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很多人以為服藥很簡單,其實服藥喝水大有講究
原創 關愛您和家人健康
服藥的方法,每個人各不相同:有的人喜歡用涼水,有的人喜歡用熱水,有的人喜歡多喝水,還有的人甚至不喝水就能將藥片咽下。
不過,藥師想告訴大家,服藥喝多少水不能以個人喜好而自行決定。因為服用的藥物不同,所需要的水量也有所不同,水的用量不對的話,反而會影響藥物吸收。

你知道嗎?
服藥前應先潤喉。服藥前,我們需要先喝一口水來潤一潤咽喉和食管,如果不這么做,藥片會很容易貼在咽喉和食管側壁上,出現“你以為吃進去了”的假象,特別是有些藥物對食管黏膜有一定的損傷作用,可能會傷害食管。

需要大量喝水的藥物
①對食管黏膜損傷比較大的藥物:如阿侖膦酸鈉、氨茶堿、潑尼松等;服用此類藥物應喝200ml以上的水。
②一些抗生素:如喹諾酮類藥物(如左氧氟沙星等)、磺胺類藥物、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等)等;它們的代謝產物易在尿中析出結晶,可引起結晶尿、血尿、尿痛等,故服藥期間應大量飲水。
③容易引起水和電解質丟失的藥物:對于解熱鎮痛藥(如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藥),部分患者服用后會大量出汗而引起脫水;對于鹽類瀉下藥(如硫酸鎂等),可能會造成服藥者電解質丟失。服藥時多喝水可補充人體對水的需求,防止人體內水、鹽代謝紊亂。
④服用后可能會導致口干的藥物:如阿托品片、山莨菪堿片等。

需要少量喝水的藥物
①一些抗酸、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如鋁碳酸鎂片等;這類藥物主要依靠覆蓋在受損胃黏膜上形成保護膜而起效,大量喝水會稀釋保護膜,故服藥時一般只需少量水送服即可,且服藥后半小時內不宜喝水。
②毒素吸附類藥物:如蒙脫石散;其具有較強的吸附力,可均勻地覆蓋在整個腸腔表面,以吸附致病微生物,每次服藥只需50ml水沖服。
③咀嚼片:多喝水會妨礙正常咀嚼。

不宜喝水的藥物
鎮咳類藥物:如止咳糖漿、復方甘草合劑等;此類藥物較黏稠,服用后會黏附在咽部,直接作用于患處,從而起到消炎、鎮咳的作用,如果喝水過多,會使局部藥物濃度降低,一般要求服了止咳糖漿后5~10分鐘不要喝水。

不宜喝熱水的藥物
①含活性菌類的藥物:如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培菲康)、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整腸生)、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媽咪愛)等。
②維生素類藥物:如維生素C片。
③蛋白質類藥物:如胰酶腸溶膠囊等;喝熱水會導致蛋白質變性,失去藥效。
④其他一些特殊藥物:如桉檸蒎腸溶軟膠囊等;喝熱水會使膠囊外殼發生軟化,導致藥物提前釋放。

總之,服藥前要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

知識拓展
膠囊類藥物一般都有些特殊問題,如對胃腸道有刺激性、口感不好、易揮發、在口腔內易被酶分解或含有易被氣管吸入的粉末或顆粒。膠囊包裝,既保護了藥物不被破壞,也保護了消化道和呼吸道。

同時,服用此類藥物時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站立或坐立服用:這樣更有利于膠囊的吞咽,使其快速通過食管、胃部,避免膠囊釋放后藥物成分對食管或胃部造成損傷。
●不能剝開服用:有些藥物成分易被口腔內的酶分解,剝掉外殼會失效;有些藥物成分對胃腸道刺激較大,剝開服用可能會引起胃痛;緩釋、控釋及腸溶膠囊剝開服用會影響起效時間。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兒童藥物例外,如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整腸生),具體的服藥方法還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
●喝水:應用溫開水送服;服藥前、中、后,三大口水不能少。
內容來源: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藥”知道——合理用藥的智慧》
本書主編: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主任藥師 王家偉
本文作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王子惠
注意:本文封面圖片和文內圖片均來自版權圖庫,轉載時請注意,避免侵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