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導演鄭大圣重排母親黃蜀芹前作,昆劇《琵琶行》再尋新可能
2000年5月,由王仁杰編劇、黃蜀芹執導、昆劇表演藝術家梁谷音主演的昆劇《琵琶行》在上?!叭綍^”古戲臺演出了十余場。這部作品第一次讓戲曲走出傳統劇場,在戶外的古建筑空間演出,20多年后回望,演出堪為 “沉浸式戲曲”的鼻祖。

時隔24年,上海昆劇團重拾這部極具創新意識和先鋒氣質的作品,全新創排的新古典主義昆劇《琵琶行》將于9月7、8日在1862時尚藝術中心首演。此次重排導演是黃蜀芹導演之子、著名導演鄭大圣,而劇中主演琵琶女“倩娘”的,正是鄭大圣的夫人、梅花獎得主沈昳麗。同為梅花獎得主的昆劇小生黎安在劇中與之搭檔,飾演“白居易”。

新古典主義昆劇《琵琶行》
誕生于2000年的昆劇《琵琶行》取材于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敘事長詩《琵琶行》,是當年著名編劇王仁杰與梁谷音十年之約,為她量身定制的劇本,也是梁谷音的封箱之作。全劇分成《潑酒》《商別》《相逢》《失明》《余音》五個部分。五個年齡,五個人生的不同階段、不同的情感。身處兩個階層的琵琶女與白居易,兩種絕然不同的環境,但人生沉浮,相連相通,全劇終歸于“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2000年版《琵琶行》演出照
梁谷音回憶,拿到來之不易的劇本后,她奔走相告,尋覓知音,最后找到了電影導演黃蜀芹?!靶疫\的是導演黃蜀芹很欣賞這劇本,講這是超越一般故事的詩劇。它演的不是情節,而是情意,要意到而不是節到,要讓觀眾不是面對面地感受,而是帶回家去咀嚼和品味。我們不要花大錢,我們只需在上海的一個三山會館古戲臺上演出,環境古意盎然,戲要精致幽雅,與古詩《琵琶行》合拍,與古劇昆曲和諧,與王仁杰《琵琶行》自然之美相配?!?/p>
從左到右依次為黃蜀芹、王仁杰、梁谷音、張銘榮
之后,該劇在三山會館的十四場演出場場滿座,在傳統風格的雕梁畫棟間,曼妙婉轉的水磨昆腔煥發出真正的盎然古意。這部90分鐘五場大戲的創新之作,成為全國首例實景演出昆劇。之后還遠赴過德國演出,引發熱烈反響。
20多年后,梁谷音把這個“心愛之戲”拿了出來,交給了上海昆劇團年輕一代的旦角演員沈昳麗,希望她能夠把這部劇繼續傳承下去。巧合的是,當年的導演黃蜀芹正是沈昳麗的婆婆。而劇團也特邀了黃蜀芹之子、導演鄭大圣重排此劇,一家人也因這部劇有了一種別樣的因緣際會。

新古典主義昆劇《琵琶行》
當年,鄭大圣曾經作為觀眾在三山會館看過這部劇,他說,“現在想來,他們這部劇真的是‘中國實景演出’的先驅。梁谷音老師是個多么勇敢的創作者,一直勇于重新建立并再打破。他們在那么早的時候就做了這么大膽的嘗試。既然他們在1/4世紀以前就這么干了,我們也想試試看,今天能有一些怎樣的嘗試和可能?!?/p>
新古典主義昆劇《琵琶行》排練照
演出場地因此選擇在了充滿工業歷史痕跡的1862時尚藝術中心,這座由老船廠改建而成的江畔劇場,正對著波光流淌的黃浦江。打開劇場的后墻,江景便如山水長卷徐徐展開。 鄭大圣說,“這個劇場的最大特點,就是能感受到《琵琶行》這首詩的前兩句,‘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這首詩,是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一個夜晚,這個夜晚的相遇是個文學事件,我們也希望昆曲能和這個夜晚,在上海秋夜的黃浦江邊,有一次特別的相遇?!?/p>
新古典主義昆劇《琵琶行》
而整部劇的創作也基本重新排演,故事和唱段基本未變,但重新編輯組織了敘事結構。導演處理有向上一版致敬的內容,但更多是全新的創作。
“我們這個時代的觀眾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心理節奏,刷著短視頻都希望能快進。所以我們也希望這部劇能跟上現在觀眾的節奏。加上這個劇場的特別空間,希望觀眾能感受到,這部劇不是一個古遠的、隔絕的傳奇,而是今天的我們依然會有這種感觸的一種人生境遇?!编嵈笫ケ硎荆拔覀冞@部劇的創作者基本都是‘昆三班’這一代,他們也都不是‘古墓派’。昆劇這樣的非遺藝術能跟我們今天的生活相關聯,才是它最好的生命形態,它并不是一個博物館的展陳品?!?/p>
探索和創新的想法,從24年前上一代藝術家的創作,一直延續到今天這一版《琵琶行》。沈昳麗說,梁谷音老師作為藝術指導,她的想法也從起初單一的希望傳承此劇,逐漸開始變化支持他們的創新。“她說,你們要演出自己的風格,自己的面貌?!?/p>
黎安當年作為青年演員,在2000年的《琵琶行》中出演了“友人”這個角色。這一次,他“升格”出演白居易,“所以當沈昳麗要和我重新排這個戲,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黎安笑說。不過,當年這個劇的白居易是由老生演員扮演,這次由他出演,要把很多老生唱腔改成小生,難度不小?!暗热粨Q了我演,也不會是完全老生的感覺。而且這次最大的挑戰是,以前我和沈昳麗都是才子佳人,一直習慣含情脈脈的對視。但這一次琵琶女和白居易的關系并不是普通的男女之情,那種共情的狀態和眼神,我們一直在尋找其間的分寸。”
在排練現場,導演鄭大圣一直在幫助演員尋找人物之間細膩的情感交流和變化。而除了表演,此次的《琵琶行》在舞美、妝造以及音樂上都有很多創新之處。國內知名舞美、燈光設計師譚華擔任舞美、燈光設計;紀錄片《何以中國》的服裝造型設計師王海婷擔任服裝造型設計。全劇20多段唱腔基本保留了當年的創作,但主題曲《琵琶行》卻是全新的制作,有別于傳統昆劇的音樂,為多部電影音樂作曲的知名作曲家董穎達擔任此劇作曲。導演和主創表示,“這依然是一個傳統的昆劇,但是有當代的敘述方式和表達?!?/p>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