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島嶼人類學漫游|嵊山島:近海漁業興衰的一個見證

張雯
2024-10-01 10:02
來源:澎湃新聞
? 思想市場 >
字號

六年前的一個春日下午,我和同事第一次坐船來到這座遠離內陸的舟山小島——嵊山島,在海鷗飛翔的箱子岙漁港,聞著陌生的魚腥味,看著漁民們忙著從??康臐O船上將一箱箱海鮮搬下來,聽著運貨的小三輪來回穿梭的嘈雜聲,我的心情竟突然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嵊山島是舟山市海洋局的一個朋友推薦給當時對海洋研究躍躍欲試的我們的,“你們想了解舟山的漁業歷史和海洋文化?不妨去嵊山島看看,那里很典型?!倍叵胛耶敃r的茫然,顯然是“有眼不識嵊山”,還不能在歷史時空中找到嵊山的坐標,也還沒能在嵊山找到自己的坐標。

清晨的箱子岙碼頭(作者攝)

從高處俯瞰嵊山,一橋連著枸杞島(作者攝)

嵊山古稱神前山,又名陳錢山、盡山,意為諸島于此而盡,是我國沿海最東部的住人島嶼,全島陸地面積僅為4.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人。有“天然魚庫”之稱的嵊山漁場曾是舟山漁場的中心,是我國重要的海洋捕撈基地之一,盛產帶魚、墨魚、蝦、梭子蟹、鰻魚、石斑魚等。東海嵊山漁場曾與黃海石島漁場、南海萬山漁場并稱為我國“三大漁場”。同時,獨特的地理條件也造就了島上箱子岙、泗洲塘、鰻嘴頭、后頭灣等天然深水良港,使嵊山漁港成為全國著名的漁港重鎮,為國家一級漁港和二類開放口岸。

在普通人那里,嵊山是他們記憶中繁榮的“海上小都市”、“海上不夜城”。以前每到魚汛期,嵊山的港口便是萬舟云集、桅檣林立、船旗飄揚,街道上則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東南風起時,船都停泊在箱子岙碼頭,西北風起,則在泗洲塘碼頭。到了晚上,“嵊山漁火”是人們贊嘆的景觀:萬盞漁火將夜空點亮,船上的燈光與水下的倒影相互交織,如夢如幻。清朝詩人劉夢蘭描繪過舟山一帶的漁火:“無數漁船一港收,漁燈點點漾中流,九天星斗三更落,照遍珊瑚海中洲。”

嵊山的地位也許可以從與它只有一橋之隔的枸杞島身上映襯出來。20世紀末,隨著海洋漁業資源的衰退,嵊山的繁華也不復從前,長期活在嵊山島“陰影”中的枸杞島終于憑借貽貝養殖和旅游業開發舒了一口氣。然而,“老大哥”給的心理壓力還在,嵊山有“東崖絕壁”,枸杞便命名新景點為“南崖絕壁”,嵊山有“無人村”,枸杞便叫“無人場”,其中大概既有致敬,也有不甘吧!

泗洲塘碼頭的漁火(作者攝)

據郭振民著的《嵊泗漁業史話》,嵊山漁場的開發可以追溯到南宋,經元至明,已具有相當規模。至明嘉靖前期(1530年前后),陳錢、下八山一帶即嵊山漁場的開發漸趨繁榮。鄭若曾在其所編的海防巨著《籌海圖編》中云:“曾嘗親至海上而知之。向來定海、奉象一帶,貧民以海為生,蕩小舟至陳錢、下巴山取殼肉、紫菜者,不啻萬計。” 若以每船3人計,當時已有3000余艘漁船從定海、奉化、象山等地來這一帶洋面生產,可見嵊山漁場早在500年前,就已是千舟云集、萬人興島了。清朝康熙年間,又有兩大批漁戶從溫州平陽等大陸沿海地區遷來嵊山島定居。至清末和民國時期,嵊山漁場捕魚船只除本籍外,另有福建幫、臺州幫、溫州幫、奉化幫、定海幫等等。眾多的漁船和大規模的漁撈生產,也吸引了大批漁行、冰鮮船以及各業人等云集嵊山。

