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史上首次!大眾考慮關閉兩座德國工廠,能否扭轉嚴重形勢?
大眾汽車作出歷史性決策,或將關閉德國本土兩家工廠。
當地時間9月2日,德國老牌汽車制造商大眾汽車表示,正考慮關閉德國的一家汽車工廠和一家零部件工廠以削減成本。據悉,這將是大眾汽車歷史上首次關閉德國工廠,意味著其將放棄在2029年之前不裁員的承諾。
大眾汽車在一份備忘錄中提及,“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品牌必須進行全面重組”,這種重組不僅涉及公司內部的品牌結構調整,還包括關閉工廠的可能,尤其是考慮到德國作為制造基地的競爭力逐步落后的情況。
此舉遭工會強烈抗議,但在市場上得到了積極反饋。
工會稱此舉“動搖了大眾汽車的根基”
外媒報道稱,大眾汽車計劃在本周晚些時候與工會討論這些計劃。但大眾汽車這一決定已經遭到工會的嚴厲抨擊,德國最大的工業工會IG Metall稱該計劃“動搖了大眾汽車的根基”。
作為IG Metall工會成員,大眾汽車集團工會主席丹尼爾?卡瓦洛(Daniela Cavallo)表示,工會將“強烈抵制”董事會這一提議。就在數月前,工會還要求大眾汽車為12萬名員工在一年內漲薪7%。
卡瓦洛在給員工的報告中指出,去年的削減成本計劃未達預期,致使大眾旗艦品牌陷入虧損。董事會因此對德國工廠、大眾內部集體工資協議以及持續到2029年底的就業保障計劃提出質疑。
有分析師預測,奧斯納布呂克和德累斯頓工廠可能成為潛在的關閉目標。此前,大眾汽車曾宣布,計劃到2026年節省100億歐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大眾汽車CEO奧博穆(Oliver Blume)執掌公司以來,首次與大眾汽車集團工會的重大沖突。而在大眾汽車集團內,工會擁有十分龐大的影響力,該公司監督委員會的半數席位由勞工代表占據。
針對關閉工廠的計劃,奧博穆表示,汽車行業“形勢嚴峻”,經濟環境惡化,新的競爭對手正在進入歐洲市場。大眾汽車在歐洲市場面臨巨大競爭壓力,尤其是德國作為制造基地,在競爭力方面越發落后,公司“必須果斷行動”。
卡瓦洛則認為,近年來公司管理層做出了諸多錯誤決定,其中包括未對混合動力汽車進行投資以及沒有更快地開發出價格親民的電池電動汽車。她還稱,董事會不應選擇關閉工廠,而應致力于降低復雜性,并充分利用大眾汽車集團計劃所帶來的協同效應。
德國下薩克森州政府也選擇站在工會組織一邊,州政府領導人已經公開表示,大眾關閉工廠是“想都不應該想”。大眾汽車總部所在地狼堡隸屬于下薩克森州,州政府擁有大眾汽車20%股份。
在中國市場失意,大眾如何應對嚴峻形勢
雖然遭到多方反對,但市場對這一消息反應積極。
路透社消息稱,大眾汽車宣布這一計劃后股價上漲1.2%,顯示出市場對公司削減成本措施的積極反應。
但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五年來,大眾汽車的市值已縮水近三分之一,是歐洲主要汽車制造商中表現最差的。
最新財報顯示,大眾汽車2024年第二季度營收為833.4億歐元,同比增長4.1%;營業利潤為54.6億歐元,同比減少2.4%;全球銷量為224.4萬輛,同比下滑3.8%。
大眾汽車在財報中表示,北美地區和南美地區的銷售業績增長幾乎可以抵消其他地區下滑所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的下滑尤為顯著。
有分析師評價大眾關閉工廠的計劃稱,“這表明這家歐洲最大的汽車制造商正面臨來自亞洲競爭對手越來越大的價格壓力?!?/p>
在中國市場上,大眾已經失去霸主地位。
今年上半年,大眾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為134.5萬輛,同比下滑7.4%,原因則是“中國市場競爭激烈”。從占比來看,中國市場占全球總銷量比例為30.9%,在巔峰時期,中國一直貢獻著大眾全球四成的市場份額。
此外,大眾也失去了多年以來在中國汽車市場中的霸主地位,比亞迪上半年銷售了超160萬輛汽車,超過大眾汽車,成為銷量冠軍,就全年預期來看,這一形勢難以扭轉。
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中的失意與其電氣化轉型過慢有關。事實上,在合資車企中,大眾被認為是轉型最快的,旗下ID系列銷量近兩年一路走高,但中國自主品牌在智能電動車這一領域有著更大的先發優勢。
現在,大眾汽車集團正在通過加強本土合作來彌補短板。
去年,大眾汽車集團官方宣布,將通過大眾品牌與小鵬汽車、奧迪品牌與上汽集團的合作,全面參與到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中。
其中,大眾汽車品牌與小鵬汽車達成技術框架協議,共同開發兩款大眾汽車品牌的電動車型,并計劃于2026年走向市場。大眾汽車集團則收購小鵬汽車約4.99%的股權。
奧迪則與其中國合資伙伴上汽集團共同開發高端市場智能網聯電動車產品組合。作為規劃的第一步,奧迪將通過推出全新的電動車型,進入此前在中國尚未覆蓋的細分市場。
日前有媒體爆料稱,出于“品牌形象的考慮”,上汽奧迪為中國市場開發的新系列純電動汽車,將不再使用“四環”標識,新車將于今年11月面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