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詩歌來到美術館|張定浩:詩歌來自于你難以釋懷的場景

澎湃新聞記者 徐蕭 實習生 李易蔓 整理
2024-09-19 11:04
來源:澎湃新聞
? 上海文藝 >
字號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詩歌系列活動“詩歌來到美術館”是上海知名的詩歌文化活動。前不久,經過3年停頓的“詩歌來到美術館”在靜安區威海路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新址再次啟動。第78期也即回歸的首場活動,邀請到詩人、批評家、翻譯家張定浩,與主持人詩人、復旦大學中文系講師秦三澍對談,為觀眾分享了他的創作經歷和詩學觀念。

張定浩,就職于《上海文化》雜志,著有文論隨筆集《既見君子:過去時代的詩與人》《愛欲與哀矜》《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詩》,詩集《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山中》等,另譯有e.e.肯明斯《我:六次非演講》丁尼生《悼念集》。

張定浩與秦三澍

【活動內容節錄】

詩人的任務就是把徹底扭轉成不徹底

秦三澍:各位下午好,歡迎來到上海民生美術館的精品詩歌系列活動的第78期。“詩歌來到美術館”已經有12個年頭了,這段歷史,大家只要翻開我們場刊的第二頁就可以看到。在12年的歷史中,我們不是沒有中斷過,我們相當于是時隔三年,今天是一次回歸和重啟之旅。今天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了詩人、批評家、翻譯家張定浩先生,大家歡迎!既然是重啟,我們首先邀請上海民生美術館館長劉佳先生致辭,有請劉佳先生。

劉佳:非常歡迎大家,轉眼間12年過去了,“詩歌來到美術館”也來到了78期。首先感謝所有的觀眾,因為大家的熱情和支持,才使得“詩歌來到美術館”活動一直持續辦到了今天,一共走過了12個年頭,從最初的紅坊到現在已經是第四個館址,感謝觀眾的大力支持。

第二個感謝就是感謝詩人朋友,包括張定浩老師和秦三澍老師,正因為有他們的文字和詩歌,才給予我們“詩歌來到美術館”活動這么精彩的內容。

第三個感謝是感謝沒有來到現場的“詩歌來到美術館”的策劃王寅老師,正是由于他非常辛苦的工作,詩人名單才逐漸地變長。大家可以翻看我們封底的頁面,名單還會持續地延長下去。

第四個感謝,我也想以重啟的形式,大家一起感謝這個活動最為特殊、最為重要的朋友胡續冬老師,我們以此來感謝和紀念他。

上海民生美術館館長劉佳

秦三澍:謝謝劉佳老師,這段話雖然簡短,但是非常深情。回到我們今天的主角張定浩先生身上,我首先想請定浩老師讀一首詩,這首詩大家一猜就能猜到是什么詩,就是非常著名的,也是他第一部詩集同題名的詩歌《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

    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

   

    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

    細雨中的日光,春天的冷,

    秋千搖碎的大風,

    堤岸上河水的游蕩。

    總是第二樂章

    在半開的房間里盤桓;

    有些水果不會腐爛,它們干枯成

    輕盈的紀念品。

   

    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

    琥珀里的時間,微暗的火,

    一生都在半途而廢,

    一生都懷抱熱望。

    夾竹桃凋落在青草上,

    是剛剛醒來的風車;

    靜止多年的水

    輕輕晃動成冰。

   

    我喜愛你忽然捂住喋喋不休的口,

    教我沉默。

秦三澍:《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作為您第一部詩集同題名的代表詩歌,從結構上看,以“我”作為視角往外延伸的主謂寫作,前兩節有一定對應結構,到了第三節用轉身的方式告訴你是終結,給你一個背影,讓你想象其中的空間。您在詩中提到,比如說“秋千搖碎大風”,包括“夾竹桃凋落在青草上,是剛剛醒來的風車”,在你看來何種意義上的不徹底是你想要探討的?

