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夏夜的黃浦江邊,白居易《琵琶行》和昆劇的“千年一遇”
夏末秋初,蟬鳴依舊,入夜時分,黃浦江邊波光流淌,位于江邊的上海1862時尚藝術中心,劇場的幕墻半啟,燈火輝映、江船往來,樹影輕搖,微風徐來?!皾£柦^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詩中的開場,就這樣如畫般再現。

新古典主義昆劇《琵琶行》劇照
9月7日,新古典主義昆劇《琵琶行》就在這江景夜色中開演,劇中的白居易乘風而來,翩然登場,眼前畫面,又如詩中所寫,“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之后的兩小時內,白居易筆下的琵琶女倩娘和形形色色的角色登場,《潑酒》《商別》《相逢》《失明》《余音》,五場戲,演繹了白居易筆下琵琶女從“五陵年少爭纏頭”到“老大嫁做商人婦”的人生悲歡,也再現了這首跨越千年時空的長詩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千古慨嘆。

新古典主義昆劇《琵琶行》劇照
時光回到2000年,昆劇《琵琶行》首演于這一年的春天。這一年,劇作家王仁杰為昆劇表演藝術家梁谷音發來相約十年才完稿的劇本,電影導演黃蜀芹受邀前來執導創排。她對梁谷音說,具體創排我不多干涉,但我希望這部劇不要在傳統的劇場里演,這部劇要走出鏡框式舞臺,在園林實景里演出,才能讓觀眾感受到它的詩情畫意。
演出最后在上海“三山會館”的古戲臺上演,曼妙婉轉的水磨昆腔,在傳統風格的雕梁畫棟間,煥發出古意新韻。如今回望,可以稱得上是全國實景演出昆劇的首例。

新古典主義昆劇《琵琶行》劇照
時隔24年,上海昆劇團再度重排《琵琶行》。原版導演黃蜀芹之子、著名導演鄭大圣受邀執導此劇。劇中主演倩娘的則是他的夫人,梅花獎得主沈昳麗。梅花獎得主黎安則在劇中扮演了白居易一角。
24年后,《琵琶行》進行了劇本重構和重排,但依然選擇了“突破”,演出依然沒有在傳統舞臺上演,而是選在了充滿工業歷史痕跡的1862時尚藝術中心,開辟出一片截然不同的演出時空。演出場地觀眾一步入這座由老船廠改建而成的江邊劇場,便見江景如在山水長卷中徐徐展開,也成為了這部古典主義昆劇《琵琶行》天然的底幕。



新古典主義昆劇《琵琶行》劇照
在繼承2000年版本基礎上再出發,試圖找到和當代人對話的‘氣口’,成為這一版《琵琶行》的創作思路。鄭大圣認為,《琵琶行》原詩的情感與主題跨越時空,與當代人的處境與機遇緊密相連,而昆劇能與今天的生活相關聯,也是展示其最好的生命形態。
整部劇由倪廣金擔任執行導演,周雪華、李琪擔任唱腔設計,為多部電影音樂作曲的作曲家董穎達擔任作曲,譚華擔任舞美和燈光設計,紀錄片《何以中國》的服裝造型設計師王海婷擔任服裝造型設計。
劇本的結構進行了調整,導演用蒙太奇手法回溯往昔,引領觀眾跳進跳出,穿梭于主角人生各階段。因為獨特的劇場空間加之舞美和服裝設計,全劇的視覺顯得唯美并當代,音樂上的豐富性和當代感,也增加了全劇的觀賞性和可聽性。但在這部頗具當代氣質的作品里,昆劇固有的一桌二椅并未缺席,而是與當代審美相融合,營造出既古典又新穎的舞臺氛圍。

新古典主義昆劇《琵琶行》劇照
當年的主演梁谷音擔任了這部劇的傳承指導,她第一次走進1862這個空間,就感受到屬于這個時代的氣息?!拔覍δ贻p人說,既然你們排這個戲,就要用你們這個時代的東西,可以和我們那時候完全不一樣的氣質。現在這個版本導演排的很大氣,舞臺綜合性也更好了。這是時代在發展?!?/p>
演出最后,劇中所有演員登場,在全新譜曲配器的主題曲《琵琶行》中,演員們淺吟低唱,在舞臺上呈現了《琵琶行》88句616字的全詩,令觀眾動容。唐詩和昆劇在這一晚相遇,琵琶女與白居易之間超越時空的對話,讓今人找到了跨越千年的情感共振。


新古典主義昆劇《琵琶行》劇照
“希望觀眾在這一晚和我們一起‘發思古之幽情’,共赴一場關于唐詩與昆曲交織、古典與現代相融、詩意與樂音共鳴的文化盛宴?!鄙虾@F團長谷好好表示:“此次《琵琶行》的全新創作,是對經典的回望與再創,也是一次對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觀念的融合創新?!?/p>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