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對話|石守謙:談古典與傳統時,沒人要求只是學習古人

澎湃新聞記者 黃松
2019-03-25 08:06
來源:澎湃新聞
? 古代藝術 >
字號

藝術史學者石守謙曾任職于臺灣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臺北故宮博物院負責人等,此前他在上海圖書館的講座“古典的延續與再生——從趙孟頫到董其昌與王原祁”中,提出“復古是中國藝術傳統重要主軸,而不是保守”。

在接受“澎湃新聞·古代藝術”( www.kxwhcb.com)對話時,石守謙結合上海書畫出版社新出版的《古典的復興》認為,在談古典與傳統的時候,沒有人要求只是學習古人,“董其昌講的變體很重要,在學習中進行變化與創新,這是讓傳統繼續傳承的動力。我們現在感受到的最大的威脅是什么?在全球化中,我們已經沒有自己了。每一座城市都有麥當勞、星巴克,你們覺得有點危險嗎?我不反對喝星巴克,也不反對吃麥當勞,但是如果因此排斥了董其昌、王原祁,就太可惜了。”

石守謙在上海圖書館開講

澎湃新聞:您的學養和研究內容大多是東方的,曾任臺灣大學藝術史研所所長及臺北故宮博物院負責人,同時也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及考古學博士,和方聞、高居翰等有所接觸。在您看來,東方學者的“自我研究”和西方學者的“他者視角”在中國畫的觀看和研究的側重點上是否有不同?

石守謙: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立場、角度,嚴格說來,人和人都是不同的。所謂的東西方,還會牽涉到不同國別、族別,且對文化傳統掌握、認識的深淺,每個人都不同。西方漢學家認識的所謂中國是從他們的背景出發,所以多多少少會受到他們自身文化背景的影響,就好像今人研究明清,也很難真的和明清人一個樣,因為我們接受了現代文化的洗禮。

但是我們越來越感覺到這種互動是很重要的。換句話說,研究中國古代繪畫史,除了要從我們自己的角度出發,也要多參考別的立場、得到的認識。而且現在資訊發達,信息傳播很快,以后這方面的隔閡也會越來越少。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人了解中國比較少考慮到“中國的認識”,完全是從他者的角度來看,但這種現象幾乎完全不存在了。“他者”的觀念越來越淡薄,也越來越復雜。我們不鼓勵自成壁壘,應該要多多對其他角度的觀點進行學習,因為“他者”的角度其實是蠻重要的。

這一點上,比如高居翰,他注意到了一些傳統中國學者不注意的畫家,比如吳彬、張宏。

吳彬作品,臺北故宮博物館曾舉辦“吳彬的繪畫世界”特展

澎湃新聞:您提倡以文化史的角度研究繪畫,現在國內也越來越多側重將社會學和藝術史并軌觀看,您的《風格與世變》一書也正是講述了這種觀看方式,是什么啟發了您的這種并軌研究?

石守謙:在美術史研究中有一種路線,是將其作為社會史、文化史的一部分來看。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條研究渠道,能夠幫助我們了解為什么某一種風格會出現某一種風格會衰落。風格的興衰以前比較偏向歸因于天才的說法,某一段時間天才少了,某一種風格就衰落了,這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的潮流,尤其是20世紀后期更強烈。

思想和藝術也有流行和時尚,我們會注意是怎樣的力量帶動了思想和藝術的流動。所以到了最后,只研究藝術家不夠,無法解釋各種畫派風格的起起伏伏,哪些受歡迎,哪些受排斥,我們一定要研究觀眾。

比如對“四王”,徐悲鴻與“五四”時期的文化人都不喜歡“四王”,認為這是中國藝術最不長進、最失敗的地方,認為當時中國之所以那么衰弱,從這里就可看出來。但是其實當時對“四王”的貶抑和社會上收藏界的脈動是相反的。實際上,當時較保守的一派勢力更大,他們的藝術的脈動和新文化運動不同。因為沒有土壤,新文化運動的藝術主張無法落實。務實地講,在那個時代,如果想畫油畫,連畫布、油彩等材料都不好找。同時,社會上收藏的人和觀眾也不知道這些很新的畫在畫什么。像上海決瀾社的很多藝術家,比如龐薰琹,他們很了不起、很新潮、很前衛、也很努力,但他們失敗了,因為他們沒有觀眾。當然也不能怪觀眾,觀眾需要教育。所以不能只考慮到藝術家的問題。決瀾社的藝術家的失敗是因為時代還沒有到那個地步。我們做歷史研究,就想回答這些問題。這些社會性的因素,就是歷史的變數。

王原祁,《輞川圖卷》(局部) 紙本,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澎湃新聞:上博的董其昌大展引起了很大轟動,蘇州博物館此前 “明四家”展是一年一度的文化事件,臺北故宮在2016年前后也推出過“明四家”和董其昌大展,在您看來兩岸通過明代繪畫的研究背后傳遞出對于明代社會文化的變遷、復古思潮和文人畫傳統的看法是否不同?

