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市血液中心:成分獻血臨床需求大,社會知曉度仍很低

2019年1月19日下午,2018年度上海成分獻血者表彰會暨第七屆無償獻血創意發布活動在滬舉行,634位常年參加成分獻血的個人獲得表彰,持續參加成分獻血的89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也同時獲獎。該活動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紅十字會主辦,上海市血液中心承辦。
上海市血液中心方面介紹,目前18-40歲人群是無償獻血的主要人群,占比90%。無償獻血包含全血和成分血,目前后者的知曉度仍然很低,成分血如血小板,儲存時間僅僅為5天,需求量卻在逐年增長。
據介紹 ,單采血小板是最重要、最常見的成分獻血方式,對于白血病、惡性腫瘤放化療和造血干細胞移植等患者,輸注血小板是極其重要的治療手段。2018年全年,上海全市共入庫單采血小板51774單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1%。
大學生是成分血捐獻主力軍
陳宗杰是東華大學的一名大學生,也是國家男子旱地冰球隊隊員,他表示很榮幸成為無償獻血志愿者的一員。
2018年9月7日,剛剛參加完“2018韓國濟州島國際旱地冰球公開賽”回來的陳宗杰,就冒雨來到上海市閔行區梅隴愛心獻血屋參加成分獻血。10月26日,他又在學校捐獻了全血400毫升。
21歲的他在大學3年里共捐獻血小板38單位,全血600毫升。談及為何參加無償獻血,陳宗杰說:“只因感恩”。
陳宗杰還在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媽媽得了重度貧血,經過長期治療,輸了很多他人捐獻的血液,媽媽才逐漸痊愈。這讓陳宗杰第一次對“血液”產生了敬畏之情,也意識到了血液對于人體健康安全的重要性,就萌生了長大以后要參加無償獻血的念頭。
為了保持健康的體魄、定期參加成分獻血,陳宗杰除了參加旱地冰球隊日常訓練外,還愛好籃球、乒乓球、跑步等運動。每次為了參加獻血,從學校到梅隴愛心獻血屋需要一個半小時的公交車程,但他并不覺得辛苦,他表示,通過自己力所能及的付出挽救他人生命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只要我能獻血,會一直堅持下去。”陳宗杰說。
上海市血液中心方面介紹,當前,大學生已經成為成分血捐獻一大主力軍。
自2013年起,在上海市教委大力支持下,上海市血液管理辦公室與上海市血液中心共同啟動了成分獻血高校行活動,迄今已走進18所大學,僅2018年就舉辦了16場高校成分獻血活動,682位同學報名,成功捐獻478單位血小板,27單位全血。
成分獻血需求大但知曉度低
2018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和《上海市獻血條例》頒布實施20周年,“20年來,我國的無償獻血事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上海的無償獻血工作也持續穩步提升。”上海市血液中心主任陸韜宏說。
上海市血液中心社會事務科醫生謝東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無償獻血不僅僅包含捐獻全血,也包含捐獻成分血,目前捐獻全血占絕大部分,“社會大眾對于捐獻成分血沒有太多的了解,成分血需要通過血液成分單采設備采集。捐獻時只采集獻血者血液中的某一種成分,比如血小板、紅細胞或粒細胞等,再將其他部分輸回人體內,捐獻成分血如血小板,一周左右即可恢復。”
單采血小板是最重要、最常見的成分獻血方式,對于白血病、惡性腫瘤放化療和造血干細胞移植等患者,輸注血小板是重要的治療手段。統計顯示,2018年全年,上海全市共入庫單采血小板51774單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1%。
“相比逐年增長的社會需求,單采血小板的捐獻仍然不夠。”謝東甫說,世界衛生組織(WHO)《2016全球血液安全與可得性報告》提示,臨床對于成分獻血的需求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增加。2017年上海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已超過12萬元,對照國際上相應經濟社會水平的醫療服務需求,每年每千人口可能需要血小板3.54單位,照此預測上海每年需要的血小板可能超過8萬單位,因此還需要更多有愛心、有責任感的市民加入到成分獻血者的隊伍中來,為上海的患者獲得高質量醫療服務提供血液保障。
謝東甫表示,血小板的儲存時間僅為5天,一方面是由于血小板自身壽命短;另一方面,血小板需要常溫儲存,因而儲存時間更短。“臨床上對血小板需求很大,我們也會科學合理進行庫存管理,盡可能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發往臨床,絕不浪費寶貴的血液資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