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躺著賺錢,AI繪畫在夜市擺攤能行嗎?
原創 日晞視野
撰文|ANGELICA
編輯|ANGELICA
審核|燁 Lydia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日晞研究所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留言申請開白。
AI技術越來越發達,但是普通人接觸不到也是白搭。
第一批靠AI賺錢的人,似乎已經出現在中國。
聽說了嗎?當b端企業還在探索AI商業變現的能力,有一批人已經開始趁下班和周末時間,用AI擺攤來應對失業危機了。
比如有人用AI擺攤賣照片,幾乎零制作成本,29.9元一張AI照片+打印,賣出160多單,盈利5000多元。
近期的地攤經濟熱潮催生了無數創新商業模式的誕生。
有人甚至調侃道,“現在不會用AI都不能擺攤了。”
最新科技遇到最接地氣,想想都刺激。
01 擺攤4小時,狂賺1000+
如果你想在空余時間掙點零花錢,那么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擺攤。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地攤經濟以其獨特的親民性和靈活性深受大眾喜愛。
AI現在就是一個風口,就跟5年前的短視頻、10年前的電商一樣。但是再高端的科技不能服務大眾也是白扯。
AI時代來了,很多人都很迷惘,想要抓住這個風口,但是又不知道該怎么下手,決定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擺攤來抓住這個風口。
人們的照片經過AI的處理,再由打印機打印出來,用相框裱上,一幅AI寫真就完成了。孩子和年輕人喜歡,甚至很多中年人和爺爺奶奶也很感興趣。
而且AI繪畫不僅可以給人畫圖像,還可以畫創意海報、創意攝影。
可以說,AI技術就像一把神奇的鑰匙,正在悄然開啟地攤經濟的新紀元,讓科技與煙火氣完美交融,賦予地攤前所未有的智能化體驗。
AI繪畫擺攤,顧名思義,就是在線下擺攤,幫人設計各種風格的AI頭像。
很多人路過都想試試,畢竟是自己的照片,想拍什么風格就可以拍什么風格,誰看見不想試試呢?
一位博主就分享了自己第一次用AI擺攤的經歷。
作為一個擺攤小白,除了體力活,他全程應用AI工具。
前期根據AI提供的數據分析,確定受眾群體活動需要的設備工具,并生成了符合受眾定位的海報和宣傳圖標。
但是現場狀況百出。先是廣告牌沒打印好,然后是網絡通訊堵塞,軟件響應慢。電腦發熱過載,收音設備在現場也基本作廢。
后來他們便決定線上售賣,在咸魚、小紅書掛商品,并用AI生成的相關軟文和樣品推廣圖。一周以后成功售出50多個圖像,而且有一些是線下擺攤時添加的微信。
有人做是一回事,賺不賺錢又是另外一回事。那么AI擺攤賺錢嗎?
有人就用AI擺攤賺到了第一桶金。
這個小小的嘗試,竟然成了很多人的機會,突然有種抓住了風口的感覺。
從沒想過AI繪畫這么受歡迎。“自從回老家用AI繪畫擺攤后,每天都可以看到很多可愛的小孩子,每天給小朋友拍照,我都快成兼職的攝影師了。”
起初只是想在縣城老家嘗試一下,沒想到這么火爆。
有人直呼,“AI繪畫擺攤搞錢真是太變態了。”
據一位攤主透露,第一天擺,一晚上4個小時的流水大概在1000+元,有40多位客戶。攤主給出的體驗價,也主打一個薄利多銷。19.9元獲取AI電子照+打印出一張6寸照。如果加上實木相框,則需要29.9元。
即便扣除當日高昂的場地抽成,一個晚上也已經實現了回本。
那么,AI擺攤為什么這么吃香呢?
與需要攤主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傳統擺攤模式相比,AI擺攤可以實現自動化運營,從商品的進貨、定價到銷售、庫存管理,都可以由智能系統完成。這不僅提高了運營效率,還降低了人力成本。
從選擇模板、現場拍攝、作品4選1到最終的打印,整個操作流程不超過5分鐘,翻臺效率非常高。拍照、出圖、打印、裱相框一氣呵成。
同時,AI擺攤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個人喜好,為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不需要復雜的提示詞,不需要擔心人物形象不一致,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一臺電腦和打印機就可以現場制作各種風格的肖像寫真。
定制化產品的利潤率很高,大家肯定知道,誰不想收到個性化又專屬于自己的禮物呢?
第一,無法批量生產,第二,往往需要設計師專門設計。而我現在用AI就可以輕松實現這樣的效果。
比如,借助AI可以把一張狗狗的照片變成圣誕風的場景,也可以變成一只在太空中的宇航犬,可以做成手機殼,精美的裝飾畫、沙發靠枕,也可以做成明星片。
這種個性化的服務能夠增強消費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促進消費者的重復購買。同時,也為攤主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潛在客戶。
當然,AI擺攤作為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它融合了科技與傳統商業,更容易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和嘗試。
02 年輕人的新戰場,AI賺錢成熱潮
AI真的是越來越走進人們的生活了。
AI現在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做不到。
一個估值百億的公司,也許只需要幾個員工。
號稱法國版open AI的Mistral AI去年就靠著4周,6個人,7頁ppt,1.13億美元融資這幾個關鍵詞震撼了科技圈。6月12號又官宣最新估值已達到60億歐元。
所以在未來,公司能不能賺錢,不在于人多人少,而在于是否能巧妙地運用人工智能的力量。
其實那些你以為不懂AI的人,反而在很積極的擁抱AI,用AI創業營收。
這些人都在干什么呢?
