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三角議事廳·周報|蘇浙重大項目獲批,長三角核電建設提速
8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核準了包括江蘇徐圩一期工程、浙江三澳核電二期工程在內的5個重大項目,標志著中國核電建設進入新的加速階段。

2023年2月15日,浙江溫州,位于蒼南縣霞關鎮的中廣核浙江三澳核電項目現場,土建施工、設備安裝等工作有序開展,項目整體施工進度正有條不紊推進中。視覺中國 資料圖
江蘇徐圩核能供熱發電廠項目采用中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和第四代核電技術高溫氣冷堆,創新性地將核能供熱系統與核電站耦合,開創了全球首例以高溫氣冷堆與壓水堆聯合運行的模式。該項目將以工業供熱為主,同時兼顧電力供應,為連云港的萬億級石化產業基地提供高品質、低碳工業蒸汽,助力能源和化工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領意義。
浙江三澳核電二期工程3、4號機組同樣采用“華龍一號”技術,單臺機組額定電功率為120萬千瓦,共計6臺,預計每年可提供約525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300余萬噸,相當于造林11萬公頃。這一項目也是全國首個引入民營資本參股的核電項目,為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投資拓展了新空間。
江蘇和浙江作為中國核電產業發展大省,近年來均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各自的發展特點與現狀又存在一定差別。
江蘇核電產業在產業鏈的上游和下游領域表現突出,擁有海龍核科、江蘇神通、紐威股份、中核科技等核電設備和材料供應企業,以及江蘇國信等核電發電和維修企業。浙江則在上游和中游環節具有優勢,已形成完善的核電關聯產業鏈,包括盈峰環境、金盾股份等上游企業和浙能電力等中游企業。同時,浙江在核電相關技術研發和產業布局上處于領先地位,確保了行業的高效運作和持續創新。
在核電機組的運營規模上,蘇浙兩省也有顯著差異。截至2023年,浙江擁有在運核電機組11座,位列全國第二,占全國容量總比重為16%。江蘇則擁有6個機組,位列全國第五。
在技術創新方面,浙江在核電站結構與控制裝置、核電信息處理與監控系統、核廢料處理和核發電系統等領域擁有優勢,集聚了中核核電運行有限公司、三門核電有限公司、秦山核電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學等研發力量。江蘇核電則致力于核能多元化利用,開發了國內首個工業用途的核能供汽項目“和氣一號”,標志著中國核能綜合利用從單一的發電和居民供暖拓展至工業供汽領域,提升了核能的綜合利用水平。
隨著江蘇徐圩與浙江三澳等核電項目的加速推進,中國核電產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兩省將繼續發揮各自優勢,加強技術創新與產業鏈協同,共同推動中國核電事業邁向更高水平。
長三角
前7個月長三角外貿進出口創新高
今年前7個月,長三角區域外貿進出口總值達9.1萬億元,同比增長5.8%,占全國總值的36.7%,規模創歷史新高。汽車、船舶及高新技術產品等高端制造出口表現亮眼,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往來日益密切,民營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的主體地位更加穩固,高端制造業國際競爭新優勢不斷增強。(來源:文匯報)
蘇浙皖攜手打造文明實踐共建區
8月20日,蘇浙皖三省毗鄰區域“文明實踐共建”啟動儀式在宜興舉行,三省共同簽署《蘇浙皖三省毗鄰區域文明實踐共建合作方案》,嘗試以太華、煤山、新杭三鎮為試點,打造文明實踐共建區。三地將通過開展“文明實踐共建”活動,探索形成毗鄰區域文明建設可復制的做法和經驗,推動省際毗鄰區域鄉風文明共建共治共享。(來源:新華日報)
經濟
江蘇省前7月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外貿同比增長12.9%
據南京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江蘇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值達到1.4萬億元,同比增長12.9%,拉動全省進出口增速5.5個百分點,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44.4%。(來源:新華日報)
產業
上海穩居全球航運中心城市綜合實力第三
8月21日,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發布,上海被評為全球第三大航運中心城市。上海港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與貿易局勢動蕩環境下展現出強勁的韌性和適應能力。在航運指數衍生品領域,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交易,成為中國期貨市場上市的首個國際化航運指數期貨產品。(來源:文匯報)
國內首條跨省定點低空載客運輸航線近日開通
國內首條跨省定點低空載客運輸航線——連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和江蘇昆山城市航站樓的直升機載客航線近日開通。該航線在昆山城市航站樓至上海浦東星野飛行基地之間飛行,飛行航程約82公里。旅客抵達后,由機場地服公司派專車將旅客接送至對應的航站樓,并派專人提供值機、行李托運等代辦服務。(來源:新華日報)
安徽:“東數西算”六大集群算力調度平臺實現互聯互通
8月20日,長三角樞紐蕪湖集群算力平臺推介會成功舉辦,省內外20家企業簽約算力對接,標志著“東數西算”六大集群算力調度平臺實現互聯互通。蕪湖集群與五大集群簽約合作,探索跨地區算力協同機制,加速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構建,增強區域間的協同發展。(來源:安徽新聞網)
政策
浙江構建山區海島縣分類動態調整機制
8月21日,浙江省召開了山海協作工程暨山區海島縣高質量發展推進會,正式建立山區海島縣分類動態調整機制,平陽縣、衢州市柯城區、麗水市蓮都區被調出“山區26縣”名單。這有利于提升支持政策的精準度,為全國縮小區域差距提供了可復制經驗。(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郭穎珂、陳思澤系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碩士研究生)
-------
“長三角議事廳”專欄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發起。解讀長三角一體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線調研報告,呈現務實政策建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