嵊山漁場更大規模的開發與海洋漁業的現代化建設與近代著名實業家張謇密不可分。鴉片戰爭之后,中國處于重重內憂外患之中,目睹我國領海頻遭列強侵犯,張謇發出“漁界所至,海權所在也”的感嘆,力圖振興中國自己的海洋漁業,維護漁業權益,捍衛領海主權。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張謇創辦的江浙漁業公司派遣中國最早的一批漁輪——“福?!碧枬O輪赴嵊山外海探捕,開發了小黃魚資源,并以此為先導,后又逐步開發了大黃魚、帶魚、墨魚等資源,開始形成嵊山漁場規模較大的四個魚汛(魚汛是指魚群在一定時期內集中出現在某一海域的現象和規律)——春季小黃魚汛、夏季墨魚汛(大黃魚汛、海蜇汛基本同時)、秋汛(采捕貽貝、海蜒、鰳魚等)、冬季帶魚汛。四大魚汛特別是規模最大的冬季帶魚汛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義,自此之后,嵊山愈發成為東南沿海乃至全國的漁業捕撈要地,為漁業界所重視。

中國近代實業家 張謇(1853-1926)

福海號模型

解放后,嵊山的輝煌在“大集體時代”達到了頂峰。這里是華東六省二市漁船冬汛生產的中心漁場,有過“萬艘漁船匯嵊山,十萬漁民上戰場”的空前盛況。據嵊山漁俗風情館的數據,1953年冬汛,來嵊山漁場的漁船達8476艘,漁民37318人。1963年冬汛,來嵊山漁場的漁船達16366艘,比10年前增加了93.09%;漁民108206人,比10年前增加了189.96%。來嵊山漁場捕撈漁民最多的為1957年,達155413人!

由于年年冬汛都來捕帶魚,遼寧、河北、山東、上海、江蘇、福建等省市及各區縣在島上還設立了幾十個漁業指揮部。現在走在嵊山大街上老漁民還會指給你看:“星世紀娛樂會所”原來是上海指揮部所在地,“海上人家”原來是寧波指揮部,還有郵政銀行對面的樓原來是福建指揮部。各省市自己在嵊山建樓設立指揮部,區縣級以下的政府沒有建樓,人來了都安排在大街小巷的老百姓家里住。同時,商業、供銷、金融、通訊、醫療衛生、漁需物資、漁業機械及儀表電器修理等部門和服務行業,也組織人員和生產生活物資,隨各地漁業指揮部赴嵊山,投入冬季帶魚汛生產服務。

20世紀50-80年代冬汛期間的島上,隨處可見某省、市或區、縣、鄉(鎮)乃至大隊駐嵊山漁場指揮部或漁場工作組的牌子,還有漁場醫療隊、漁場商品供應點、漁場機械修理組等各類紙條路標。各地各級漁業指揮部還架設了眾多岸上電臺,包括氣象臺、海洋臺、漁港監督站等,在島上形成了一個密集的無線電通訊網絡。

萬舟云集,1973年冬汛時的嵊山漁場

嵊山島冬汛各地漁業指揮部分布圖(部分)(作者攝)

原“上海大樓”(上海漁業指揮部所在地)(作者攝)

老漁民們很愿意與我們分享當年“十萬漁民下嵊山”的盛況,那時候他們還是20多歲的小伙子呢。他們說,冬汛的時候整整一個月,嵊山的街道上都是人擠人的,有風的時候漁船都回港避風,船在港口排著隊,人都可以從船上走過去,如履平地。街上張燈結彩,夜景很漂亮,鎮委還在露天廣場上放電影,部隊營區也有放電影看,特別熱鬧。

