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日本決定重啟商業捕鯨,僅僅是為了讓國民享用鯨魚肉?
2018年12月26日,日本正式退出了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以下簡寫為IWC),目的是于今年7月重啟商業捕鯨。
日本一向不是任性的國際組織成員,此次“退群”是其二戰后的第一次。
如果從日本對捕鯨一貫的執著程度來看,這種做法是可以預料的。盡管IWC在1986年正式推動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的生效、嚴禁商業捕鯨,但日本每年仍以科研名義捕殺多種鯨魚,其中包括當時被列為瀕危物種的長須鯨和塞鯨。

被“科研”捕殺的鯨魚,是如何被送上餐桌的?
以科研名義被捕殺的鯨魚,最后被輸送到日本國內,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欲。負責執行這一系列動作的是一個名為日本鯨類研究所的機構,其上屬機構是日本水產廳。
日本鯨類研究所對鯨魚肉有一個有趣的稱呼:科研調查的副產物。他們稱,根據《國際捕鯨規則公約》第8條的規定,調查后的鯨魚體應被盡可能充分地利用。因而在鯨魚被捕撈到漁船上并完成了對其體型、皮脂、胃內容物等款項的檢測后,鯨體即會被拆解,用于鯨肉消費品的生產。
漁船抵達日本后,一塊塊的鯨肉會被分送給日本各級消費市場,或是以遠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出售給各地政府、供應于日本小學生的午餐中。
出售鯨魚肉的收入所得,據日本鯨類研究所的說法,將會被作為經費投入到鯨類科研調查中去。

然而,日本民間食用鯨肉的態度并不積極,這被直接反映在連年走低的鯨肉消費量上。

接受電話調查的1756位日本民眾中,有60%明確支持“科研”捕鯨項目,反對者只占23%。但在所有受訪者中,近48%表示已“很長時間”沒有食用過鯨肉,37%則從未食用過鯨肉,只有4%的人表示“有時食用”,剩下的人則表示“非常不經常”食用。
為了傳統還是為了利益?
從經濟收益分析,捕鯨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日本水產廳曾在2011年披露過日本鯨類研究所在2005年到2009年的運營狀況:在鯨肉消費量不增反減的情況下,這家機構通過政府每年給予的補助金(5億到9億日元不等,折合人民幣大約為3000萬元至5500萬元),才有小額盈利。
為何還要繼續捕鯨?
被使用得最頻繁的一個理由是保護日本的捕鯨傳統。在日本水產廳發布的一份關于捕鯨合理性的報告中,這項傳統可以被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當時生活在日本列島上的繩文人已開始捕鯨。
明治維新后,隨著日本畜牧業的發展,鯨肉需求逐漸下降;直到戰后物資匱乏期,日本才再次開始全國性地食用鯨肉,以滿足補充蛋白質的需求。
而隨著日本經濟的復蘇,鯨肉的替代品再度增多。加上1986年后因商業捕鯨被禁,日本捕鯨量的直線下降,鯨肉價格出現上漲,普通民眾的消費動力進一步減弱。如今,根據聯合銷售株式會社(日文原名為“共同販売株式會社”)的定價單,用于生食的普通鯨肉每千克價格接近200人民幣,這一售價大約是普通牛肉的三倍。
無法摒棄這一傳統的,首先是曾被捕鯨業滋養過的捕鯨從業者。
從日本統計局發布的漁業從業者年齡分布數據來看,全日本50%漁民的年齡在60歲及以上。捕鯨大縣和歌山縣和宮城縣漁民的老齡化更為嚴重,60歲及以上漁業從業者的占比分別為80%和79%。
盡管沒有更細的數據可以顯示這部分人群目前負責的工種,但在日本全國性食用鯨肉時期,不難推斷,在以捕鯨為主業的縣市,這些已經老去的漁民有很大比例可能是捕鯨隊的成員;再退一步說,他們最次也是捕鯨業繁榮期的親歷者和鯨肉的食用者。否認傳統,對于年過半百的人,無疑是一件難事。
而在日本政客眼中,維護這些群體的利益,首先可以保證一定數量的選票。
目前日本的執政黨自民黨,最主要的選票即來自農林牧漁的從業者;而自民黨總裁、日本現任首相安倍晉三和干事長二階俊博,與捕鯨大縣的關系極為密切,前者的祖籍為山口縣,后者則是和歌山縣人。
“在日本,當上國會議員是通往內閣大臣和首相寶座的第一步,手握大權后的政治家們自然要投桃報李,照顧捕鯨業的利益訴求。況且日本是個人情社會,即使撇開政治利益不談,任何政客也不想告老還鄉以后被人戳脊梁骨。”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員須軍在為澎湃新聞撰寫的稿件中解釋道。
而日本,并不是唯一出于利益需求無法放棄捕鯨的國家。盡管在IWC內部,反對捕鯨的國家仍多于支持捕鯨的成員國,但前者并沒有形成絕對優勢。
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國際鯨豚保育協會(Whale and Dolphin Conservation),曾在2016年根據IWC圍繞建立鯨魚保護區等議題的歷次投票結果,將各成員國劃分成“支持保護”和“支持捕鯨”兩個陣營,盡管仍在捕鯨的成員國數目為6個,但支持者也不少。

如果像審視日本為何執著于捕鯨一樣,去仔細剖析每一個成員國支持或反對捕鯨原因,你會發現,人類逐利的本性從來都是那么地一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