張定浩:其實這首詩的靈感來源是我在讀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說時,里面提到了羅伯特·勃朗寧的句子 “我們的興趣在事物的危險一端,誠實的盜賊,軟心腸的殺人犯”。我吸取了這樣矛盾左右搖擺的音樂性句式。至于對于“不徹底”的思考,來源于我在遇到很多訪談時,總會問我最喜歡什么,最想做什么,最喜歡的顏色,一涉及“最”的問題就很頭疼,為什么有這個選擇,我對徹底的東西,總是抱有懷疑,所以我就想尋找很多在自然萬物當中不徹底的證據,如“細雨中的日光,春天的冷”,來驗證和安慰我自己。

秦三澍:其實它未必真的是不徹底的事物,而是沒有辦法被我們的意識、語言和語詞完全定位、攝取和把握的事物,我們更多的看到,關照的事物在變形當中。比如說“琥珀里的時間”,我們認為是昆蟲由生至死完整生命的打斷,由于外來之物的介入變得不徹底了。但是因為它們相互融合又達成了徹底,這種不徹底更多是由于破壞的徹底性,想突破它,最后反而變成了更極致的另外一種徹底性,不知道對我這樣的想法你有什么回應?

張定浩:這個說得很好,這樣說來我說的“不徹底”,是希望有某種轉化的時刻,我希望從死亡可以不斷地從陰面向陽面轉化,“琥珀里的時間”本來是死亡的時刻,但是它因為被固定之后,反而成為更加恒久的生命,就像夾竹桃凋落在青草上,是凋謝的一朵花,上海很多夾竹桃春末的時候,掉在草地上,就像在草地上剛剛長出來的花一樣。詩人和藝術家需要承擔反方向的運轉,如果說人從生到死是一個徹底性、線性、歷史的,詩人的任務就是把徹底扭轉成不徹底,不斷地找到一個新的開端,讓每一句詩都成為新的開端,而不是讓一首詩走向終點。

秦三澍: 在我看來還有很有趣的一點,定浩兄的詩常常是以“我”開頭的,這在現代視野下是非常傳統和經典的寫作方法,“我喜歡你忽然捂住我喋喋不休的口,教我沉默。”這也是一種打斷,這種打斷讓我感受到一種溫柔的力量。這個“你”其實是虛指的,這個“你”可能是他自己,他明白需要讓自己停止下來,這個“你”的發現非常重要,確保了親密性,設想一種人用肉身在場的方式介入了這個場域,讓他變得不只是跟自己對話,而是呼應一個外來之物。這在當代詩寫作駁雜的背景下,為我們展現了經典的抒情詩范疇,指向內在生活的發現和對話。

張定浩:我自己其實沒有意識到我一直喜歡用“我”這個詞,很多1980年代的詩人都是這樣。但我覺得我自己認識的這個“我”,其實不是廣場上的“我”,不是在平臺上面對著所有的人說“我要怎么樣的那個我”。“我”可能就是正在爬山的我,正在一個臺階上向上攀登的我。從“我”開始,我要呼喚一個“你”, 我希望通過寫詩的努力,在“我”和“你”的關系中討論,把“我”客觀化,重新整理“我”的情感和消化它,讓“我”變得越來越好。

張定浩題簽場刊中

一首詩在的分行,既是停頓,也是在尋求某種呼應 

    有信

    

    我把自己關在書房寫字。

    你在客廳,在紙片上畫畫,

    努力從門縫塞進來。

    有信,你說。

    我就輕輕抓住一點點探進身子的

    小紙片,抓住小小的你

    給我的信。

   

    以后長大了你還會給我寫信嗎?

    隔著幾千里的山川,抑或隔著

    一片海,一群人,一層土,

    都好像

    只隔著一扇門。

    我在門這邊,聽見你大聲地說

    有信。

秦三澍:這首詩的結構其實是被跨度時間很大的橋梁連接起來了,都是寫信,都是收信人,對方都是送信人或者寫信人的角色,我剛剛有在觀察怎么讀這兩個“有信”,一個“有信”在第一節的中部,另外一個“有信”在第二節的最后一行,你沒有很明確地把這兩個聲調、音量差別開來,你覺得這兩個“有信”有差別嗎?

