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半月談評上海防臺抗臺:不要一絲一毫僥幸,需要百分之百努力
個頭很小但很壯實的“貝碧嘉”,成為75年來登陸上海最強的臺風。上海全市上下全力以赴防臺抗臺,整個城市經受住了臺風考驗,在自然災害面前展示了自己的韌性。

2024年9月16日,上海,環衛工人在徐家匯清除道路積水。視覺中國 圖
體積小但密度大,是臺風“貝碧嘉”的顯著特點,這也使得“貝碧嘉”移速快,強度變化較為飄忽,預測其路徑難度較大。從16日的登陸情況看,“貝碧嘉”的路徑比氣象部門早期預期的情況明顯偏北,當時認為的登陸點更有可能在浙江中南部。
每年臺風都要來幾次,有的還是“虛晃一槍”。對此,我們千萬不能養成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給安全埋下隱患。確保城市安全運行,上海一直高度重視防汛防臺工作。“寧可十防九空,不能失防萬一”“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這樣的理念和認識在干部群眾中深入人心。用氣象專家的話說,在極端天氣多發頻發的今天,預報難以百分之百的準確,但應對上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臺風登陸之前,上海全市上下已經做足準備。上海各區針對地下車庫、涵洞、隧道等低洼地帶,以及戶外廣告牌等高空部件進行全面排查。截至16日零時,全市轉移安置41.4萬余人,疏散避風船舶811艘次。上海浦東、虹橋兩個機場停止所有航班起降18小時,上海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臨時對部分道路實施管控措施。與此同時,充分用好科技手段,智慧氣象系統持續為數十家城市運行管理單位提供“零時差”氣象服務信息。
高質量發展以人為本。應對臺風這樣的自然災害,就是要立足最不利情況,向最好結果努力,不要心存一絲一毫僥幸。要用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有效應對“黑天鵝”“灰犀牛”事件,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臺風帶來的影響還沒有完全過去。“貝碧嘉”雖然離開了上海,但新的臺風“普拉桑”已經形成,很可能繼續對長三角造成影響。這提醒我們,要慎終如始,持續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迎難而上的戰斗姿態,守好守牢防汛防臺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塊陣地。
(原標題為《不要一絲一毫僥幸,需要百分之百努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