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老人被電詐39萬余元,質疑銀行在未簽名、未核實情況下放貸22萬元
近日,來自山東萊陽市的王女士遭遇了一場離奇的電信詐騙。
由于輕信了不法分子的身份,王女士按照對方要求把9萬元存入自己名下一張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卡。然而在該卡沒有開通手機銀行功能、本人未到柜臺、未簽字,且銀行預留的電話未收到任何驗證信息的情況下,卡內余額連同貸款被全部轉走,涉及金額達39.6萬元。
對此,涉事銀行所屬分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煙臺分行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目前已確定王女士是遭遇了電信詐騙,但具體情況不方便接受采訪,需要等待警方調查結果。此前,王女士的兒子從警方處得知,已經鎖定了兩名嫌疑人,并凍結了一張銀行卡,但能追回多少款項暫時不清楚。
老人一通電話被騙走39.6萬元
王女士的兒子李先生告訴澎湃公眾互動平臺“服務湃”(https://tousu.thepaper.cn),8月11日13點16分,他連續接到4條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發送的貸款信息,顯示貸款金額共計22萬元,貸款人則是自己的母親王女士,“因為我媽媽在銀行預留的電話在我的手機上,所以我就收到了短信。”李先生說,自己立刻打電話給母親,但一直顯示電話占線。

李先生收到4條王女士借貸成功的信息
李先生提供的短信截圖顯示,王女士通過電子渠道支用的貸款已成功發放至尾號為5033的儲蓄賬戶,兩筆貸款分別是20萬元和2萬元。
“下午3點半左右,我媽媽打電話給我,說她郵儲銀行卡里的錢全部被轉走了,連同貸款22萬,總金額共計39萬余元。”根據李先生回家后了解的情況,王女士在當天上午10點左右接到了一通+010開頭的陌生電話,電話中的男子自稱是公安機關,稱王女士的身份信息遭泄漏,可能卷入一起洗錢案。對方通過對個人信息的核實,讓王女士對他的身份信以為真,“對方能說出我媽媽的銀行卡號、身份證號,甚至在哪里工作、哪個科室他們都知道。”
隨后,對方要求王女士在自己尾號為5033的郵儲銀行卡上存入30萬元,以證明其有經濟能力,“當時我母親以為把錢存在自己卡里沒有什么關系,而且她這張卡沒有開通手機銀行,她還是讓我舅舅和她同事去自動取款機上存的。”
李先生透露,整個通話時長約兩個多小時,且不止一人與母親溝通,期間除了以“涉嫌洗錢案”為由與母親核對個人信息外,對方還要求她下載了一款類似聊天軟件的英文App,“這個App是在華為官方應用市場下載的,我母親覺得應該沒問題,她按照對方提供的賬號和密碼登錄,后來警方調取證據后為了防止后續詐騙,就格式化了手機,不太記得App名稱了。”
在之后的通話里,由于對方不停催促“存錢”的事,王女士察覺到了不對,便立即掛斷電話,并和李先生一同前往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萊陽市支行查詢銀行賬戶情況。

銀行卡明細顯示王女士存入和錢和貸款被立刻跨行匯走
根據銀行開具的“查詢賬戶明細(客戶查詢)”顯示,8月11日中午,王女士自己分四筆向該銀行卡匯入8.8萬余元。匯入僅13分鐘,就被跨行匯出43000元,隨后又以“支取數幣”的形式轉走多筆999元。下午1點顯示銀行系統自動發放了貸款22萬元,在發放后不久卡內全部余額就被跨行匯出。但當時王女士并不知悉銀行卡的情況,在下午2點多仍讓同事和弟弟存入了8.8萬元,最終被全部跨行匯出,被騙總金額39.6萬元。
下午5點左右,王女士前往當地公安機關報案。
家屬質疑銀行無簽字、無核實情況下發放貸款
回憶起整件事,李先生覺得銀行在此次詐騙中存在諸多問題,“當時我看到貸款電話后,一直聯系我母親聯系不上,我就撥打了短信里留下的客戶經理高某的電話,但她態度惡劣,說這個貸款只是掛在我名下,跟我沒關系,就沒透露任何情況。”李先生說,自己和母親也曾前往銀行,要求工作人員出示8月11日當天的貸款合同、身份驗證信息等,但卻被行長及高經理以“銀行規定”和“需要請示”為由拒絕。
李先生稱,直至8月19日,他們再次去銀行,才拿到了一份沒有王女士簽名的“個人貸款(手工)借據”,“上面沒有我母親的簽字,按手印也沒有,怎么就借貸成功了?”李先生告訴澎湃新聞,他和母親曾多次前往銀行,但對于貸款和轉賬是如何操作的,始終沒有得到有效回應。

銀行出具的個人貸款借據沒有王女士簽名
李先生提供的一份《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個人貸款(手工)借據》顯示,王女士在8月11日借款20萬元,借款期限為5個月,年利率3.85%,借款用途為“住房”。該借據中僅有經辦人信息,沒有任何借款人簽名,或者復核人簽名。
此外,李先生從警方處得知,已經鎖定了兩名嫌疑人,并凍結了一張銀行卡,但能追回多少款項暫時不清楚。
針對上述情況,9月7日,澎湃新聞記者曾致電上述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萊陽市支行,未獲回應和解釋。9月19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煙臺分行的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目前確定王女士是遭遇了電信詐騙,但具體情況不方便接受采訪,需要等警方調查結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