張定浩:其實所有抒情的動力往往來源于,人的一生都是一次性的,所有的事情站在一次性的角度觀察它,都會變得很哀傷。后面第二節我描摹了她以后出國或者甚至說你不在了,隔著一層土,她來幫你掃墓的狀況,第二段想象的是生和死之間的場景,所以那個語調在第二個應該更大聲一點,

秦三澍:剛才我在重讀的時候,大家可以看到“只隔著 一扇門”,“一扇門”前面有一個空格,定浩兄的詩在視覺上倒是不太會很多地使用這個做法,這個空格不是我們民生美術館排版的失誤。

張定浩:他們還專門問我這個地方要不要空格,其實我不太使用這樣的空格,但是我覺得這個地方可能需要一個停頓,但是這個停頓不應該是逗號,我就采取了這個方式。一個詩在什么地方分行,既是一個停頓,其實在這個地方也是尋求某種呼應,既然在這里截斷了就產生了缺口,這個缺口其實是期待著另外一個地方缺口的回應,期待著另外一個地方的聲音往這里面補充。

秦三澍:這里的“信”更多的其實就是關注,就是把注意力依然投注在你身上持續的作用,小時候他是在模仿寫信,并不是真的在寫信,只是知道人類的活動,一種情感的浸潤方式是通過信來傳遞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那扇門也不是僅僅是房門,門那邊的存在著不完全是人與人間把門敞開的溝通,而具有更強的倫理意義。

張定浩:其實“信”也是信念,關于寫信的信念,就是相信人和人之間是可以交流的,小女孩相信跟他的父親之間是可以交流,雖然她是牙牙學語的階段,只能畫一點畫,相信是可以和成年人交流的,這個是小孩非常勇敢和純真的信念,但是成年人經常打壓這種信念。詩歌也是一種交流,跟陌生人的交流,跟他人的交流,我們相信人和人之間是有交流的,如果抱有這樣的信念,信就會一直存在下去,即使換了各種載體,但是這種希望交流的信念會一直存在下去。

張定浩分享他的詩歌創作經驗

    一天

   

    天亮了為什么還要睡覺

    我難以回答這樣嚴肅的

    問題,只好聽任你起身

    把作業讀過的書一本本

    重新翻過,再赤足下床

    去搖醒困意無限的房間。

    必須提到噴泉你才愿意

    漱口,必須杜撰出一篇

    有關小蟲子的駭人寓言,

    你才會把牙齒交給牙刷。

    梳洗罷,你要自己挑選

    好看的衣裳,要我帶你

    去吃早飯,然后滿世界

    轉轉,看你草地上奔跑,

    樹蔭下玩耍,立在千條

    欄桿之外,等孔雀開屏。

    中午,我們手拉手回家,

    我只會做簡單的蛋包飯,

    你并不挑食,也不介意

    我的廚藝,只要我耐心

    面對你翻來覆去的提問,

    你會認真記住我最初的

    回答,我自己也要認真

    記住。這就像一場考試,

    你是我正在努力完成的

    不能涂改的試卷,激勵

    我,也檢驗我;外面的

    風旗飄揚,江水也奔流;

    一天正慢慢過去,你是

    我走過的迷宮中的道路。

秦三澍:這首詩形制上非常獨特,我們叫“水泥柱體”,任何詩的形式都不是可以被忽視的,當然視覺形式所帶動的聽覺效應對我們詩歌來講是更重要的。今天全世界的詩歌音樂性很多時候被含混,被語義化了。我們用這樣一個“水泥柱體”,在右側一刀切的形式,肯定是有意味的,但是本身的意味可以被一個詩人在詮釋的過程中盡量的節制化,不把它認為是一個意義的絕對的對應,但是你為什么想要做這樣的一刀切?

