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快遞企業不想打價格戰了?
近日,主要快遞企業陸續公布2024年上半年財報,大部分企業實現營收和凈利潤雙增長,業務量規模更是實現全部增長。快遞行業規模的持續擴大,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在增長的背后,也隱藏著“下降”的風險。從財報看,主要快遞企業的單票收入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行業依然沒有走出“以價換量”的漩渦。不過對于低價策略的態度,快遞企業開始有所轉變,甚至有“通達系”快遞企業想“撕掉”低價標簽。然而,在卷服務、拼價格的市場環境下,快遞企業走出“價格戰”并不容易。

工作人員正在分揀一批快遞包裹。(圖片由CNSPHOTO提供)
快遞規模繼續增長
截至8月30日,“通達系”上市快遞企業2024年上半年的財報全部披露完畢,記者分別選取順豐速運、圓通速遞、韻達速遞、申通快遞、中通快遞、極兔速遞幾家有代表性的快遞企業財報進行梳理總結。
從財報內容看,以上幾家快遞企業的營業收入增速全部實現增長;在凈利潤方面,除了中通快遞增速有所下降外,其他幾家快遞企業的凈利潤增速繼續增長。
2024年上半年,順豐速運實現營收1344億元,同比增長8.1%;歸母凈利潤48.1億元,同比增長15.1%。圓通速遞實現營業收入325.65億元,同比增長20.6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88億元,同比增長6.84%。韻達速遞實現營業收入232.52億元,同比增長7.7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41億元,同比增長19.8%。中通快遞累計收入206.86億元,同比增長10.5%;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40.38億元,同比下跌4.1%。
申通快遞與極兔速遞的財報業績尤為亮眼。申通快遞發布的公告稱,公司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15.69億元,同比增長13.0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37億元,同比增長100.17%。2024年上半年,極兔速遞收入為48.6億美元,同比增長20.6%;其中,快遞服務收入為47.4億美元,同比增長33.7%。此外,凈利潤扭虧轉盈,盈利3102.6萬美元,去年同期虧損6.7億美元;上半年毛利為5.4億美元,同比增長176.8%。
這幾家快遞企業的業務規模持續擴大。2024年上半年,順豐速運完成業務總量62.1億票,同比提升6.5%。圓通速遞完成業務總量122.03億件,同比增長24.81%。韻達速遞完成業務總量109.24億票,同比增長30.02%。申通快遞完成快遞業務量102.27億件,同比增長32.47%。中通快遞上半年的包裹量為156.2億件,同比增長11.8%。極兔速遞上半年全球包裹量達110.1億件,同比增長38.3%。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我國郵政行業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801.6億件,同比增長23.1%;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6530億元,同比增長15.1%。
可見,2024年上半年,我國快遞行業規模持續擴大,行業發展動力強勁。
市場普遍“以價換量”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在業務量增長的背后,多數快遞企業單票收入卻下降明顯。低價競爭依然是快遞行業的主旋律。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圓通速遞單票收入為2.34元,同比下降3.95%。韻達速遞單票收入為2.08元,較2023年同期減少0.37元/票。極兔速遞的單票收入也在下降,去年上半年單票收入為0.34美元,今年下半年下降至0.32美元。從今年上半年的月度經營數據來看,順豐速運及申通快遞的單票收入也呈現下降趨勢。
關于單票收入下降,順豐速運在2024年財報中提出,消費者對購物性價比的重視將促使企業和商家尋求進一步降低快遞物流成本,上半年主要快遞企業票均收入有所下降。市場競爭加劇促使快遞企業不斷降本增效,在平衡收入和盈利的基礎上,提供更具競爭力的服務和定價,以贏得更多市場份額。
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在爭奪市場方面,“以價換量”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4年上半年,極兔速遞快速實現業務規模擴大及盈利,“以價換量”策略發揮了關鍵作用。作為快遞行業的后起之秀,極兔速遞可謂是一匹黑馬。憑借社交電商的快速發展,極兔速遞以超低價格席卷市場,“干一件虧一件”的瘋狂給其他快遞企業造成巨大壓力。而低價策略也幫極兔速遞迅速打開市場,并積累資源。極兔速遞2024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在中國市場,極兔速遞包裹量達88.36億件,同比增長37.1%;市場份額為11%,同比提升1.1個百分點。
為了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并獲得額外的增長,其他快遞企業繼續展開低價角逐。尤其是當前電商開始卷價格,身為電商的重要一環,快遞也陷入其中,快遞企業不得不進一步想辦法把快遞價格降下來。
不打價格戰行嗎
在提升業務量和市場份額方面,低價策略的確功不可沒,但一味地打“價格戰”并不利于快遞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那么,快遞企業不打“價格戰”行嗎?
的確有快遞企業站出來說,不想打“價格戰”了。
中通快遞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賴梅松在此次發布財報期間表示,中通希望在品牌認知度和客戶滿意度上跳出“通達系”,進一步擴大盈利增長方面的優勢。
賴梅松說:“盡管快遞行業業務量保持了較快增長,但競爭依然激烈,行業整體承受著較大壓力。”他還提出,盡管“產糧區”(快遞業務量比較集中的區域,如義烏、揭陽、廣州等)的價格震蕩依然激烈,但成本加減法的競價空間已接近底線,快遞行業整體必須真正從高數量走向高質量。
極兔速遞憑借“以價換量”獲得的增長,市場也并不看好。據悉,極兔速遞的股價持續下跌,自上市至今,市值大幅蒸發。極兔速遞也預感到了危機,除了打低價牌,還試圖挖掘新的增長點。極兔速遞在財報中提出,在中國市場,極兔速遞正在開拓非電商平臺客戶,以尋找新的包裹增量。
盡管快遞企業對“價格戰”的態度有所改變,但是在激烈的市場角逐中,誰也不會率先丟掉這個利器。快遞行業資深從業人士告訴記者,盡管各家企業都喊著不想打“價格戰”,但事實上,都在努力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在價格上獲得優勢。“這兩年,中通快遞是在行業內打‘價格戰’最兇猛的企業,這也讓它獲得了較多的市場份額。”該人士還表示,這兩年發展相對落后的韻達速遞與申通快遞也想憑著低價把市場份額爭回來。
當前,“通達系”同質化競爭嚴重,價格幾乎與市場份額掛鉤,誰的價格低,流量就跑到誰手里。這時,誰又敢輕言放棄低價策略?
上述人士認為,當前快遞企業盡管想要更多的利潤,但依然不會在價格上松口,都會咬住牙挺住。但是當前“價格戰”會平衡其他要素,不會再“賠本賺吆喝”。
貫鑠資本CEO、快遞專家趙小敏也表示,“低于成本或虧損”的快遞業務不再是公司考慮的范疇。
早就喊著要跳出“通達系”的中通快遞,在經歷業務量增速放緩和市場份額下降后,轉型策略也更加謹慎。
中通快遞首席財務官顏惠萍表示:“業務量并非次要,它有助于實現規模效益。我們在權衡風險與機遇之間不斷摸索,目標是實現合理的利潤水平和價值最大化。”(記者 蔣永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