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從羽毛球館網球館一位難求說起

“羽毛球館被擠爆了”“網球館一位難求”……近些年來,羽毛球、網球等運動越來越火,多地體育場館經常預約爆滿。巨大的市場需求一邊拉高了場地價格,另一邊也暴露出體育場館供不應求的現狀。
對此,9月18日上午,國家體育總局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通過加大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進一步開展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鼓勵體育場館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等措施,緩解體育市場的供需矛盾。
截至2023年底,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了2.89平方米,提前超過了“十四五”規劃的人均2.6平方米的目標。但是對比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比如,2019年時美國的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就達到了16平方米,日本則高達19平方米。整體來看,我國體育場地還有很大的擴容空間。
從短期內看,盤活現有場地資源是解燃眉之急的關鍵。比如,近年來隨著交通出行方式的變化,不少汽車站逐漸廢棄,可以引導其轉型為體育場館;再如一些傳統商場客流量減少,也可以向體育場館方向轉型。如此既可以節約社會成本,減少企業轉型的陣痛,也可以滿足民眾的運動需求。
近年來,伴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一系列重大賽事的刺激,市民的運動熱情不斷高漲。如北京冬奧會“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鄭欽文巴黎奪冠在國內掀起網球運動新熱潮。全民健身的前提之一是,各類基礎設施要承接住大眾的運動熱情,并通過不斷優化和完善,進一步激發運動需求,形成良性循環。
很多時候,市民并不是不愛運動,而是生活半徑里缺乏相應的運動場地,他們的運動熱情被壓抑。當身邊有了充足、平價甚至免費的場地后,那些本來不怎么運動的人也會“躍躍欲試”,開始嘗試一些此前未曾接觸的體育項目,進而走向熱愛、養成運動習慣。
全民健身不只是一句口號,體育產業的發展、體育強國的建設也不只是體育管理部門的任務。不同政府部門、市場主體之間,應該加強溝通協調,打好配合戰,如大型賽事之于文旅部門、體育消費之于市監部門,體育用品生產銷售之于企業……這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和參與的系統性工程。
對于市場來說,需求就是最好的信號。尤其是供不應求的領域,以及一些體育新項目、新潮流、新趨勢,就應該是投資的熱土。因此,政府部門不僅要有敏銳的市場嗅覺和超前的產業布局,也應大力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利用市場的力量調節供需平衡。
今年巴黎奧運會,我國體育健兒創造了1984年以來在境外參賽的最好成績,躋身世界體育大國、奧運強國之列。但仍要認識到,建設體育強國、健康中國需要全民參與,全體人民的體魄強健、生活健康才是更重要目標。要讓更多市民有地方打球,讓更多運動項目走入尋常百姓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