張定浩: “水泥柱體”每一行一樣,人的每一天從時間段來講也是,一天一天都是一樣的,我想每一句也這么枯燥的過來,在這種枯燥和乏味當中如何做出自己的變化,如何讓每一天同樣的句子不停有新的東西出來,這是我希望嘗試的。詩歌的形式和內容永遠是一體的,當我用這種形式,這個就是它的內容,我們想象的一天每天都是這么過來的,但我們進入這一天之后,又非常豐富,我試著各種轉折,有時候是一個切分,有時候是完整的一句話,但是我不會像有些詩一樣強行的斷句。這里面還有一些韻腳,比如說“an”,房間、寓言、挑選、吃飯,還有“yi”這個音,愿意、帶你,但是這個不是刻意的,不是純粹和諧音的規整,而是現代音樂的東西,每個詩人創造自己的音樂出來,甚至每一首詩都可能形成新的所謂的詞牌或者新的音樂,但是這個東西又是不可復制的。

觀眾:可是如果按你現在一刀切地去讀,肯定很多人聽不懂,但是按你的標點去讀都能懂,如果我們為了形式而形式,我覺得不可取,還是要讓人家看懂,聽懂,想得懂,我不知道對不對?

秦三澍:其實剛才談到了節奏,從19世紀末以來,自由詩主義重新將節奏——從修辭學的附屬部門發展成了凸顯個人主體性的東西,如果說是個人節奏,這個節奏就完全可以由你定義,比如說以前的指標很簡單,音部、韻腳、音節數量,現在我們會發現,其實我們完全不需要遵循這一切。定浩兄說有韻腳,某種意義上更多的是玩樂的性質,想要設置出一種看似典雅好玩的東西,而其實今天的當代詩是完全可以拋開這一切的,這也是為什么今天說好像詩歌的讀法有很多種。

活動現場

詩歌不是來自于規劃,而是你難以釋懷的場景 

    小手工

   

    你厭倦一切對抗性的游戲,

    寧愿待在書桌前,花費幾個小時

    在白紙和一些細碎物件中探尋,

    再給它們添加顏色和圖案,

    然后,等我回來,邀請我一起

    賦予這些新生者以活力,

    用我們的觸摸、呼吸,和驚嘆。

    這些小手工,

    這些由孤寂、耐心與熱情所造就的

    拙劣模仿物,它們多像

    我曾經寫下的那些詩,

    安放著我們日常生活無法消化的

    那一小部分笨拙的生命。

    雨打濕一個新的秋天,

    我向你學習紙與手指的糾纏,

    學習如何投身于創造又迅速逃逸

    在每一個具體事實的中間。

    詩歌安放著小部分笨拙的生命

秦三澍:在《小手工》中你把詩作為手工制品,將某種呼應性或者相似性的結構特質揭露出來,這首詩有一種互相模仿,互相學習的狀態,一開始的“你”好像是一個很新的生命,這種生命在一種手工的制作中,在模仿某些事物,拙劣模仿物的概念。而詩中提到的“孤寂、耐心和熱情”其實某種意義上映射著你作詩的心態。并且在其中給出了你對詩歌的感悟性定義——“安放著我們日常生活無法消化的那一小部分笨拙的生命”,想聽你說一說日常生活和無法消化的關系在你看來是怎么設置的?

張定浩:這是特別好的問題,我寫詩為什么這么慢,這么少,對我來講,詩歌不是一個有規劃寫出來的東西,而可能來自于你難以釋懷的場景,或是一個畫面,或是某件事情,但是這件事情你當時只是放著,比如說過了一年、兩年,如果你還能記得,我就愿意寫一寫它。詩歌是幫助我消化過往所謂不安、困惑,或者難以釋懷東西的方式。就像尼采說一些糟糕的事情就想抖一抖,就像把身上的跳蚤抖掉一樣,那些不愉快的東西,我不太愿意記住那些不愉快的東西,但是假如有一些東西一直纏繞在那里,我希望用一首詩把它解決了,拋在后面,重新開始一個新的東西。

秦三澍:剛才我也談到這首詩有一種雙向的運動,其中“我也在反向的學習你紙與手指的糾纏”,這個“糾纏”是什么意思呢?叫做“創造又重新逃逸一樣”,這個創造和逃逸的對象是什么呢?是具體事實。您如何解讀?

