產業未來將如何轉型?是一個全球性的現實問題。
文/Tammy
審/cherry
排版/angel
參考資料:1.毛皮動物可能是新發傳染病的儲存庫和重要傳播中心
https://www.linkresearcher.com/theses/92c1b28a-17e9-4a5b-abe2-5f413e77c1f4
2.毛皮、皮革行業步入復蘇周期
https://www.clii.com.cn/zhhylm/zhhylmHangYeJuJiao/202408/t20240820_3959257.html
本文來自“中國綠發會”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