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來論|萬里為鄰,中非友好再譜新篇

2023年5月23日,在肯尼亞內羅畢,非洲之星鐵路運營公司機輛部的火車駕駛員蔣立平(右)與學員霍勒斯從一輛印有“連接國家 走向繁榮”標語的蒙內鐵路機車旁走過。新華社 資料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中非友好,我們講一個“親”字。近日,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在北京舉行。時隔六年,中非友好大家庭再次聚首,共敘友情,共商合作,共話未來。
文化交流促進民心相通,中非友好始終滋養豐富。中國和非洲都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仁民愛物、天下大同”等中華傳統價值觀同非洲烏班圖思想等高度契合,中非人民有著天然的親近感。近年來,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中非文明對話大會、中非媒體合作論壇暨中非智庫高端對話、中非民間論壇等成功舉辦,持續推動中非文化交融;中文被納入非洲19國國民教育體系,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在非洲遍地開花,中國高校新開設祖魯語、阿姆哈拉語、馬達加斯加語等非洲語言專業,中非語言文化交流持續深入;《歡樂頌》《歡迎來到麥樂村》等電視劇在非洲熱播,南非、肯尼亞、尼日利亞等多國舉辦中國電影節,中非影視合作不斷拓展……面向未來,中非將共同做文明互鑒的促進力量。
務實合作增進人民福祉,中非友好始終根基堅實。廣袤的非洲大地上,中非伙伴齊心協力,創造出欣欣向榮的發展契機,雕刻著山川湖海的嶄新樣貌,開辟了互聯互通的美好愿景。得益于中企“點亮克里比”社會責任活動,喀麥隆南部雨林中的恩杜馬萊村解決了長久以來沒有照明的問題,更多的孩子能夠走進課堂。在“高原水鄉”烏干達,中國專家和技術團隊推廣糧食種植和食品生產技術,讓資源豐沛但農業基礎薄弱的烏干達成為名副其實的“東非明珠”。剛果(布)國家一號公路穿越了馬永貝山地和原始森林,這條“不可能修成的路”被中國建設者歷時八年修成,為表感謝和敬意,當地居民樹立起一座“劈山者”雕像。在發展振興、逐夢現代化的道路上,中非仍將攜手前行。
授人以魚更加授人以漁,中非友好始終面向未來。魯班工坊、菌草項目、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計劃、非洲青年科學家來華工作計劃等中非交流合作項目持續惠及民眾,讓更多人享有發展的機會、實現自我的機會、追逐夢想的機會。如今,從北京交通大學本科畢業的卡里烏,回國加入蒙內鐵路項目,成為一名鐵路工程師,幫助家鄉軌道交通實現更好發展;援厄立特里亞醫療隊培養的16名醫學生現已成為當地醫院的中堅力量;赴中國留學歸來的坦桑尼亞學子投身農業,在東非的土地上耕耘著希望……一個個人生出彩的愿望,因中非友好成為現實,也將匯成中非合作新的磅礴力量。
相伴相惜、與時偕行,中非永遠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無論中國發展到哪一步,中國永遠都把非洲國家當作自己的患難之交”,這是我們對非洲伙伴的不改初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面向非洲受訪者發起的調查中顯示,89.6%的受訪者認為中非合作增進了中非友誼和民眾間的相互理解;86.3%的受訪者高度認可中國奉行的真實親誠對非政策理念,期待在新時代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肯尼亞《民族報》報道指出,中國在非洲得到越來越多民眾的認可和支持,非洲民眾“相信中國是致力于促進相互合作的可靠伙伴”。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新一屆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必將續寫中非人民相知相親的新篇章,中非攜手實現現代化的奮斗之路,必將綻放新的時代光彩。中非人民將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繼續手拉手、心連心,做對方的真誠朋友和可靠伙伴,推動中非友好不斷邁向新臺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