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烏梅湯代茶飲爆火考驗產能、物流,這家中醫院“搖人”接流量

“烏梅湯”
據浙江省中醫院服務號消息,以“烏梅湯”等中藥代茶飲在“年輕人養生潮”中大火的這家醫院日前與重慶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在中醫藥科研成果轉化、科研產品市場落地方面達成合作,重藥集團獲得該院“烏梅湯2.0”唯一的配方授權,可以按照浙江省中醫院的中藥質控標準,通過自有渠道推廣。
連續兩個夏天,“烏梅湯”讓浙江省中醫院頻頻出圈,但潑天的流量給醫療機構的產能、物流都帶來巨大壓力。在這種情況下,選擇與200余家全級次分公司、子公司遍及32個省份,構建了醫藥商業領先的“醫藥+互聯網”平臺的重藥集團合作,是互相借力的共贏之舉。
“沒想到打敗奶茶的是中醫院的酸梅湯”,去年起,“到中醫院配酸梅湯”成為年輕人的火爆話題,登上多家熱榜,不少博主分享網上配藥或線下開方的經歷,浙江省中醫院被多次提及。
去年9月上旬,該院的線上茶飲3天賣出20多萬帖,比平時增加10倍以上,服務器被擠爆,烏梅湯賣斷貨。該院的互聯網醫院平臺顯示,烏梅湯每帖售價1.34元,有解暑、生津、開胃之效。
“去年的烏梅湯配方是根據傳統方子調整的,火了以后,考慮到老百姓喜歡,醫院已將配方公開。”今年5月該院推出“烏梅湯2.0”時,工作人員曾在接受澎湃新聞(www.kxwhcb.com)采訪時表示。據介紹,這一中藥代茶飲5月21日上線,24小時下單115萬貼,銷量最大的一天突破1000萬貼。“烏梅湯2.0”即“烏梅荷葉飲”,主要研創人夏永良教授稱,它保留了古方中的烏梅、甘草、山楂,增加了荷葉、丹參等,改善濕熱。
由于訂單暴增,產能吃緊,導致發貨時間超過承諾,醫院曾多次通過公眾號解釋、致歉。“去年單日最高10多萬單,今年激增,雖然立即限量,但訂單量仍遠高于去年的單日最高。”該院人士告訴當地媒體,互聯網醫院是按診療服務模式架構的,不是電商平臺,缺乏應對高流量沖擊的經驗,產能、物流難以跟上。
電商平臺上也出現了“浙江省中醫院同款烏梅湯2.0”“同款養發茶”等仿冒產品。“烏梅湯2.0”5月21日上線,兩天后浙江省中醫院就發布聲明,表示產品從未通過任何其他渠道直接或間接銷售,也未授權第三方配售,未經授權使用該院名稱、處方等進行產品推廣銷售均構成對名稱權、知識產權的侵犯。
據官網介紹,重藥集團的主營業務醫藥商業板塊涵蓋藥品、醫療器械、中藥飲片、保健產品的醫院純銷、商業批發、零售連鎖、終端配送、倉儲物流及供應鏈增值服務,開展B2B、B2C、O2O等電商業務。董事長袁泉在簽約儀式上表示,將依托健康領域的豐富資源、強大的倉儲物流及供應鏈,為川渝乃至西部地區選擇“烏梅湯2.0”的消費者提供便捷體驗,也為愛吃火鍋、麻辣的人群配置“火鍋伴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