石守謙:可能有一些重點選擇的不同。我個人覺得,大陸這邊側重于重新整理對傳統的認識,這和兩岸的歷史背景有關。因為在20世紀的一段時間里,傳統被批判得很嚴重,所以這幾年的展覽會有重新反省的狀態。在臺灣,我們會特別注意重新討論文人畫,探討能不能從年輕人喜歡的、新的角度切入,這很重要。臺北故宮博物院也在做這方面的努力。

2016年臺北故宮董其昌展展覽現場

2018年上海博物館董其昌大展展覽現場

澎湃新聞:這次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書名為《古典的復興》,您認為在當下,回頭看明清時代繪畫的復古行為的意義何在?

石守謙:如果沒有人繼續談,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就不見了。再是,我們不要忘記復古和創新是兩面的,在談復古傳統的時候,沒有人要求只是學習古人。董其昌講的變體很重要,在學習中進行變化,進行創新,這是讓傳統繼續傳承的動力。我們現在感受到的最大的威脅是什么?在全球化中,我們已經沒有自己了。每一座城市都有麥當勞、星巴克,你們覺得有點危險嗎?我不反對喝星巴克,也不反對吃麥當勞,但是如果因此排斥了董其昌、王原祁,就太可惜了。

上海書畫出版社《古典的復興》

澎湃新聞:這次講座是《古典的復興》的第二講,前一次范景中、白謙慎兩位先生將中國明清時期的復興和幾乎同一時期的文藝復興做了比較,而您過去有談到宋代是中國文藝復興,您覺得中國有沒有所謂的“文藝復興”?

石守謙:每個時代都可以叫做“文藝復興”。但問題不一樣,所謂“復興”的實體是不同的。文藝復興大師對古典的學習也是很盡心盡力的,但是后人在了解歷史的時候總是有個切面,所以我不覺得哪個時代是最適合被叫做文藝復興的。我覺得重要的是用我們的方式來了解每一個時代不同的特點,這是學歷史最重要的事情。對我們來說,每一個時代都值得重視,總有能夠教給今天的東西。你認識的時代越多,擁有的財產就越豐富。

元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剩山圖》) 浙江省博物館藏

澎湃新聞:您也提出過“雅”與“俗” 這一對立的觀念是動態和流動,您覺得藝術發展到現代或者說后現代是“雅”與“俗”是否走向一種未知?

石守謙:“雅俗之辨”是因為從文人的角度來說有一條防線,文人一直在防守這一防線,所以要做雅俗之辨。但因為現代媒體的關系,這個防線幾乎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而且所謂的時尚、流行,基本上都在“俗”的概念里,但是“俗”是不好的嗎?

原來“雅俗之辨”也有正邪之分,現在已經沒有了。今天的文化是新的文化,不需要再堅持雅俗之辨,甚至應該鼓勵怎樣進行互動,怎樣利用流行文化。20世紀的藝術實際上就是流行文化出現的開始。美國安迪·沃霍爾代表的就是流行文化,不必要在意他用了很多流行圖像。張大千的仕女畫非常出名,我研究張大千時,發現他用了很多流行的美女圖案,他用非常積極的態度和流行文化互動。我希望將來這種互動可以更活潑,以后也再沒有人會堅持“雅俗”,因為不需要。

安迪·沃霍爾的金寶湯罐頭

楊佳怡對此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顧維華
    校對:丁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盖州市| 保定市| 宁明县| 迭部县| 潜江市| 分宜县| 青海省| 东丽区| 富锦市| 临泉县| 应城市| 冕宁县| 于田县| 土默特右旗| 衢州市| 陆丰市| 永宁县| 临西县| 平顺县| 阳高县| 德惠市| 偏关县| 门头沟区| 武宁县| 商水县| 灌阳县| 黔西县| 玛多县| 贡嘎县| 石河子市| 漳浦县| 苍山县| 光山县| 广昌县| 永泰县| 满洲里市| 黎城县| 日土县| 田林县| 将乐县| 汉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