所謂“小雪小捕,大雪大捕,冬至旺捕”,當時捕撈帶魚強度很大,而產量也是非常之高。1972年,嵊山漁場的帶魚產量達到歷史最高值29.47萬噸,從1970年到1979年的10年,嵊山漁場捕獲的帶魚占東海區同期全部產量的67.47%,為全海區漁場之冠。然而好景不長,由于人們使用越來越發達的捕撈工具連年過度捕撈,近海漁業資源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20世紀70年代后期,不僅是帶魚,而且大黃魚、小黃魚、墨魚等代表性的漁業資源都銳減,舟山漁場已經無法見到魚汛。

20世紀80年代,漁業正值生產承包責任制和市場機制的改革,而近海生物資源及其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海里多的不再是魚,而是蝦,包括紅頭蝦、對蝦、滑皮蝦、草皮蝦等等,魚類銳減之后其捕食對象蝦蟹大量出現。計劃經濟時代雖然產量高但漁民們依然貧窮,為了發家致富,他們繼續從高營養級向低營養級的海洋生物進行捕撈。

依靠拖蝦,嵊山島的漁民們終于富裕了起來,他們每年收入過萬,遠超當時一般的工資水平。富裕起來的漁民紛紛將錢投入在造房上,于是在80年代嵊山興起了一陣“造房熱”。島上地形崎嶇,建房的時候親戚鄰居之間你幫我,我幫你,肩挑手扛、不辭辛苦地將石塊、磚頭等建筑材料從碼頭搬上來。砌墻蓋房,棟棟堅固美觀的二層小樓就這樣拔地而起,形成了熱鬧繁榮的漁村。

然而這也是近海漁業最后的、短暫的繁榮。很快人們從蝦多捕到了蝦少,從大蝦捕成了小蝦,到1990年代中期,近海漁業資源基本枯竭。馬力小的船沒有收獲,要在海里繼續討營生,必須造大船、出遠海進行捕撈。也是從這時起,國家才陸續出臺各種生態保護和漁民轉產轉業政策。而隨著資源的衰竭和政策轉向,剛剛富裕和熱鬧起來的漁村又迅速人去樓空……

后頭灣村的命運就是嵊山由盛及衰的一個寫照。后頭灣村坐落在島北部高高的山坡上,其最大優勢是靠近資源豐富的海域,據說以前這里墨魚特別多,站在海邊都能看到。解放前岱山、衢山漁民來嵊山捕墨魚,便在這里定居下來,到20世紀80年代,后頭灣已是島上居民居住的主要區域之一,“嵊山有10000人,后頭灣就有4000。”1985年左右,村里也興起了造新房熱潮,富裕起來的漁民們互相幫助將石頭一塊塊搬上來造房。后頭灣因其繁華和熱鬧的景象號稱當地的“小臺灣”。

不過隨著1990年代中期近海漁業資源的銳減,后頭灣的劣勢便越來越顯現出來,如房子朝北、冬冷夏熱、交通不便、冬天沒有合適的碼頭??康?。于是村里的有錢人開始帶動,從后頭灣搬到嵊山街上居住。政府也提倡搬遷,學校停辦,斷水斷電,在后頭灣居住的人便越來越少。到90年代末,村里基本上沒什么人了,只留下了石頭房、溝渠、廢棄的學校。年復一年,墻垣上、屋檐下、綠樹旁,爬山虎悄然占據了整個村莊,也給外人帶來了許多想象,將它稱為“綠野仙蹤”、“童話世界”、充滿神秘氣息的“無人村”,現在這里已成為一處來嵊山的游客必打卡的網紅景點。

