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家庭醫用氧氣配送范圍“縮水”,遠郊患者的剛需如何滿足?
近日,上海市民貝先生向《新聞坊》同心服務平臺反映稱,自己患有心腦血管疾病需要居家吸氧,龍華醫院為他開具了申威公司的“預售醫用氧憑證”,但是撥打了票面上的“供氧熱線”后,對方卻告知貝先生居住在奉賢區,不在配送范圍內。

本文圖片均為“新聞坊”微信公眾號 圖
客服:支持自提
貝先生查詢發現,目前上海有多家配送醫用氧氣瓶的公司,但服務最久,配送范圍最廣的就是這家申威公司,而且許多三甲醫院開具的氧氣票也都是這家公司的。公司公眾號上清楚寫明,除崇明外,可配送本市各區。但在實際操作中,奉賢等遠郊并不在列。

根據“預售醫用氧憑證”上的二維碼,貝先生查詢了上海申威醫用氣體有限公司的微信公眾號,頁面清楚寫明“除崇明外都有配送點”。
據此,貝先生撥打了公司的“供氧熱線”,不料對方卻告知,奉賢區并不在配送范圍內。
貝先生告訴記者,“我的地址在奉賢,但就在浦東新區和閔行區隔壁,隔一條馬路,但他們就不送。“
對此,供氧熱線客服表示,“現在金山、奉賢、崇明,我們都沒辦法送。”還告知可以去銀工路228號自提。

但是貝先生認為,用氧患者本就體力不濟,自提氧氣瓶并不現實,更重要的,氧氣屬于助燃危險品,需要專車配送,市民自提根本沒有可能。

貝先生:我要自己取,一個70多歲的老人怎么提得動,不說重不重,氧氣瓶屬于危險品,公共交通不能坐,出租車也不能坐,氧氣瓶要有規定,危險品運輸許可證的。
至于為何奉賢不能配送,公司客服人員表示,部分審批手續尚未完成。“我們這邊是市區里邊的,奉賢那邊我們沒辦法送,因為有些衛生局方面還沒有審批下來,沒辦法那里送,有些執照沒審批下來,我們是不能送的。”

相關負責人:我們很困難
客服說"配送的相關手續還沒審批",究竟是沒有申請報送,還是申請后沒有獲批?如果沒有獲批具體的原因又是什么?
但該公司公眾號明明寫著,除崇明外,各區都可配送,如果手續不全,為啥要給人家吃空心湯團呢?

申威公司旗下專門從事家庭氧氣供應業務的是"上海嘉威醫用氣體有限公司",記者采訪了嘉威公司的負責人,得到的答復是,按照公司最初的設想,確實是崇明以外各區都可配送 ,但是實際運作中,發現了一些始料未及的難處:需要增設的配送場地、車輛等,超出了預計、超出了公司能力,所以手續不是不批,而是沒有條件、也沒有報送。
嘉威公司負責人解釋說,本市對于危險品運輸有嚴格規定,不能擅自送往審批區域外。作為長期提供家庭醫用氧氣的主要服務企業,目前公司經營遇到了一定的瓶頸。

上海嘉威醫用氣體有限公司行政總經理章英斌:現在由于原來老城區用氧的居民動遷了,都外擴到嘉定、奉賢、青浦、金山等較遠郊區,而我們車輛以前劃定配送區域主要是市區。
因為危險品車輛有區域限制通行證作業范圍,現在問題是,由這些用戶搬到配送范圍之外,我們現在配送需要進一步擴展延伸,但現在企業也碰到一定困難:配送費用是市場價格,但是收取運費偏低,沒有辦法滿足運輸公司運營需求,這家運輸公司長期虧損,已經連續虧損五年,現在我們也基本到了虧損邊緣,我們很困難。
這位負責人介紹,,如果申請擴大運送范圍,需同時新增車輛,配套專用停車場,而從目前公司的經營情況來看,已經很難做到。
“家用氧的醫保費用一直停留在20元錢,也就是二十幾年沒有變化過,成本每年逐步在增加,包括人員社保成本、場地租金、充裝醫用氧成本以及運輸駁運成本。”該負責人透露,10升家用氧,每一瓶的毛利在6毛錢左右,“很難維持企業正常運營,也沒有包括管理部門、接線客服的工資獎金,還有辦公樓租金......長期這樣發展,對于家用氧配送,包括家用氧的營運,有十分大的壓力了,如果加上動遷居民遠距離配送,會更增加我們壓力,加速虧損。”

這位負責人算了一筆帳:一瓶20元的醫用氧,由于歸類為藥品,醫院實際結算價格為17.4元,去掉增值稅,實際銷售收入單瓶氧氣為14.7元,去除9.2元的充裝成本,2.8元倉儲成本,司機押運員提成1.8元,銷售人員獎勵提成4毛錢,每瓶氧氣的毛利約為6毛錢,而這筆費用還不包括其它運營成本。
同樣,由于用氧用戶密集度下降,單瓶配送距離也大幅度增長,也造成了成本上升。
該負責人稱,如果要增加配送區域的話,肯定要增加車輛,增加車輛前提是需要增加危險品場地,因為場地符合標準才能新增車輛,“增加車輛后還要增加危險品運輸司機,危險品押運員,因為他們要換班,人員配比和組合,這些費用開支我們現在無法滿足,如果要解決奉賢、金山、青浦這限額郊區的直接配送,我們現在是有心無力。”

記者采訪后,該公司的公眾號已經修改了"配送范圍"的信息,配送規則不變,但是配送范圍修改為:外環線及浦東只限部分地區,部分邊遠地區送氧時間及價格另定,詳情來電咨詢。

在采訪中,嘉威公司負責人還提到,同樣涉及大量郊區配送需求的液化氣,運費是有補貼的,每瓶財政補貼15元,企業承擔10元,用戶支付5元。
醫用氧氣能不能采取液化氣的類似辦法呢?
對此,專家表示,財政補貼與市場化運作的結合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有效途徑,“通過政府補貼、企業承擔和用戶支付相結合的方式,有效緩解了運輸兩端的壓力”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何建佳:對于醫用氧配送服務,政府可以借鑒這一做法,適當提供財政補貼,鼓勵企業擴大配送范圍、提升服務質量。同時,也要加強市場監管,防止企業濫用補貼、損害公共利益。
從長遠來看,提升醫用氧配送服務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是關鍵。政府應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和管理升級,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同時,鼓勵企業探索多元化經營模式,如與醫療機構、社區服務中心等建立合作關系,形成互利共贏的產業鏈。
專家表示,醫用氧是許多患者的剛需品,部分地區無法配送,反映了這項服務在區域間的不均衡,并不符合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原則。
專家指出,至于醫用氧配送涉及危化品的運輸規定,也應該在考慮安全因素的同時,兼顧服務效率,優化運輸路線、優化配套設施,從而降低醫用氧的運輸成本。

企業遇到的困難,目前還僅是嘉威公司負責人的一家之言,是不是全部的事實,還不能完全確定。但是,上海已經進入了深度老齡化,醫用氧的需求只增不減,配送服務不到位總是事實,那就值得相關部門權威調查,找出真正的原因并加以解決。
(原標題為《上海多區明確不能享受了!這項服務一夜之間"縮水",很多人急煞…啥情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