根據央視的報道,AI商拍使用量最高的城市,并不是北上廣深,而是神奇的“宇宙中心”義烏。
在義務小商品市場,嘗試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輔助經營的商戶已超過一萬戶,占到整個義烏市場商戶的20%。
確實,對電商人來說,用AI做商品物料,效率簡直太高。
現在,義烏的電商,一個人就可以成為一支團隊。
一家外貿公司用上了自己設計的AI助手,可以在上面換簡單的產品背景圖、發陌拜客戶的開發信;義烏老板娘們,已經在用AI把視頻轉成多國語言、向客戶介紹產品。
前段時間,用AI做的奧運穿戴甲,在巴黎奧運會上賣爆了。
作為一個集創造和打分于一體的AI穿戴甲設計師,用戶只需要在LumiNail中輸入一個簡單的詞語,就能一鍵得到符合要求的穿戴甲設計圖。
此外,AI也已經讓做自媒體的門檻低的不能再低了,讓AI幫你寫,幫你拍,幫你剪輯。連廣西的農民都在用AI做短視頻帶貨啦。
比如以前上鏡要花一兩個小時做造型,現在直接“還原美貌”,還有一鍵開拍功能。
當然,也有很多人走上了用AI創業這條路。
人工智能時代,創業這條路也變得越來越野了。
三小時做出1000張原創圖片。三小時賺1萬塊錢。
小王哥目前是一家AI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他在疫情期間背上了十幾萬的債務,就在那段低谷期學習了AI。他將自己的創意變成圖片的形式發到抖音上。后來慢慢獲得更多人的關注、喜愛,也有老板開始找他定制圖片,尋求合作。
當時只有3個人,現在他創辦了一家公司。每天都和AI合伙,利用人工智能和各個領域的圖片交流。
還有一位創業人士是潮汕人白先生,他從小就堅定要創業,大學時還擺攤賣過零食。
他經歷多次創業失敗,但堅持不下牌桌,后來在23年2月份進入AI賽道,現在賺了200多萬。
其實這也只是人工智能的冰山一角。中國國內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正在越來越豐富。
如果人工智能是人類的未來,那么這場技術革命的賽跑,才剛剛開始。
03 賺取勢能差,突破創意內卷
相信很多人擺攤都會遇到一個問題。
那就是,賣同樣的東西,別人的攤位前排滿了人,而自己攤位前寥寥數人。
以AI繪畫擺攤為例。
如果只是單純在桌子上擺相框是不夠的,必須要有醒目的名稱和主題,讓自己的攤位名稱亮起來,把聚焦點和樣板疊加在一起,突出你的賣點。
案例模型也是重中之重,最好是做對應人群的模型樣本,如中年人喜歡的寫真風,年輕人喜歡的二次元。
那有人就說,我不想擺攤,該怎么用AI賺錢呢?
其實現在網上有很多教你如何用AI賺錢的視頻,如用AI一天做50個視頻,怒賺300元,一分鐘生成30個帶貨文案……但這些方法本質上都是說“人可以躺平,用AI在平臺上去灌水,用泛濫的低質量內容去騙取平臺的流量。”
從長期來看,平臺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否則就會逐漸被用戶拋棄。
正確的賺錢姿勢是利用AI的優勢,整合到一個正確的商業邏輯中,然后去賺取AI和人工之間的勢能差。
這就需要創意了。
AI技術本身固然強大,但如果沒有獨特的創意去引導和運用它,就如同擁有一把鋒利的寶劍卻不知如何揮舞。
如今,創意內卷嚴重,大家都在努力尋找新點子。
想要吸引目標消費群體,除了升級創意,就是突破創意內卷。
8平咖啡店,日銷2000。10萬投入,一年70萬營收。一小伙用AI賣咖啡殺出紅海。
抱著低成本創業的心態,阿杰在廣東佛山,開了一家咖啡店。
“咖啡日報”誕生于2022年,因外觀神似報刊亭,一度成為網紅打卡點。
開店之初,阿杰便希望在自己的店里增加不一樣的東西。“同樣的價格,顧客可以買別人的咖啡,為什么一定要買我的咖啡呢?所以一定要給顧客,加一點不一樣的東西。”
最獨特的點在于,每賣一杯咖啡,就會有一張報紙。報紙封面完全用midjourney設計,內容包括熱搜、潮流資訊、咖啡豆的科普、數獨或謎題。并且每天設計、更新。
開店第一個月,靠著AI把咖啡店日報開成“時尚單品”,阿杰單店的營業額超過9萬元。
令人驚訝的是,團隊僅一人+AI。
“自己一個人也忙的過來,因為AI特別好用,midjourney可以出很多圖。”
目前也有不少咖啡店效仿阿杰,給顧客提供報紙。
但是在抖音、B站等平臺,早已經有了完整的AI制圖教程,想要模仿并不困難。
這也意味著,對于創業者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把AI放到自己的行業里去盈利。
總結來說,時代發展太快,不管做什么都要跟上潮流。
現在的AI就像20世紀的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候會催生一大批機會,AI浪潮勢必會直接帶來更多的行業轉型變革,所有的行業都可以用AI重新再做一遍。
我們當然沒必要去追逐每一個風口,但在變革的面前,我們要勇于嘗試,把握機遇。
既然它已經來了,我們就要活到老,學到老,學會利用這個工具。
相信在未來,無論是繁華都市還是小巷人家,AI創業都將大放異彩,創造出更多意想不到的價值與驚喜。
參考文獻:
新浪財經 《我用AI開咖啡館,10平月入6萬》
(素材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