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濱江集團戚金興:今年重闖“千億關”
在2019年的伊始,濱江集團亮出上一年度的“成績單”:2018年全年銷售額最終定格在869.5億元。雖與年初定下的千億目標尚有差距,但濱江集團董事長戚金興表示,這是濱江主動選擇的結果,因為在大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安全比業績更重要,濱江的千億目標將在今年實現。
主動踩剎車
從2018年初,濱江就在為跨越千億以及布局后千億時代做準備。
2018年,濱江新增項目26個,貨值約2300億元,新增的26個項目中,有20塊土地是在2018年上半年獲取。同時,這一年濱江新進入了6個區域,4個位于浙江省省內,2個位于省外。
隨著下半年行情發生變動,掌門人戚金興對市場判斷重新做了調整,在去年11月主動放緩了這一計劃的實現進度,將已具備開盤條件的新盤,延至今年開盤,同時下調年度銷售目標至850億元。
“我們主動踩了一腳剎車,因為對我來說,安全更重要。”戚金興坦言,濱江清楚規模對企業的意義,但更希望把企業做強放在第一位,規模放在其次。企業能否做得長久也很重要,濱江希望在保證安全運營的前提下再考慮做大。
事實上,濱江的安全防線定得頗高。濱江的負債率在房地產企業民營企業中保持交底水平,這源于戚金興“不想過多負債”的理念。許多項目甚至沒有抵押貸款,原定的65億元短期票據借款,也只用了18億元的額度。
在政策不斷收緊的背景下,濱江的日子要好過得多。“別人可能已經進入寒冬,但我還在夏季,剛剛聞到初秋的味道。”戚金興打了個比方。

對于未來,戚金興也有穩中求進的打算。為彌補2018年的遺憾,濱江決心在2019年重新闖關“千億俱樂部”。戚金興為濱江立下的今年規劃是,沖刺千億,同時保持在房企規模排行榜30名左右的位置。
戚金興用一幅“飛機起飛路線圖”來勾畫公司未來的發展。經歷了加速、沖刺、起飛和騰飛等一系列步驟之后,2019年和2020年,濱江集團將會迎來平飛階段。在平飛階段,土地資金投入將嚴格控制在現金流回籠的50%-70%。
不能減配
房產市場遇冷,為了在有限的空間中“擠”出更多的利潤,減配成了諸多房企的做法,同時減配可以降低銷售單價,提升市場競爭力。然而對于濱江而言,產品品質是生命線一樣的存在。
“原來虧損的時候,我都不減配。不要說現在只是利潤下降,我更不能減配。”戚金興再次強調了“寧可虧損都不減配”的理念,在他看來,減配無異于飲鴆止渴,提高了短期內的銷量,維護了利潤率,卻有損濱江視若珍寶的品質口碑,從而折損了濱江的品牌,這是得不償失的。“企業經營可能有賺有賠,但長期看,項目堅持品質、堅持服務、堅持配套,一定是成功的。”
因此,濱江有足夠的底氣面對一切的挑剔。“濱江最喜歡的客戶是:他不斷提意見,又不斷買濱江的房子。那些總說你好,但就是不買的客戶,沒有意義。”
濱江也在嘗試產品打造的新“路數”。
戚金興透露,他本人將在產品研發和打磨上投入更多精力。以全新的濱江湘湖里為例,它將是杭州城區規模最大的中式院落群。同時,濱江還將堅持做創新,樣板房“每一年有新款”。
堅持品質與不惜成本維護品牌形象為濱江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令戚金興感到欣慰的是,近十年來濱江品牌在行業內的認同度發生了重大提升,濱江與其他房企的合作在進一步加強。只要是濱江出品的樓盤,在市場的影響力也非同凡響。
提前布局新領域,也是戚金興重點思考的方向。他將租賃工作作為濱江未來發展的長久之計。未來十年,濱江計劃每年增加約16萬平方米的持有型資產,年花費約32億元。加上目前已持有的物業,到2028年,濱江自持項目約為200萬平方米,通過這些持有型資產,每年的租賃收入將達到20億元左右。
比租賃更讓戚金興牽掛的,是濱江的養老大計。“濱江不賺錢也要做養老。這是一種社會責任,也是對未來中國老年化問題所做出的姿態。”他說,養老業務當前還處在學習階段,管理團隊相繼前往美國、日本等地進行考察學習后,今年將深入國內學習先進經驗,并計劃于2019年下半年搭建起養老業務的管理班子,2020年正式進軍養老領域。最快落地的項目或為浙江的天目山小鎮。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