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挑戰微信,頭條有機會嗎?
2019年1月9日,張小龍在廣州作了一場長達四個小時的演講。在演講中,他對外界關于微信面臨競爭壓力的猜測給出了回應:“微信沒有競爭對手,也不焦慮!”
張小龍能作出如此霸氣、干脆的回應,當然是有足夠的底氣作為支撐的。根據微信官方最新公布的數據,2018年微信月活用戶已達到了10.82億,平均每天有450億次的信息發送出去,4.1億次音視頻呼叫成功,用戶的人均通訊錄朋友比三年前多了110%。如此驕人的成績,在目前的社交產品領域確實難以找到能與之比肩者。
不過,如果說微信已經到了不可撼動的地步,那肯定會有人表示反對,而頭條系無疑就是這群反對者中的代表。在張小龍演講開始前幾個小時,今日頭條CEO陳林在悟空問答等平臺上發出提問:“中國的社交領域已經到終局了嗎?未來,社交領域可能會有哪些發展和創新?”盡管陳林的提問并沒有指向某個具體對象,但只要是對行業略有了解的人,就能從提問中嗅出其對微信的挑釁意味。
1月11日下午,陳林又在自己的主頁上公布了字節跳動社交產品發布會海報,宣布將于1月15號召開主題為“SO YOUNG,這是年輕的新時代”發布會,并聲稱:“小龍在思考重做朋友圈會怎么做,其實我們也有另外一個想法,下周再說。”如果說先前的提問只是對微信的一次隔空喊話,那么這個海報就是公然的宣戰了??磥?,頭條的新社交產品真的就要來了。那么,它究竟會是什么樣,又能否成功地撼動微信的統治地位呢?
一、先前的挑戰者為何失???
頭條并不是第一家試圖挑戰微信的企業。在此之前,微信曾經迎接過很多優秀產品的挑戰,其中既有阿里重金打造的“來往”,也有紅極一時的“子彈短信”,但是這些挑戰者幾乎都是曇花一現,并沒有對微信的地位產生過實質性的影響。
為什么微信能夠成功擊敗如此眾多的挑戰者呢?其原因當然是復雜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每一個具體案例中找到很多答案。例如,有評論者在分析“來往”失敗的時候就指出,來往的失敗源于其用做PC的思路做移動互聯,將過多的功能放在一個app上,導致界面的雜亂。但是,如果這是來往失敗的原因,那又如何解釋子彈短信的失敗呢?相比微信,子彈短信的功能更加集中、界面更加簡潔,但是這樣的簡潔也沒有給它帶來好運,僅僅在一個多月后,它就銷聲匿跡了。
如果我們拋開每一個案例背后的具體原因,就不難發現這些失敗案例的共性,那就是:這些失敗的挑戰者,都太像微信了!
微信是一款社交軟件,但它首先是一款即時通訊工具。事實上,很多微信的早期使用者選擇使用這款產品,更多是為了找到一個更好使用的短信和在線電話,他們更看重的是其工具屬性,而不是其他功能。在電信資費昂貴的時代,微信這樣的產品十分討巧,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在短時間內實現用戶數量的急速增長。在用戶數量達到了一定基數之后,微信再陸續推出朋友圈、表情包、紅包等一系列功能,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從一款簡單的工具向一款優秀的社交軟件的轉變。
回顧微信的發展,從工具到專業社交軟件這條路可謂走得十分順利。然而,這條看似十分順利的路要被復制起來卻很難。其原因,就是“網絡外部性”的存在。“網絡外部性”是一個經濟學術語,它指的是:當某種商品的消費者更多時,消費者對這種商品的評價更高。顯然,通訊工具就是一種具有網絡外部性的商品——如果沒有人使用一種通訊工具,那么就沒有人會認為它有價值,因為即使使用了,他也難以利用這種工具找到交流的對象;而如果這種通訊工具的使用者很多,那么人們就能夠通過它找到很多交流對象,因此它帶給人們的價值就會很大。
一般來說,如果某種商品具有很強的“網絡外部性”,那么一旦它的用戶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就能為自己構筑強大的進入壁壘。一個新的挑戰者,即使它在功能上和在位者一樣,甚至略有優勢,如果它難以在短期內積累足夠的用戶規模,也很難在競爭中勝出。微信之所以可以在初期顛覆短信、飛信等已經在位的產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價格優勢,以及QQ的用戶導入,從而迅速突破了規模的臨界點。
