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餐與移民|從泰坦尼克號幸存者到威斯康辛最古老的中餐館
一、一張美式中餐菜單延展出的廣東移民故事
這是一張大約1970年代的美國中餐菜單,菜單設計及菜品名稱顯示這家中餐館與美國其他數萬家美式中餐館出品似乎沒有明顯區別。

Cozy Inn菜單封面及內頁 此菜單由暨南大學圖書館世界華僑華人文獻館收藏
菜單封面設計為遠山流水、亭臺樓閣,一派田園牧歌情調。純英文菜品名稱分中式(Chinese Style)和美式(American Style)兩大類,中式大類下幾乎每個小類菜品后面都冠以Mandarin Style。Mandarin Style指粵菜系以外的中原風味菜品,如北京烤鴨,但這份冠名Mandarin的菜單里基本上還是炒面、雜碎、炒飯、芙蓉蛋等基于粵式菜系開發、命名的常見美式中餐。1972年尼克松訪華這一破除歷史堅冰的事件經由媒體推波助瀾帶動了美國人對中國和中餐的熱潮,自此美國出現大量自稱為Mandarin Style的中餐館,故而推測這張菜單時間大體在尼克松訪華前后。
順藤摸瓜查找這家中文名為“安樂園”的Cozy Inn的前世今生,它在1922年11月1日開業,是至今仍在運營中的威斯康辛州最古老、美國第二古老的中餐館,位于威斯康星州南部簡斯維爾(Janesville)市中心,簡斯維爾是連接麥迪遜與芝加哥之間的交通樞紐。Cozy Inn已經在簡斯維爾同一地點——西密爾沃基街214號存在超過了100年,店鋪外那閃爍的標志性Chop Suey(中文意為“雜碎”)霓虹燈成為一代代社區居民的親切記憶。Cozy Inn先由黃氏家庭(the Wong family)經營了五十余年,1974年賣給Marie Shum。1955年Marie Shum二十一二歲時與花甲之年的美籍臺山裔移民方榮山(Wing Sun Fong,1894-1986)在中國香港結婚,隨后移民美國。據此進一步推測,菜單有可能是方榮山的妻子1974年盤下Cozy Inn以后。
讓我們轉向很多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泰坦尼克號(Titanic)。象征著當時最高工業成就的泰坦尼克號是其時世界上體積最龐大、內部設施最豪華客運郵輪,有“永不沉沒”的美譽。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號開始了從英國南安普敦(Southampto)出發駛向美國紐約的處女航,途中不幸與巨大冰山相撞,4月15日凌晨沉入冰冷的北大西洋,2224名船員和乘客中僅有705人幸存。泰坦尼克號沉船事故是和平時期死傷人數最為慘重的一次海難,尤其是1997年上映、票房高達22.64 億美元的美國史詩浪漫災難片《泰坦尼克號》,更讓這場曠世海難成為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世界共同記憶。
表面上看,美國城鎮百年中餐館Cozy Inn與航行于北大西洋Titanic之間的區隔判若霄壤,但泰坦尼克號船難中六位中國幸存者之一方榮山使得二者之間有了跨越時空、伏脈萬里的草蛇灰線。

紀錄片《The Six》海報[①]
2021年正式上映、由英國導演羅飛(Arthur Jones)執導、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監制的紀錄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幸存者》(The Six,簡稱《六人》)通過首席研究員Steven Schwankert及其團隊的調查研究,打撈出了被遺落的六位絕境求生的華人幸存者其后在種族主義幽靈下被污名并輾轉流離的故事,那段隨沉船一同消失的真實歷史得以重現于世。
二、泰坦尼克號的幸存者

泰坦尼克號中國乘客名單 電影《The Six》截圖
根據登船記錄,在一張編號為1601的三等艙船票上記錄了八名華人乘客的名字,分別是Fang Lang、Lee Bing、Chang Chip、Ah Lam、Ling Hee、Choong Foo、Len Lam、Lee Ling。他們是唐納森航運公司(Donaldson Line)水手,準備派往加勒比海地區工作。船難發生后,六人幸存。而正是8個中國人生還6人的高比例,引發了對中國人逃生手段的猜忌和流言。當時的上海《申報》引用各方消息詳細報道了這場“海上巨劫”,其中《再紀英國大商船遭難詳情》一文云:“有華人六名,潛伏于救生艇底,直至諸艇升至卡配西亞號后始經人尋出,內有二人因搭客疊坐其上壓爛而斃。”[②]這一報道轉引英國人在中國出版的英文報紙《字林報》(North China Daily News),而《字林報》消息又來自紐約當地電訊。