張定浩:我覺得一個寫作的人很容易陷入某種自戀,會一直敝帚自珍,覺得這個東西特別好,別人不能批評,或者把它貢起來。但是小孩子特別嚴厲,他花了幾個小時做一個小手工,可能轉身就扔掉了,毫不在意,我覺得特別值得寫作者學習。在某一刻創造當中,全部精神都投入一個東西,做完以后轉身就扔掉了,又重新回到生活當中,所謂的具體事實當中,這種東西是非常強悍的。

秦三澍:我們寫作到底該怎么跟世界的在場發生關聯,其實這里面有一個嵌套結構,我們寫作是在歷史上實際發生的,我們的寫作實際上是一個現實事件,一點都不虛幻,所以我們認為一定不是手拿起筆,并且在紙上畫下痕跡的那么簡單的,如同粉刷墻壁一樣的行動,一定有其他方面的介入,我更多想到的是我們如何既接近這個世界,同時又逃逸這個世界,并且我們如何能夠認同于我們所有行為發生在這個世界。

張定浩:作為一個寫詩者的逃逸,就是你如何既是一個寫詩的,又并不是一直做寫詩姿態的人,這一點很重要。

秦三澍:我發現你之前的訪談中提過你不想說你是詩人,更多地說自己是一個寫作的人,是個寫作者。

張定浩:大部分的現代詩人都會有這樣的愿望,就是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詩人,比如說在地鐵上看一本詩集就是很羞愧的事情,詩歌慢慢地變成一個更加私密的東西,不愿意暴露出來,更愿意說是一個詩歌寫作者。

秦三澍:雖然你不認為詩歌是完全的手工,你說手工的意思更多是被規制化的,有一個規劃,有一個藍圖,按部就班做出來的東西。但某種意義上,恰恰我們依然不能忽略的是制造性,制造性的意思非常的謙遜,但是也非常的高貴,制造性的意思就是人為性,就是我們人在其中投入了很多的智力和體力,而這個恰恰是從年輕的你,年輕新穎的生命的行動中得到的啟發。

活動現場

著迷于挽回過去的某些東西,目光總是向回看

    威尼斯船歌

    你練習彈奏這首曲子已經很久了。

    我聽到水面漸漸成形,搖曳波光,

    并目睹歌聲從這波光中掙扎而起。

    當你手指在黑白琴鍵之間翻飛跳動,

    我在想音樂是一種多么可怕的藝術,

    一旦開始,它就要求一刻也不能停下來,

    直至結束,就像我們的生命,

    它從混沌中誕生,那些最先出現的聲音

    一一熄滅,又不斷催生出新的聲音,

    即便在短暫的休止中,這音樂依舊

    在繼續,即便在這樣輕柔的旋律中

    每個消逝的音符依舊要求被挽留,

    被新的和聲裹挾著一同向前,它要求

    所有被震蕩過的琴弦都朝向

    一個持續不斷地現在,每個時刻都同樣重要,

    就像宇宙中可能擁有的對稱性,

    在音樂中,在此刻彈奏音樂的你身上,

    我們能夠輕易地體會

    格特魯德·斯泰因曾追求過的理想寫作,

    每一個句子都實現它自身的復雜,

    同時也綿延成一個無法預見的整體。

    你在彈奏,世界正年輕

    這首曲子才獲得它的開端。

秦三澍:這首詩從大的結構上有好幾個語義鏈接的鏈條,像門德爾松的作曲家,他們寫作多首的《威尼斯的船歌》,首先是模仿的漁民自發哼唱,到了第二層就變成了音樂家們譜曲之后的《威尼斯船歌》,而在詩人張定浩手里,又變成了詩的寫作過程,或者是詩的起始過程當中的結構。

