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徐匯一條路上深夜開挖10余處,“有證擾民”何解
“什么時候是個頭呢?”上海徐匯居民李女士已幾乎記不起上一次安然入夢是什么時候了。
申城連日高溫,為避開暑氣,不少施工隊伍開始轉入“夜場”。然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夏令行動”近日接到多位徐匯居民的求助,稱其小區(qū)附近路段徹夜施工,侵擾夜間休息。半個多月前,李女士小區(qū)所在的老滬閔路上也進駐了第一支夜間施工隊伍。半個月來,“夜間工地”越來越多,工種也日益豐富,工人們披星戴月,李女士只能用整晚的輾轉反側與周邊的嘈雜環(huán)境做著漫長的斗爭。

本文圖片均為“上觀新聞”微信公眾號 圖
多方反映之下,居民們又只能得到“有夜間施工許可證”的說法。“難道一紙許可證,就能使如此嚴重的擾民行為變得合理合法嗎?”對此,居民們深感無奈與不解。
晚10點,到早4點
記者梳理相關求助后發(fā)現(xiàn),李女士所居住的徐匯區(qū)老滬閔路沿線是受到居民們集中反映的擾民問題突出區(qū)域。根據(jù)2021年9月印發(fā)的《上海市建設工程夜間施工許可和備案審查管理辦法》(以下稱《管理辦法》),夜間10時至次日早晨6時屬夜間施工時間范圍。于是,8月中旬,記者于夜間11時許來到上述路段附近查看情況。
在老滬閔路百色路交叉口,記者輕松地找到了第一個施工現(xiàn)場。據(jù)工人介紹,此處正在進行合桿整治工程。由于需要更換交通信號燈燈桿,現(xiàn)場有吊車作業(yè),老燈桿底部與地面連接處經(jīng)鉆機打松后,再經(jīng)由吊臂拆除。“鉆機和吊車,是流水線作業(yè)。”一位工人告訴記者。其時已入深夜,老滬閔路上鮮有車輛來往,施工隊伍在各個燈桿之間輪轉,鉆機打孔時短促、高頻的聲音常于道路四周響起,受照明等施工需求的影響,發(fā)電機持續(xù)發(fā)出低頻的嗡嗡聲,而吊車一旦開始移動,產(chǎn)生的轟鳴更能瞬間帶來超過70分貝的噪聲。

老滬閔路百色路路口,正在進行更換燈桿的工程。

工程車輛在老滬閔路上通過,發(fā)出轟鳴。
如果“陣發(fā)”的噪聲尚可忍受,那么持續(xù)工作的氣泵鉆則使得長橋六村的居民們苦不堪言。
當日晚間,記者順著老滬閔路向南行,約在深夜12時許來到了長橋六村所在的羅秀路路口。為鋪設電纜,施工車輛要沿羅秀路向東,一路開鑿上街沿部分的路面。記者注意到,施工區(qū)域與長橋六村隔路相望,站在小區(qū)沿街的幾棟房屋處測量,氣泵鉆作業(yè)帶來的噪聲達到近90分貝。“已經(jīng)四五天了,每天都是晚上10點到凌晨4點施工。”保安亭內的值班大叔皺著眉頭,抱怨頻頻,“居民們根本沒法睡,我聽著這個聲音值夜班,也吃不消。”

長橋六村對面的羅秀路上,挖掘機和鉆機正在施工,發(fā)出高頻噪聲。
事實上,沿著老滬閔路,從百色路行至羅秀路,記者見到了大大小小不下10個施工現(xiàn)場。記者一路走一路詢問,發(fā)現(xiàn)這些工程施工內容可謂“五花八門”,除更換燈桿、鋪設電纜外,還有老滬閔路上中西路附近的公交站臺改造工程、人行道改造工程等等,其中大部分工程都涉及路面的開鑿、發(fā)電機的使用等容易產(chǎn)生高、低頻噪聲的工序。而老滬閔路沿線的住宅區(qū)眾多,無論是卡車往來,還是工人之間的大聲溝通,都會對附近居民們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