直到如今,老漁民們對后頭灣仍然念念不忘,那里承載著他們的童年和青春記憶。2022年拜訪葛伯伯家時,老夫妻倆在《中國國家地理》拍攝的后頭灣照片中認出了自己老房子的位置:“就是這個,碼頭上面這個房子!”葛伯伯家的老房是1985年造的,住到1995年搬出。2023年11月,筆者與幾位年輕藝術家一起跟隨王伯伯參觀后頭灣,拜訪他的老房。王伯伯的房子位于后頭灣嵊子村,經過碼頭時他說:“以前這里是沙灘,我們小時候常在這里游泳?!蔽覀兘o王伯伯和他的老房合了影,看到房子正中一塊水泥板上雕的是一幅鳳凰圖,已經斑駁,落款有“1987年6月4日造”的字樣。而王伯伯在嵊山街上住的房子是1993年建造的,算下來這棟房屋也只用了短短6年時間!王伯伯說當時“搬得很快”、“人生無?!薄;叵肫鹪旆康男量?,王伯伯苦澀地說:“早知不住幾年,又何必那么費勁?”

后頭灣村(“無人村”),圈出來的是葛伯伯家的老房

葛伯伯夫妻倆(作者攝)

王伯伯在后頭灣的老房前(張添一攝)

就整個嵊山島而言,從90年代末開始,由于近海漁業資源枯竭再加上城市化的吸引,年輕人也大量往嵊泗、舟山、寧波、杭州等地遷移,海島人口多年呈現負增長?,F在島上剩下的主要是留戀熟悉環境的老年人,人口的空心化和老齡化問題嚴重。

嵊山因魚而興,因魚而衰,百年漁場的故事中蘊含了太多的經驗和教訓。念天地之悠悠,讓人心生無限感慨!從上世紀初張謇老人深邃的目光到如今王伯伯無奈的眼神,我們發現,海洋議題已不僅僅停留在現代化發展及民族國家間的邊界權益之爭上,而是需要對現代性的后果和“征服自然”、“人定勝天”的人類中心主義思想進行反思,平衡人類、魚類和海洋之間的關系,并積極探索海洋命運共同體的出路和未來。正如挪威人類學家利恩(Marianne. E. Lien)在《成為三文魚——水產養殖與魚的馴養》一書末尾所說的:“要知道我們是與其他已知和未知的生物,以及那些此刻發生以支持我們的許多異質性組合一起分享權力的?!贬由降墓适乱殉浞终f明,在一個整體的海洋生態系統中,人類并不能獨善其身,而是必須與其他生物相互依存、合作共生。這也是人類學界近年來興起的“多物種民族志”(multispecies ethnography)的核心要義。

新世紀以來,漁業捕撈的熱鬧喧囂漸漸褪去,像其他的舟山小島一樣,嵊山島也迎來了新一輪文旅開發的熱潮。泗洲塘的民居外墻被刷成了亮眼的“多巴胺”色,海塘邊的長墻一路繪上了介紹嵊山海洋文化的圖畫,還增設了不少游客拍照打卡的地標點位。近年來,當地政府又將嵊山的未來發展定位為“國際海釣基地”,2011年夏季,當地創辦了“嵊山海釣精英賽”,之后每年舉行,成為常規化的文旅項目。2023年秋季,政府還邀請了三家世界知名的建筑規劃事務所為嵊山島海岸線設計了包括釣客街區、漁博物館、海礁餐廳、海釣驛站在內的7座海釣建筑。在設計圖紙上,這些建筑矗立在山海之間,看上去時尚、高端、大氣,引發了不少人的好評。然而這就是將來的嵊山島么?未來是開放的、未知的,我的心情不禁又一次陷入了茫然。

    責任編輯:朱凡
    圖片編輯:張穎
    校對:張亮亮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达县| 镇沅| 香格里拉县| 石家庄市| 澄江县| 灵川县| 五台县| 竹山县| 永昌县| 丰原市| 阿尔山市| 武汉市| 改则县| 鄂托克前旗| 新竹县| 扎鲁特旗| 漾濞| 中宁县| 兴城市| 铁岭市| 临漳县| 宁武县| 高平市| 清水河县| 视频| 江源县| 额济纳旗| 股票| 个旧市| 江孜县| 清新县| 资源县| 方正县| 兴山县| 盐源县| 龙州县| 浠水县| 姜堰市| 海安县| 吴桥县| 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