張定浩:門德爾松寫過24首無言的歌,有一首就是《威尼斯船歌》,具體寫的時候,詩的內容和形式能夠與之找到契合相通的地方,就是威尼斯船歌那種悠揚的旋律,不斷被新的和弦喚醒,古典音樂里面一首曲子就一個主題,哪怕就兩三個所謂的小樂句,也會一直不停地變化,產生一種綿延不斷之感。我希望能夠用文字模擬出那種連綿不斷的感覺,最后跳到了斯泰因女士,有的人跟我反映說,讀到這里說好像不太協調。但是我就是想追求這個不協調的感覺,忽然有一個跟音樂完全不相干的東西出來,我希望把外在的東西接受過來的感覺,比如說是封閉的曲子,突然有了一個窗口,通向了另外一個地方。

秦三澍:某種意義上,我們譯過斯泰因很多文論,他也談到自己的取消名詞,更傾向于動詞、副詞,對于語句的連綴,在現代主義運動中,還算是先鋒的舉措,但是在今天還蠻能夠理解他的動感,他要取消名詞,恰恰是吻合于這個語流和語式的。《威尼斯船歌》我估計有很多關于音樂的都是女兒彈奏給你的,可能不是唱片中那么完美,但是是另外一種完美的場景。   

    紙箱子

   

    你一定還記得那些捆扎結實的紙箱子。

    汛期來臨的時候,它們漂浮于每一條樓道,

    像男孩子們手里的船模,輕盈而堅固。

    這曾讓人覺得安心,

    因為我只有兩只手,你也一樣,

    不能帶走一切。

   

    可我能不能告訴你,我正聽見

    它們不斷下沉的聲音?

    而原以為它們會順溜直下的,

    以為它們會先我們一步,

    抵達桃源的深處,早早準備好無數

    令人唏噓的禮物。

   

    我能不能告訴你它們正在沉默,

    正穿過幽暗的水藻,

    穿過遷徙的魚群和漩渦,

    以及一層層綿軟如糖的流沙?

   

    我能不能告訴你,

    它們正靜靜地躺在我身邊,

    而一切都不曾被毀滅,

    它們只是從水面消失?

張定浩:這是2004年寫的,20年前寫的,我剛剛從復旦畢業,是研究生畢業的時候。后來搬家的時候,總是跟紙箱子有關系。畢業的時候都會包扎很多的箱子,放在樓道里面,等著被運走,可能這些紙箱子先于你抵達地方,然后你自己過去把它接收下來,后來就變成了一個隱喻。

秦三澍:這首《紙箱子》,其實不只是這首詩,你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寫“曾”這個字,從時間的角度講,它作為一個副詞,表示曾經、過往。但是這個“曾”在我看來,不只是一種,如果我們套用英文的時態,不只是一種過去式和一般過去式,更多是一種現在完成式的狀態,往往這個“曾”,當你提到的時候,其實是對線下已經產生很大的沖擊和擠壓,讓你會想到這樣時間的連續性。因此我們才會看到你有很多種猶豫、猶疑的語態,我們看第二、三、四節,都有類似的,這個“曾”在第五頁《紙箱子》里面至少有兩處,我很想知道對于“曾”你怎么理解,你認為“曾”的詩學,在你的詩歌中如何讓顯影?