紐約《布魯克林鷹報》(The Brooklyn Daily Eagle)在報道該事件時,首先稱許了盎格魯撒克遜水手在大災難中表現出的英雄氣概(heroism),然后話鋒一轉,“唯一的污點是,救生艇的底部,發現了兩具死去的中國苦力尸體和八個活著的中國藏匿者,這些中國苦力在出現危險的第一時間,即沖進救生艇并躲在座位下面,其中兩人被擠壓而死。”[③]《申報》引述與《布魯克林鷹報》的相關報道顯然隱含幸存華人是“不光彩”的“偷渡者”(dishonourable stowaways)潛臺詞,其敘事話語將中國幸存者視作與英雄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對立的卑劣“他者”。除了基本數字不清晰與事實不符外,當時西方媒體“一邊倒”的報道將合理登艇但可能其中有未剪辮的中國男子描繪為假扮女人并擠占了婦孺的逃生艙位,紀錄片《六人》以細致深入的挖掘返回歷史現場,表明這些報道是“黃禍”論(Yellow Peril)盛行影響下人們不真實的臆測,媒體在未經求證的情況下將傳言放大,中國幸存者成為人們悲傷情緒的發泄者和災難發生的“替罪羊”。
海難發生時,Fang Lang掉進了海里,14號救生艇上泰坦尼克號的五副Harold Lowe返回去搜救冰冷海水中的幸存者時,發現了在一塊漂浮的殘骸門板上、因刺骨的寒冷渾身顫栗的Fang Lang,將其救起。這一歷史場景也啟發了卡梅隆創作大片《泰坦尼克號》中催人淚下的標志性畫面:即男主角杰克(Jack)將女主角羅絲 (Rose)推到了漂浮的門板上,將生存的機會留給了心愛的人。而據幸存者回憶,Fang Lang被救起后,主動奮力劃槳,并幫助將船上所有人運送到安全地帶。[④]
遭遇如此災難的六名中國人抵達紐約埃利斯島(Ellis Island)后,沒有像其他幸存者一樣上岸受到英雄般的禮遇與妥善安置,他們被移民局官員留置船上看守,第二天旋即被直接護送到駛向古巴的英國商船安妮塔號(the Annetta)。1882年美國頒布的帶有強烈種族歧視性的《排華法案》讓作為勞工身份的他們未能踏上美國陸地一步,被迫在航行于美國與加勒比海之間的安妮塔號繼續水手生涯。當與安妮塔號的合約到期時,一戰爆發,由于英國水手被征招加入海軍留下了大量的空缺,他們得以繼續被英資遠洋公司雇用。一戰結束后,英國出現經濟危機,反移民的勞工運動臻至高潮,整整一代中國水手被英國政府強制秘密遣返,除Chang Chip在1914年一次航行中染上肺病病亡英國外,其余五名幸存者也再次在不確定性的未來中開始各自的命運浮沉。
1920年9月15日Fang Lang以移民身份合法進入美國,更名為方榮山。[⑤]無論是根據親友的回憶還是檔案照片,他一生都堅持西裝革履,追求成為體面商人。1959年兒子Tom Fang(中文名方國民)在威斯康辛密爾沃基(Milwaukee)出生時,方榮山65歲。Tom Fang至今記得他年幼時跟隨父親一起去租房子,年近70歲的父親聽到白人房東不屑地說“我從來不租房子給你這種卑鄙的黃種狗”時,用盡全身力氣一拳將房東打倒在地,這是一向溫和藹如、以謙卑紳士面目視人的父親面對羞辱時的憤怒抗議。1966年方榮山與妻子Marie離婚,離婚后,他仍然幫助Marie買下了簡斯維爾的中餐館Cozy Inn以便母子三人謀生(方榮山有兩個兒子,即Tom Fang和他的哥哥),自己則回到芝加哥,擔任餐廳侍者的同時,熱心宗族社團溯源公所的事務。
方榮山先后擔保弟弟和香港趙姓朋友兩家移民美國,生前一直接濟家鄉臺山下川島水洋村親友并保持通信。臺山親人留存至今的信件中,有一首方榮山寫的押韻舊體詩,進一步確證其泰坦尼克號幸存經歷:“天高海闊浪波波,一條棍子救生我,兄弟一起有幾個,抹干眼淚笑呵呵。”但直到去世,方榮山從未向自己的妻子和兒子提起過泰坦尼克號,那段混合著創傷和恥辱的過往當也是后來其他幸存者緘口不言的原因。當Tom Fong成年后從各種渠道零星了解到自己父親的海難經歷,并在與紀錄片《六人》團隊一起探尋事實真相的過程中向母親求證時,Marie還用粵語笑罵了兒子一句“黐線”(“神經病”之意),她不相信自己的丈夫就是泰坦尼克號的幸存者Fang Lang。
實際上,在紀錄片《六人》發布以前,經歷劫難抵達埃利斯島的泰坦尼克號六名中國幸存者從此隱入歷史塵煙。
三、中餐廳
該說說Cozy Inn的故事了。
方榮山和妻子Marie年齡相差甚遠,據Marie自述,結婚前他在香港的家人認為她和她的前男友在一起是沒有前途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亦是香港人的“詩和遠方”,在家人的想象中,有美國身份的方榮山能許Marie一個美好的未來,家人對未來窮困的隱憂替年輕的Marie做了世俗的婚姻選擇。Marie其實是一個傳統堅韌又自強自立的女性,她對烘焙和烹飪充滿熱愛,曾是威斯康辛州密爾沃基市著名中餐廳Toy’s/上海樓的第一位華人女主廚。[⑥]離婚后作為單親母親撫育兩個兒子成人,Marie在同樣有著強烈家庭責任感的前夫方榮山的幫助下盤下Cozy Inn,成為女掌門,和兒子們一起經營,他們擴大了原餐館的食物選擇,增加了更多的中餐,Marie還為餐廳增加了許多中國風味的藝術裝飾。
