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回顧新時代的好民警馬金濤足跡

馬金濤生在河南臨潁縣的一個農村家庭,兄妹中排行老大,父母靠種地養活一大家子人。年少的馬金濤比其他同齡孩子都要成熟一些,看到父母含辛茹苦地養育弟弟妹妹,為減輕家庭負擔,上小學前就下地干農活。
“六歲時,為了看守家里種的西瓜,一個人在地里住了一個月,怎么拉也不動”。馬金濤的母親抽泣不止,手中握滿了濕潤的紙巾,斷斷續續地說,金濤這輩子都是靠自己闖出來的,家里都是農民,父母親沒有能力給他支撐。“初中有一年天氣寒冷,我就給他買了一件皮衣,他卻穿了一個冬天。老師問:你媽媽怎么不給你換件衣服呢?”父親低下頭說,虧待孩子太多了,我們務農忙,他就煮面條給弟弟妹妹吃,立志要好好學習,改變家庭環境。
家中的驕傲立志用青春為人民服務
“金濤從河南到凱里上大學,也沒讓我們送,到了連宿舍都沒找到。也不知道在哪睡的,只是讓我們放心,他說有地睡”。馬金濤的父親告訴記者,馬金濤大學四年就只有春節才回家,平時利用空余時間打工掙學費和生活費,很少開口向家里要錢,很少讓父母操心,是弟弟妹妹的榜樣。大學期間,馬金濤擔任了凱里學院體育學院學生會主席、校青聯志愿者協會會長,被評為全省高校“優秀學生干部”、“凱里學院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個人”,并獲國家獎學金獎勵,是凱里學院的優秀畢業生。

畢業后,馬金濤面前出現了兩條路供他選擇,一條人民教師,另外一條則為人民警察。“我告訴孩子,無論做什么工作都不能虛頭巴腦,一定要踏實。”馬金濤的父親說。因在大學期間做了很多公益活動,使得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他的心中印上了深深的烙印,他毅然決然選擇了人民警察,讓青春繼續揮灑在黔中大地。
馬金濤的母親反復搓揉著太陽穴,不愿意想起出事那天的情景,“金濤的手機上,多數為與家人的視頻通話,最后一次通話是他在開車,怕影響他,就掛了,可今后再也打不通了”。
“金濤,你再出現一眼,和媽媽說句話”。
“孩他媽,金濤他干工作踏實,做到了他該做的事”。
“我想不通啊,一家人才剛團圓啊”。
“閉上眼睛,兒子就在我們眼前,睜開眼睛,他就去上班了”。
(原題為《回顧新時代的好民警馬金濤足跡——馬金濤母親:兒子,我知道你上班去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