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地震局:計劃在四川、云南建設各類觀測站點1769個
澎湃新聞記者 劉璐
字號
9月4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中國地震局局長王昆會上表示,中國地震局聚焦“服務地震預測、保障能源安全、提升城市韌性、減輕鏈生災害”的總體目標,充分借鑒國內外各類地震實驗場建設經驗,全力推進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建設。
王昆介紹,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建設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是國際上唯一針對大陸型強震進行系統研究的地震科學實驗場。2023年,批復了概算。目前,已全面開工建設。計劃在四川、云南建設1769個測震、形變、地球化學、重力等各類觀測站點。建成后,將具備在塊體邊界帶識別6.5級以上地震孕震體的能力。
王昆指出,中國地震局堅持“邊建設、邊產出、邊服務”。2018年以來,實驗場陸續推出高精度速度結構模型、莫霍界面模型等15項科學產品。與中國科技大學合作推出世界首個人工智能地震監測系統,可在1秒內精確估算地震震源機制參數。同時,研發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震自動編目系統,是人工編目效率的3倍。近期,中國地震局與國家成都超算中心、清華大學等多家單位聯合發布全球第一個億級參數的地震波大模型。相關成果為促進地震監測預報智能化、推進防震減災現代化提供了科技支撐。
王昆表示,中國地震科學工作者將錨定2035年我國步入世界地震科技強國前列的奮斗目標,繼承發揚科學家精神,努力將實驗場打造成為世界地震科學中心、地震科技國際合作中心、世界地震人才中心,加快推進地震科技自立自強,以高水平地震安全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
責任編輯:鐘煜豪
圖片編輯:金潔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