Tom Fong二十多歲后,開始了自己的生意,先后在新奧爾良、佛羅里達開設多家高檔次中餐館,并在一次中國旅行中結識了妻子Amanda,繼續中國前緣。1991年,他們搬回簡斯維爾,接替年邁的母親繼續打理Cozy Inn。Tom Fong同時在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找了一份工作,2008年在通用關閉當地公司前從通用退休。
百年中餐館Cozy Inn已經成為簡斯維爾當地標志性餐廳,深受社區喜愛,且一直蟬聯當地媒體Gazette發起創辦的“讀者選擇獎”(the Readers' Choice Awards)。Tom Fang說,自從1974年他母親Marie接手Cozy Inn以來,甚至有當地居民一家五代人代代相傳持續光顧。餐廳長盛不衰的秘決在于:顧客至上。新一代女掌門Amanda說,他們不僅僅提供食物,他們把顧客當朋友和家人。Cozy Inn的客人說,Amanda知道他們每張訂單的細節要求。Tom Fong則留意到年長顧客喜歡傳統的雜碎(chop suey)和炒面(chow mein),年輕人喜歡熱辣口味。
Cozy Inn 菜單上最受歡迎的食物,仍是蛋羹(egg drop soup)、蛋卷(egg rolls)、炒飯(fried rice)、陳皮雞(Orange Chicken)、咕嚕肉(Sweet & Sour Pork)、西蘭花牛肉(Broccoli Beef)和宮保蝦(Kung Pao Shrimp)之類的傳統美式中餐菜品,無疑這是一家美國餐廳;而喜慶的“恭喜發財”(“Good luck in the restaurant business”)餐廳掛飾,還有Tom Fong一張在自家的日常照里一尊頭戴綠巾手持長矛的生意保護神關公瓷像,顯然表征這家餐廳的中國原鄉文化連接。

Cozy Inn 店外霓虹燈招牌及內飾(左、中),年輕時的Fang Lang/方榮山 《The Six》截圖(右)
幸存者Fang Lang或Wing Sun Fong從不斷地被污名、被排斥到落地生根,再到中餐館Cozy Inn被接納為社區不可分割的組成,折射出西方從種族主義和歧視猖獗到逐漸包容的年代數代廣東移民群體走過的漫漫長路,這也是一個關于隱忍、勤勉、堅韌、抗爭、奮斗和勇氣的生存故事,故事里有一團李克勤那首粵語歌中跳動的“紅日之火”:命運就算顛沛流離,命運就算曲折離奇,命運就算恐嚇著你做人沒趣味,別流淚心酸,更不應舍棄……
影片《六人》結尾,劇組調查團隊和Tom Fang找尋到泰坦尼克號救援Fang Lang的五副Harold Lowe的孫子,Lowe的孫子將祖父那張媒體上流傳最廣、身著船員制服的照片送給了Tom Fang。Lowe的人道主義救援為在冷漠陰郁的種族歧視陰影下掙扎求生的中國幸存者涂抹了一線溫暖的亮色,而兩人直系后裔相遇握手重敘情誼,也昭示人類發展固然充滿誤解和敵意,但穿透國界、種族壁壘的正義、良善的光輝亦同樣伴行。
[①] 海報圖片來源于亞洲電影節網站https://asianfilmfestival.us/?p=30760
[②] 載 《申報》1912年4月22日第3版。“卡配西亞號”即海難發生后趕往現場的救援船Carpathia。
[③] Another view of the Survives Aboard the Carpathia,The Brooklyn Daily Eagle,1912年4月19日,第2版。
[④] Zhaoyin Feng and Yitsing Wang.Titanic: Searching for the 'missing' Chinese survivors,2021年4月16日。https://www.bbc.co.uk/news/world-us-canada-567556149(檢索日期:2024-01-13)
[⑤]據推測,更名當是因其以“紙兒子”(Paper Son)即冒充美國公民的子女身份赴美,《排華法案》限制中國勞工赴美,但商人、留學生、學者等不受限制,一些商人每次回中國返美即登記申報自己在中國有子女(多為兒子),并將身份證明賣給有需求者,移民美國。“紙兒子”此后亦被迫以法律身份文件上的名字生活。
[⑥] Toy’s餐廳中文名“上海樓”,由1880年移民美國的廣東人Moy Toy Ni(梅彩遒。其英文名Charlie Toy更為知名)1913年創設。Moy Toy Ni是20世紀早期成功的華商,有中國洛克菲勒(Chinese Rockefeller)之譽。
[⑦] 圖片來源于Janesville Area Stories:The Cozy Inn. https://www.janesvilleareastories.com/the-cozy-inn(檢索日期:2024-01-19)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