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城事|魔都也能爬山自由了!世博文化公園南區9月20日開園
上海市區也能實現爬山自由了!

2024年9月9日,上海,航拍世博文化公園,左下為上海溫室花園,右下為雙子山。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雙子山
雙子山位于公園東南側,占地達30萬平方米,由48米高的主峰和37米高的次峰組成,山體種植7000多棵喬木,山體內部采用空腔結構,設置展廳、停車庫、變電站等功能設施,是國內第一座高度超過40米的空腔結構人工仿自然山林。雙子山的建成,滿足了市民登高望遠的期待,也極大地豐富了公園的景觀。

2024年9月9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園,航拍雙子山。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2024年9月8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園,航拍雙子山(下)。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2024年9月8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園,雙子山上俯瞰。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2024年9月9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園,雙子山瀑布。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上海溫室花園
上海溫室花園位于上海世博文化公園中心位置,緊鄰中心湖,背靠雙子山,占地約2.2萬平方米,是集觀賞游覽、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生態綜合體。它由1個游客服務中心和1號館海市沙洲、2號館云上森林和3號館云霧峽谷三大主題場館組成。

2024年9月9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園,俯瞰溫室花園。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2024年9月9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園,俯瞰溫室花園。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三大主題場館是根據植物的生境進行分類設置,結合建筑的空間結構,擇取世界生態系統中的典型生態片段,打造熱帶干旱、熱帶濕生耐蔭、熱帶濕生喜陽三種環境類型,分別展示熱帶干旱植物、熱帶雨林植物與熱帶花卉植物。比如,大家可以看到世界上最高的仙人掌品種之一的巨人柱,著名的“生命之樹”猴面包樹,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稱的百歲蘭,擁有劇毒的“見血封喉”等等。同時,溫室里還有各種雕塑、藝術裝置、投影和環幕等,力求從表現植物到“博物+文化”的延展,從而打造好看、好玩的沉浸式展覽溫室。

2024年9月3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園,1號館海市沙洲場景。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2024年9月3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園,1號館海市沙洲,油橄欖。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2024年9月3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園,1號館海市沙洲,彌勒異木棉(中)猴面包樹(左)。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2024年9月3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園,1號館海市沙洲,摩爾大蘇鐵。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2024年9月3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園,1號館海市沙洲,植物投影。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2024年9月3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園,2號館云上森林場景。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2024年9月3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園,2號館云上森林,最“毒”的樹 見血封喉,又名箭毒木。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2024年9月3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園,2號館云上森林,菩提樹。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2024年9月3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園,2號館云上森林,水底森林視窗。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2024年9月3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園,3號館云霧峽谷場景。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2024年9月3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園,3號館云霧峽谷場景。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將始終堅持“生態自然永續、文化融合創新、市民歡聚共享”的理念,牢記“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思想,不斷創新豐富“公園+”內容,向著成為世界一流城市中心公園的目標不斷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