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大學廁所發現攝像頭,不報警還有理了?
近日,有網友發布視頻,稱河海大學江寧校區學校圖書館廁所內發現攝像頭。9月23日,河海大學圖書館回應稱,保衛處已在處理此事,廁所是監控盲區,暫未找到安裝者,保衛處會決定是報警還是校內處理。
不過,之后記者向該校黨委宣傳部詢問“此事報警了嗎”,卻被對方反懟:“這個報警干什么?”當記者表示擔心涉及隱私的視頻可能泄露出去時,對方繼續反懟:“你了解情況嗎?”“我不是很了解,所以我向咱們學校……”“你不是很了解情況,你憑什么講這些話呢?”

視頻截圖
顯然,這位工作人員把滿腔的戾氣指向了正常來電核實的記者:“報警干什么”“你不了解,憑什么講”。面對堂堂高校出現的疑似偷拍惡性事件,學校在報警和報道之間選擇了“抱怨”記者,在治惡和治黃之間選擇了“治理”媒體。一句“這個報警干什么”,問得如此理直氣壯。
在廁所內安裝攝像頭,顯然是對公民隱私權的侵犯,已然涉嫌違法,乃至傳播淫穢物品。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明確: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行為,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如果證明偷拍背后還有色情產業鏈的話,還可能涉及相關的刑事犯罪。
因此,記者詢問此事是否報警,是代表公眾表達關切、履行監督職責,屬于正常行使采訪權。對于這一本不需要證明其必要性的常識性問題,校方工作人員卻表現出一種“反常識”的態度。一句“這個報警干什么”,不僅缺乏基本的法治觀念,更流露出了一種對記者采訪的敵意。這也不免讓人擔憂:當校方將此事視為不想過度聲張的“負面新聞”,是否會淡化處理此案,甚至可能讓作惡者逃脫了嚴懲?
到底是誰在圖書館廁所內放置了攝像頭?其拍攝下的隱私畫面究竟流向何處?學校其他隱秘角落是否也隱藏著“罪惡的鏡頭”?只有對這些問題追查到底,依法嚴懲相關人員,才能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守護好廣大師生在校園內學習生活的安全感。對于這些社會關切的問題,校方的調查當然需要時間,但無論如何,平白無故地懟記者,是對記者正常行使采訪權的干擾,更是對公眾基本知情權的漠視。
今年6月修訂的《突發事件應對法》明確,有關人民政府和部門應當支持新聞媒體開展采訪報道和輿論監督,這也對個別基層的“輿情潔癖”的及時、有力的糾正。雖然這起事件并不是法律意義上的“突發事件”,但是“舉重明輕”,新聞媒體開展采訪報道和輿論監督的權利應該得到保障。
廁所偷拍不是一件小事,“校內處理”、大事化小恐怕難以服眾。而且,有話不好好說,態度惡劣懟記者,遮遮掩掩、躲躲閃閃,不是正確回應媒體采訪的態度,甚至曝光了比廁所偷拍更嚴重的問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