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農工黨上海市委:明確“興鄉事業者”定位,有針對性制定政策
鄉村振興,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在“誰去農村?”、“誰來種地?”的疑問聲中,一些有田園情懷、立志為鄉村振興做點貢獻的人卻感到沒有抓手、不受重視、提升困難。在農工黨上海市委看來,只有不斷挖掘、培養和扶持優秀人才,為鄉村三產融合注入新動力、新思路,鄉村振興上海戰略才能落到實處。
為此,今年上海兩會期間,農工黨上海市委擬提交一份提案,建議明確“興鄉事業者”的身份定位,更有針對性地制定鼓勵扶持政策。同時,通過在各村鎮的合作社集聚區合理配置加工廠及冷庫或預留相關場地、增設專項扶持資金等措施,豐富農民增收路徑。
該提案指出,上海在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就業、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等工作中取得了較大成果,但是,在讓社會各界對鄉村振興給予更多關注、持續輸入新鮮血液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更多有志之士參與鄉村振興的熱情,如:參與鄉村振興的人員缺乏明確的身份定位; “二產”受重視不夠,影響農民增收、影響品牌創建及現代農業產業的吸引力等。
基于上述問題,提案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具體建議:
第一,明確“興鄉事業者”的身份定位,更有針對性地制定鼓勵扶持政策。
在上海9個涉農區進一步劃定范圍,將在此范圍內包括新型職業農民在內所有參與上海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2018-2022年)的創業人員、從業人員和管理人員都統一確定為“興鄉事業者”,基于相對統一規范的稱謂和定義,更高效地歸整相關政策,挖掘、培養、集聚人才。
第二,在“二產”上敢于啃硬骨頭,豐富農民增收路徑。
具體包括:農委與規土牽頭協調,基于特色農產品,在各村鎮的合作社集聚區合理配置加工廠及冷庫或預留相關場地,以方便農戶從生產轉向加工和銷售;財政增設農產品深加工環評審批和CS審批所需配套設備投入的專項扶持資金,助力區域特色農產品產業升級等。
第三,用通俗和趣味的表達,增加社會對鄉村振興的認知度。
借鑒日本等國吸引年輕人扎根鄉村、繁榮農業的方法,可率先嘗試開辟專門針對中青年人進行鄉村振興趣味科普與政策解讀的統一平臺(或APP、小程序等),給潛在的“興鄉事業者”全面接觸鄉村、了解鄉村的機會。同時,豐富鄉村振興吸引年輕人興趣的表達形式,逐漸消除在年輕人群中要么事不關己、要么僅僅是觀光采摘、吃農家飯、住農家樂的粗淺理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