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基礎護膚之外如何進階?敏感性皮膚如何護理?皮膚科專家支招
每天認認真真護膚,卻依然有很多皮膚問題;一旦換了新的護膚品,皮膚立刻“翻臉”,過敏、紅腫、起屑如影隨形;明明用的都是大牌護膚品,卻沒什么效果……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
近日,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和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指導,上海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主辦的“聚焦皮膚健康,分享護膚秘訣”上海健康大講堂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楊勤萍和副主任醫師任捷,就大眾關心的護膚方法和治療手段給予解答。

“聚焦皮膚健康,分享護膚秘訣”上海健康大講堂
敏感性皮膚盡量“少折騰”
當前,有皮膚敏感困擾的人很多,敏感性皮膚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在我國女性中就高達36.1%。
任捷介紹,敏感性皮膚就是皮膚在生理或病理條件下發生的一種高反應狀態,皮膚易出現灼熱、刺痛、瘙癢、緊繃感等主觀癥狀,可持續數分鐘甚至數小時,常常不耐受普通護膚品。雖然敏感性皮膚外觀大都基本正常,但仍有少數人面部皮膚可出現片狀或彌漫性潮紅、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可伴有干燥、細小鱗屑。任捷提醒,造成敏感性皮膚的原因有很多。近年來,醫美手段越來越多,一些不恰當的醫美治療會引起醫源性的敏感性皮膚。
那么,該如何拯救敏感性皮膚呢?
任捷對此介紹,敏感性皮膚要遵循“精簡護理、修護屏障”原則,盡量“少折騰”,選擇一些成分溫和、安全的清潔類產品,接近正常皮膚pH值的弱酸性產品,對皮膚屏障的損傷和表面局部菌群的影響較小。同時,可選用有修復屏障作用的功效性護膚品,如含有神經酰胺、透明質酸、角鯊烷、Vit B5、積雪苷、馬齒莧等舒敏抗炎成分的保濕產品。
“當然,敏感性皮膚者也要嚴格做好防曬,物理性防曬通常更加溫和。”任捷強調,敏感性皮膚者不要過度、頻繁使用洗臉儀、磨砂膏等產品。
如何擁有美顏相機里的同款皮膚?
基礎護理對皮膚來說是很重要的一環。任捷介紹,基礎護理包括清潔、保濕和防曬,這是科學護膚的“三部曲”。清潔是皮膚護理的第一步,干性、中性肌膚者每天洗臉1-2次即可,油性肌膚者可適當增加至每天3次。
清潔后的保濕是維護皮膚屏障的重要一環,在潔面、沐浴后要立即涂抹保濕劑,這樣才能將水分“鎖”在皮膚里。保濕產品可根據自己的皮膚類型和季節變化選擇,以皮膚感到舒適為宜。
任捷同時介紹,紫外線的照射不僅會曬傷、曬黑皮膚,造成光老化,它還是黃褐斑、雀斑、皮膚腫瘤的罪魁禍首,因此一定要重視防曬。“在紫外線最強烈的時段,建議減少室外活動。同時,可通過撐傘、戴帽子、墨鏡、口罩,穿防曬衣,涂抹防曬劑來防曬。”
上述專家還表示,除了基礎護理,大家還可以根據祛痘、美白、抗氧化等不同的皮膚需求,選擇一些含有功效性成分的護膚品進行進階護理。任捷介紹,α-羥基酸、亞油酸、水楊酸、泛醇等成分具有祛痘、去粉刺的功效;壬二酸、曲酸、熊果苷、煙酰胺、傳明酸、等成分具有美白功效;vit C、vit E、視黃醇、重組膠原蛋白、咖啡因等具有抗氧化功效。若想要擁有美顏相機里的同款皮膚,在使用功效性護膚品的同時,還可通過合適的醫美治療進行高階修護,為顏值錦上添花。
關注皮膚病,痤瘡患者盡量少食用牛奶、甜食等
“在皮膚科的診療中,皮膚病患者的占比是最高的。”楊勤萍談到,很多人并不在意皮膚病,往往拖到非常嚴重的狀況后才來醫院就醫。事實上,皮膚作為人體的第一道屏障,體表面積最大和最重的器官,它不僅起到防護作用,同時參與人體多個生理過程。在發現皮膚疾病后,要及時、積極地接受治療并預防,以免危害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皮膚病所引起的危害不僅僅是瘙癢、疼痛、麻木,有些還具有傳染性,如性病、疥瘡、病毒、真菌、細菌等,若在發病過程中接觸了他人,就很容易將疾病傳染出去。”楊勤萍介紹,“皮膚疾病不僅體現為這些表面問題,它還會產生一些系統累及,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甚至對生命造成威脅。以銀屑病為例,它不僅會累及皮膚,還會影響關節健康,引發關節痛、關節畸形,嚴重的患者甚至無法走路;系統性紅斑狼瘡不僅會在患者面部產生紅斑,還會損害腎臟、肝臟和血液系統,對人體免疫系統造成嚴重影響。”
皮膚病分急性、亞急性和慢性,在不同疾病期有相應的治療策略。
楊勤萍對此介紹,急性期以紅斑、丘疹為主,有滲液或無滲液,此時可選擇一些溶液,如硼酸溶液,倒在5~6層紗布或面膜紙上冷濕敷,以減少滲液。有大量滲液時,切忌涂抹藥膏。亞急性的皮膚通常紅斑消退,可伴有少量滲液。有滲液時可用糊劑,以達到收水的作用;無滲液時,可用粉劑、水粉劑、乳劑。慢性期可采用乳劑、軟膏,增加滲透性,使皮損由厚轉薄。對于一些很厚的皮疹,還可用酊劑、涂抹劑等,增強吸收能力。另外,皮膚疾病的治療手段還有冷凍療法、光療法,以及外科治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楊勤萍強調,預防皮膚疾病首先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并注意防曬。針對不同疾病,要控制誘發因素。如痤瘡患者要盡量少食用牛奶、甜食、油膩的食物;過敏體質患者要盡量少去灰塵比較大的地方,盡量少接觸有刺激的化學品等,不吃會引起自身過敏的食物,在出現過敏情況時要及早就醫,規范治療。此外,要重視心理健康、放松心情,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適當運動,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預防皮膚疾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