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榨菜醬油都難賣,“廚房里的生意”涼了嗎?
醬油、醋、榨菜等調味品不好賣了,企業如何為業績“加料”?據中國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在已經發布半年報的近25家調味品企業中,有15家企業的收入、凈利潤同比下滑。
今年上半年,調味品企業通過促銷、跨界推新品等方式拉動業績增長,但收效甚微?!皬N房里的生意”涼了嗎?

醬油、醋、榨菜等調味品企業業績下滑。
醬油、榨菜各有各的“苦”
“主要是餐飲渠道的訂購量在減少。”有經銷商告訴記者,“食堂、飯店等人群聚集用餐的地方是調味品進購量最大的地方。今年上半年,我因為失去了很多小型餐飲店客戶,導致醬油、醋、味精等日常調味品的訂貨量有所下降。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也面臨這種情況,但聽廠商說大家的進貨量都在減少?!?/span>
今年上半年,調味品企業的財報并不理想。中炬高新的醬油業績同比下滑3.71%,雞精雞粉業績同比下滑0.12%,其他產品業績同比下降14.52%。中炬高新在財報中表示,受行業競爭格局加劇等因素的影響,調味品收入確有下滑。公司正積極利用經銷商開發體系,拓展營銷區域,進一步向區縣和社區下沉。
此前一直憑借“零添加”實現業績高速增長的千禾味業,財報數據也不容樂觀。今年上半年,千禾味業凈利潤同比下滑2.38%。半年報發布后,千禾味業的股價逼近跌停。華福證券研報稱,受需求疲軟、競爭加劇等影響,千禾味業醬油、食醋等主業均面臨較大增長壓力。
“一元一袋”的榨菜銷量同樣遭遇滑鐵盧。根據財報,涪陵榨菜的蘿卜單品銷量同比下降約53%。今年上半年,涪陵榨菜的收入和凈利潤均同比下滑。記者致電涪陵榨菜證券部,對方表示,公司業績下滑受原材料價格影響。公司已針對原材料價格高等問題制定了一些應對措施。
加加食品、恒順醋業的業績更不理想。前者由盈利轉為虧損,后者的凈利潤大幅下滑24%。
海天味業董事長龐康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調味品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近幾年競爭尤為激烈。今年第二季度原材料價格略有下降,對產品毛利有積極的影響,后續公司原材料成本可能保持相對平穩。
庫存難消化或是關鍵原因
千禾味業在財報中稱,調味品市場存量競爭激烈,企業進一步調整產品價格,打折促銷力度加大、頻次增多。
經銷商也認可“當前調味品行業庫存較高”的說法。有經銷商坦言:“去年一年,加上今年上半年,行業內普遍都在消化庫存。大家供給商超的產品,增加了搭贈、折扣等,部分廠商也反對經銷商這么做。但庫存消化不完,新的產品又著急進入倉庫。”
調味品行業終端需求仍較疲軟,市場拓展難度較大。國金證券分析師認為,在調味品行業,進入第三季度,占比較高的餐飲端需求并未出現明顯改善。
有經銷商直言,今年第一季度,渠道庫存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大家也在主動調節倉庫里的存貨量,每個經銷商手里大約都有2.5個月的庫存量。目前,供給商超的、賣給家庭的產品數量占比較高,這也意味著,成交的產品數量基數均偏小。
也有不少調味品企業表示,正在控制庫存。上市調味品企業朱老六表示,公司每年年末制訂下一年的銷售計劃,營銷中心根據歷史數據、市場動態并溝通后確定以省為單位的全年銷售計劃,進一步細化至省轄區每個經銷商,并與之簽訂銷售合同。
值得關注的是,對于調味品企業來說,消費者或越來越難被說服了。今年7月,有不少消費者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聲質疑,千禾味業旗下產品瓶身上的“千禾0”含義其實是公司的注冊商標,而非指代產品零添加。
企業“玩新花樣” 能反饋到業績中嗎
今年上半年,不少調味品企業紛紛跨界,行業老大海天味業跨界行為或最多。今年7月,海天味業旗下品牌秒嗞推出一款“給水果吃的醬油”,還推出了一款名為“海天純”的瓶裝飲用純凈水。此外,海天味業還推出醬油味的冰激凌。
有數據顯示,過去三年,海天味業共推出超過20款跨界新品,記者均未查詢到這些跨界產品的銷量。記者也撥打了海天味業證券部電話,詢問相關信息。對方僅表示,跨界產品銷售范圍較小,無法在業績報告中體現。
在跨界這條路上,涪陵榨菜也沒閑著。有消息稱,涪陵榨菜與烘焙企業合作,將涪陵榨菜融入月餅餡料,推出了咸、甜兩種口味的榨菜月餅。記者也未查詢到這款月餅的具體銷售信息,向涪陵榨菜方面求證,也暫未得到回復。有知情人士透露,這款月餅僅在重慶地區銷售。
國內某肉類食品企業相關負責人此前對記者表示,在做好主業的情況下,跨界更多是為了打造企業新形象,如推出冰激凌是為了吸引年輕消費者關注品牌、做調味品是為了在細分市場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若在主業不強的情況下,指望通過副業來拉動業績增長,可能會造成主業、副業兩頭弱的局面。
財經觀察員謝宗博對記者表示,企業頻頻跨界勢必會對企業業績產生影響,而影響的好壞則取決于跨界的效果。如果跨界產品得到市場認可,投資者也會買賬,這將體現在公司的股價上。但企業如果只是追逐市場熱點,推出的新品在市場上不能激起波瀾,對企業來說也是浪費資源和機會,消耗消費者的耐心。(記者 馬嘉 文/圖)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