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藝術人物|張伯駒文獻展爭議升級,杰夫·昆斯頻繁裁員
近日,已經閉幕的“清華張伯駒潘素伉儷藝術文獻展”卷起紛爭,張伯駒潘素夫婦之女張傳綵稱展品涉嫌包含大量贗品,上周末她進一步表示將通過訴訟維護合法權益。陷入麻煩的還有美國藝術家杰夫·昆斯,經歷了作品不被接受、涉嫌抄襲被罰、拖欠交付作品等負面新聞后,近日他進行了四年來第四次裁員,近20人在新年伊始失業。
對比上述消息,一位剛剛退休的山西太原市長卻因為他對文物保護與城市藝術塑造的貢獻被廣為點贊;2018年一躍成為市場寵兒的KAWS將其迄今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作品推廣到了臺北。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道并評析國內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
北京 | 張伯駒女兒張傳綵
稱“清華張伯駒潘素伉儷藝術文獻展”涉嫌大量贗品,將訴諸法律維護權益

2018年是中國著名文物專家、收藏家張伯駒先生誕辰120周年,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辦了“高山仰止—張伯駒潘素伉儷藝術文獻展”(2018年12月13日—2019年1月13日)。然而,就在展覽閉幕前夕,卻引發紛爭,且態勢不斷升級。起因是張家后人對展品真偽提出了強烈質疑。
據中國新聞網消息,1月19日,爭議升級,張伯駒潘素夫婦的女兒張傳綵稱,將通過訴訟維護合法權益。
稍早前,張伯駒潘素夫婦的女兒張傳綵、外孫樓開肇聲明,稱該展“展品中涉嫌包含大量贗品,極易造成相關公眾的混淆誤認”,展示的張伯駒潘素書信、文稿作品三十余件(套)“均未交付張伯駒、潘素后人進行確認即公開展示”。但張伯駒潘素外孫女樓朋竹接受媒體采訪時卻并不認可這種說法。

19日,張伯駒潘素文化發展基金會公布了“關于‘清華張伯駒潘素伉儷藝術文獻展’的律師聲明”。委托人為張伯駒潘素女兒張傳綵。聲明中稱,“涉事展覽的展品經張傳綵女士及其子樓開肇先生確認,存在大量來源不明的贗品,所謂的專家鑒定令人存疑,且先生書畫的復制品也未進行相應標注,極易誤導相關公眾。”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此前回應表示:“做展覽不需要家屬授權的,展覽已經開了快一個月了,在本月13號結束。”。他認為,“作品的真偽取決于專家的鑒定,作品肯定是經過專家鑒定的,我們是專業的博物館,不可能做那么不專業的事兒”。(整理/陸斯嘉)
山西 | 原太原市市長耿彥波
推動修復大同明城墻,幫助青年雕塑家在大同完成“成年禮”

一條似乎無關于藝術的政務消息,卻帶出了一個對山西文物保護與城市藝術塑造功不可沒的退休市長。
在耿彥波任大同市長期間,自2008年起,耿彥波一手推動大同明城墻的修復,2013年離開大同后工程也沒有停止。2016年底,幾近廢毀600多年的山西大同明代古城墻修復完成,全長7.24公里的。
此外,據雅昌藝術網報道,大同期間,耿彥波打造了雕塑藝術為城市文化名片的“大同國際雕塑雙年展”和“大同壁畫雙年展”,成為全國性藝術公共事件。
當下中國雕塑藝術屆十分重要的“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從中央美院轉移至大同,最早也是耿彥波市長的提議。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呂品昌表示:“因為曾竹韶獎學金是支持剛畢業的優秀青年雕塑家,他們在大同完成他作為一個雕塑家的成年禮,從這里走向社會,他(耿彥波)想讓所有的雕塑家都記住大同,讓所有的年輕雕塑家都認為自己是從大同起家走出去的。”
經過十一年發展,大同建起了中國雕塑博物館,大同雕塑雙年展和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兩場藝術展的連年舉辦,也讓古城成為今日中國的雕塑之都。(文/陸斯嘉)
美國紐約 | 藝術家杰夫·昆斯
四年來第四次裁員,縮小工作室規模與引入機器人工作有關

雖然杰夫·昆斯的名字長期以來一直和大規模、高價格以及大型室內工作室運營聯系在一起,但是最近,至少對于最后這一項的認知開始出現改變。
據artnet報道,上周昆斯搬到了新的工作室,與此同時,他對工作室助理進行了裁員,這已經是昆斯繼2015年以來的第四次裁員。裁員的細節有待進一步公開,不過,這一變動反映了藝術家不斷從中心化的、人力驅動的結構轉向去中心化的、自動驅動的結構。
據可靠信源透露,上周一,大約有30位昆斯繪畫部的員工被裁員,第二天,雕塑部也開始裁員。繪畫部的員工從40名降到了6名至10名之間。裁員總數估計為20人。該信源透露,在圣誕及新年假期前,一些員工被提供了無薪休假。上周一、二被辭退的員工受到了昆斯本人親自通知,但沒有獲知原因。他們沒有獲得解雇費。至少有一名來自國外的前助理在社交網站上表示,他們因此而需要應對失去工作簽證的困境。
裁員發生于昆斯工作室搬遷之后,工作室從原本位于西29街601號的龐大空間搬到了哈德遜園區附近“小得多了”的地方。
昆斯的裁員與他創作的革新有關。如今他越來越依靠“遠程控制”、外部企業以及顧問。2012年,昆斯在莫里斯維爾開了一家高科技切石工廠,用來制作他的作品,到2015年,這家公司擁有30個雇員、2個機器人以及12臺電腦操控的切石機器。
對于縮減規模,昆斯曾表示,“我肯定有想要留住的一批員工,但是擁有一個大型的工作室在我看來并非是必需的。”(文/錢雪兒)
中國臺北 | 潮流藝術家KAWS
36米高重啟雕塑亮相臺北,從街頭藝術家成為藝術品市場新寵兒

據artnet報道,上周六,街頭藝術家KAWS在臺北呈現了一個新的充氣式雕塑作品。這是他迄今為止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作品。
這個新作高36米,描繪了他標志性的人物“同伴”(Companion)的坐姿。這件作品從1月19日至27日在中正紀念堂展出。半年前,這個名為“KAWS:節日”的項目曾在韓國首爾展出,當時雕塑的長度為28米。

如今,這件作品通過新加坡音樂人、KAWS的藏家林俊杰的努力而來到中國臺灣。KAWS在亞洲擁有大批追隨者,此前,他通過一系列社交網站的發布已經透露了雕塑的巨大尺度。他發現,很難在沒有人泄露圖像的情況下,安裝這樣一個大型作品。于是,他干脆親自發布了作品圖片。
作為第一批跨入美術品市場的街頭藝術家之一,KAWS近年來深受人們追捧。去年12月在紐約,他的三件作品在一夜之間刷新了他的最高拍賣紀錄,其中《無題(致命的組合)》(2004)在富藝斯拍賣中拍得270萬美元,《密友》(2012)在佳士得拍賣上拍得240萬美元,而《從頭再來》(2014)則在富藝斯拍賣中拍得190萬美元。(文/錢雪兒)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