而來往、子彈這些微信的挑戰者呢?由于在功能上刻意模仿微信,因此很難突破微信的“網絡外部性”構建起來的壁壘。畢竟,在功能類似、體驗相差不大的前提下,誰又會放棄一款已經用得很習慣、很容易找到所有聯系人的軟件,轉而使用一款新軟件呢?有人說:“打敗微信的一定不會是另一個微信”,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二、頭條的產品還有什么機會?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如果要撼動微信,打造出一款可以和微信比肩的新社交軟件,那么就絕對不能走微信的老路,和微信在風格上過于類似。那么,頭條能不能做到這些呢?從現在看,頭條還是很有機會的。
首先,人們對于社交需求的多樣化決定了社交產品應該是多元的,這為頭條找到著力點留下了充分的空間。
我們按照不同的維度,對社交產品作出不同的分類:例如,按照社交關系強弱,它們可以分為強關系社交型軟件、弱關系社交型軟件、陌生人社交型軟件;按照功能,它們可以分為工具型、社區型、媒體型等;按照傳播的內容,它們可以分為文字型、圖片型、視頻型等;而按照用戶年齡段,則更可以分為:青年型、中年型、老年型等。參照這些分類,微信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強關系型的文字型工具軟件,其針對的用戶主要是中年以上人群。由此可知,雖然其用戶規模巨大,市場占有率很高,但還遠沒有達到照顧到所有用戶、所有需求的地步(事實上,它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達到)。因此,想要找到和微信差異化的點是十分容易的。只要避實擊虛,抓住微信沒有覆蓋到的某一個痛點,就完全有可能迅速積累用戶,突破增長的臨界點。
盡管頭條方面目前還沒有公布新產品的具體情況。但根據陳林主頁的留言信息,我們大致上可以知道,這款社交軟件應該是聚焦于青年群體,以視頻、圖片為主要內容的,并且可能主打共同興趣和愛好。所有這些,都和微信形成了鮮明的差異化。
其次,頭條目前已經積累了充分的用戶基礎,這些都將為其推廣社交產品提供有力的支持。
目前,今日頭條、抖音、西瓜等產品已經擁有十分龐大的用戶,這些用戶將會有很大概率選擇使用頭條的新社交產品。尤其是抖音、西瓜等視頻軟件,它們本身就具有準社交的功能,因此將其用戶導向一款風格類似的新社交產品將十分容易。
如果頭條成功地將這部分用戶導入了新的社交軟件,那么這款軟件的用戶數就會相當可觀,應該可以成功突破增長的臨界點。而一旦這個臨界點被突破,其增長速度或許是十分驚人的。
再次,技術的變遷或許會給頭條創造彎道超車的機會。
在互聯網的競爭中,技術變遷是一個必須考慮的變量。從某種意義上講,微信之所以可以脫穎而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3G技術的普及,使得它在傳輸信息時變得比傳統的短信更有優勢。而5G時代的到來,或許又會帶來一次新的變局。過去,視頻傳輸的速度慢、成本高,限制了其在社交軟件當中的應用。而在5G普及后,視頻的傳輸速度將大幅提升、成本將大幅下降,這就給視頻類社交軟件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空間。
目前,與騰訊相比,頭條在做視頻類產品上的優勢是比較明顯的。頭條旗下的抖音、西瓜等產品,無論是在安裝率還是日活上,都要高于騰訊系的產品?;蛟S,騰訊也已經看到了未來視頻社交的巨大機會,因此在微信7.0中加入了即刻視頻功能。不過,這樣做的結果究竟如何,可能還需要檢驗——至少從筆者個人的觀察看,目前即刻視頻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在這種情況下,頭條如果從自身強項——視頻入手,構造其社交策略,那么就可能在技術變遷的推動下,成功實現對微信的趕超。
如果沒有意外,頭條即將推出的社交軟件,將會是一款和微信十分不同的產品。從功能上看,它應該不會造成和微信形成替代,但是從對用戶的爭奪看,它將可能會和微信展開激烈的競爭。從這個意義上講,或許微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不會有對手,但頭條則可能憑借新產品成為騰訊的有力競爭對手。
(作者陳永偉為《比較》研究部主管,北京大學市場與網絡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