張定浩:我寫這批詩的時候,是一個挽歌詩人,我著迷的是挽回過去的某些東西,我的目光總是向回看。即使2004年復旦畢業時候寫的這首詩也不是寫的從復旦畢業時候的事,想到了大學畢業的時候,想到了更早的畢業季,甚至是那時候的戀情,那種戀情隨著畢業會消失。但是即使從水面消失,仍可能沉浸在某個地方,我希望可以復活一些東西,一個挽歌詩人都試圖復活過去,這個“曾”既是一個過去,同時又是一個希望把它抓回來的狀況。   

秦三澍:其實你的寫作中,從運動的角度來講,我覺得更多的從垂直的方向去取代平面。比如說我們看到的下沉,不斷沉默、穿過,其實這種想象,如果給它復形的話,是一種垂直有厚度的想象,而不是平面平鋪的想象,垂直更多的是累積,這種無意中加固了你某種慢的體制。

張定浩:剛剛說的垂直很準確,我是一個很正能量的人,不是躺平的,是一直要向上的,正如所謂柏拉圖說的“愛的階梯”,引導我們上升,一直向著更好的東西,讓自己變得更好。

觀眾朗讀

詩歌藝術有時候需要在黑暗中成長

觀眾:剛才各位也談論過這個問題在閱讀詩歌的時候,分行以及韻律的問題,在讀詩和你在閱讀一首詩,和你真正用聲音把這首詩讀出來的時候,還是有一些不一樣的,請問您怎么區分音樂性讀詩,第一個讀是閱讀,就是你自己默讀,第二個是用聲音讀出來,你會怎么區分這兩者的音樂性呢?   

張定浩:我自己寫的時候,當然不會大聲地讀,但是肯定在心里讀一下。但是可能對于詩人來講,我希望不要讓朗讀者聲音的主體過于的駕馭這個句子,就像過去的朗誦協會特別喜歡激情澎湃的,我希望讓語言本身的聲音出來,讓語言本身高低起伏的東西出來。讓詞語和詞語之間相互碰撞出來的音樂,而不是指揮家,打比方來講,我希望的朗讀不是指揮家調動樂隊,就像鋼琴一樣,呼喚出的是鍵盤本身的音樂。

觀眾:我是做詩歌教育的老師,也是心理咨詢師,今天聽到張定浩老師寫關于女兒的四五首詩我很感動,我覺得你的文字很有哲理性,很細膩,更有意思的是你對女兒的關注度。你關于女兒的詩歌,給女兒看了以后,她的反應是什么?或者您的女兒在您的影響下有寫詩歌嗎?

張定浩:我覺得小孩子自己就是詩,你看到我這些詩是在向她學習什么叫詩,如何跟萬物之間平等相待。我覺得大人不要過度干預,容易陷入范式。詩歌藝術有時候需要在黑暗中成長,無拘無束的養成它,有一天才會出來。

觀眾:我也寫詩,我寫詩和定浩老師不一樣,您說詩歌不是有計劃、有預想的事情。但是我個人的詩歌寫作是喜歡趁熱打鐵,有靈感之后會盡快地抓住,把它寫下來。定浩老師如何處理這種矛盾?是抓住及時的靈感,還是等時間沉淀以后再來撿那些印象深刻的東西?

張定浩:這個我真的要自我反省,我在寫詩這個事情上有點自我懷疑,我經常會虛無主義,寫文章可能是日積月累的,就像蓋房子,你不停地做功課,看材料,一篇文章一定能寫出來,但是詩歌不是這樣。我會自我懷疑,同時不停地做記錄還是很重要的,不一定隨時隨地寫詩,但是你隨時隨地記下心里面好的句子,記下來之后慢慢地會生根發芽,一個句子遇到另外一個句子,慢慢地長成一棵樹。

詩歌來到美術館第78期場刊封面

 

    責任編輯:徐美超
    校對:丁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湖县| 濮阳市| 平泉县| 沧源| 磐安县| 本溪市| 衡南县| 芷江| 南康市| 宕昌县| 武胜县| 苍溪县| 肥城市| 临沂市| 留坝县| 济宁市| 嘉善县| 洛浦县| 卢龙县| 丰都县| 海晏县| 永定县| 呼图壁县| 宝山区| 云梦县| 靖宇县| 马尔康县| 桐乡市| 德兴市| 菏泽市| 拜城县| 临城县| 万载县| 锦州市| 九龙坡区| 新乡市| 肇东市| 台湾省| 绥宁县| 长阳| 闽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