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個實驗室專注于建筑遺產保護基礎科學研究,系上海首家
如何通過對建筑遺產保護基礎科學的研究,提升歷史建筑修繕水平,成為目前廣受業界關注并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1月12日,設在上海大學文化遺產保護基礎科學研究院內的“上海大學-寶葫建筑遺產保護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這也是上海首家專注于建筑遺產保護基礎科學研究的實驗室。
該聯合實驗室的創建,旨在探索傳統工藝的挖掘和前沿技術應用研究。根據保護實踐,開展量化和精準化試驗分析,提供科學的修復和保護依據,努力開創建筑遺產科學化保護的新路,爭取為上海市乃至全國的建筑遺產保護實踐提供產業化支撐。
根據計劃,該實驗室將力爭用3-5年時間,建設成為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建筑遺產保護技術專業實驗室,國際化的建筑遺產保護培訓中心,長三角地區重要的高新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和產學研示范基地。
在1月12日舉行的首屆建筑遺產保護基礎科學(上海)研討會上,多位與會專家表示,建筑遺產保護需要科技發展的支撐,需要解決科技發展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問題。
建筑遺產的保護是系統性工程,相關技術標準、保護技術、專用材料等都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基礎問題,聯合實驗室創建之后,需要結合我國建筑遺產保護的重大需求,針對中國建筑遺產保護存在的突出問題,展開建筑遺產保護基礎科學的研討。
據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王訓國介紹,上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歷史積澱深厚。上海市政府已公布44片歷史文化風貌區、250個風貌街坊、394條風貌道路,構成城市整體風貌特色的元素,正是分布在這些區域內的建筑遺產和歷史老建筑。
“這些經歷百年風雨的老舊建筑,需要運用傳統和現代結合的技術工藝去修繕,需要使用傳統和現代相融的材料去復原,這樣才能真正展現上海的歷史風貌。”王訓國表示,基礎科學正是建筑遺產保護領域最基本、最需要,也是比較薄弱的一個環節。如何認識和解決好這個問題,將會對上海本地乃至全國建筑遺產保護產生積極的意義。
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伍江表示,上海在城市建筑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積累了大量的豐富經驗,希望能進一步推動更多專家學者聚焦在建筑遺產保護更加基礎的研究上。建筑遺產保護需要很多先進技術、科學研究來支撐,而在這個方面,中國的整個建筑遺產保護界起點較晚,技術力量還不夠雄厚。
上海市建筑學會歷史建筑保護專委會副主任、寶葫歷史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王安石曾經在原上海市房管局負責上海歷史建筑保護工作。在他看來,建筑遺產是人類不可取代又無法再生的寶貴財富,保護并利用好這些歷史的遺存,是各級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是廣大市民義不容辭的職責。
據王安石介紹,此次上海大學和寶葫科技公司雙方攜手組建的“上海大學-寶葫建筑遺產保護聯合實驗室”,將積極開展傳統工藝挖掘和前沿技術應用研究。根據保護實踐,實驗室將承擔歷史建筑材料的檢測、研發和修復鑒定工作,開展量化和精準化試驗分析,提供科學的修復和保護依據;同時,拓展教學和培訓服務,形成高水平研發能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