老滬閔路上中西路路口附近的公交站臺改造工程。
非得深夜施工嗎?
記者從施工現(xiàn)場的一塊圍擋上看到,老滬閔路沿線正在進行的,是徐匯區(qū)架空線入地及合桿配套整治工程,包含電力工程、合桿排管后的溝槽回填、路面修復以及其他附屬設施的綜合整治,涉及老滬閔路沿線的多個路段。記者以普通市民身份與施工現(xiàn)場的多名工作人員進行了攀談,對于深夜施工,他們大多表示無可奈何,但談及原因,大家又“心照不宣”:“白天施工不行,會影響交通。”
那么,等到深夜再施工真的有必要嗎?
在實地探訪的過程中,記者仔細觀察了老滬閔路沿線的所有工程內容及所處位置。記者發(fā)現(xiàn),部分涉及上街沿人行道改造的項目在白天同樣是用護欄圍起的狀態(tài),上街沿無法行走,行人也只能通過非機動車道等位置繞行。“既然白天晚上都不能走,那談何影響交通呢?”對此,舒樂小區(qū)居民劉女士坦言,如果顧慮當前天氣炎熱,也還有很多時間可以用來施工,“早上6點到8點左右,傍晚6點到10點之前,對于附近居民們的影響都會相對小一些。”

由于羅秀路上街沿修繕工程,白天此路段依然用圍欄圍起。
而除這些對通行實質無影響的工程以外,盡管更換燈桿、鋪設電纜等工程確實會帶來占據(jù)車道或小區(qū)出入口等情況,但使用鉆機開鑿路面的工序其實也可以提前完成。8月12日凌晨1時,記者在老滬閔路上中西路附近的家樂苑小區(qū)門口看到一隊施工人員,工人們揮汗如雨,正用鉆機開鑿路面、鋪設電纜。“這里要修,確實會影響居民車輛出入,但非要弄到凌晨嗎?”居民王阿伯苦不堪言,挖地的位置正對著他家的窗戶,直線距離還不足10米,“工期拉長一點,每天早點結束,或者分區(qū)域來修,這些辦法是不是都可以呢?”

作業(yè)的挖掘機與小區(qū)居民相隔很近。
居民呼吁:嚴格管理、靈活統(tǒng)籌
由于不堪其擾,近段時間以來,老滬閔路的大修引發(fā)了不少沿線居民們的抱怨。然而,通過眾多渠道反映求助后,居民們都只得到相關部門回復稱,“該工程已辦理夜間施工許可證”。“難道有證就可以‘合理擾民’了嗎?”對此解釋,大部分居民并不認可。事實上,在老滬閔路深夜施工路段,記者也并未在現(xiàn)場看到許可證張貼,也就是說,對于這些大小工程的項目內容、深夜施工持續(xù)時間等信息,居民們都無從得知。
事實上,據(jù)業(yè)內人士介紹,當前申城對于夜間施工已有管理機制。針對城市道路和公路(包括養(yǎng)護工程)及軌道交通工程的夜間施工而言,即便取得相關備案,前述《管理辦法》中也對夜間施工提出了必須嚴格遵守的要求。例如,施工過程中必須對機械或設備加設降噪措施;禁止采取捶打、敲擊和鋸割等易產(chǎn)生高噪聲的作業(yè);禁止使用氣壓破碎機、空壓機、泵錘機、筒門鋸、金屬切割機等高噪聲機械或設備等等。結合我國的《建筑施工場界環(huán)境噪聲排放標準》,夜間建筑施工環(huán)境噪聲不得超過55分貝,最大聲級超過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分貝。可惜的是,對于這些標準與細則,老滬閔路沿線的工程顯然并未留意。

《上海市建設工程夜間施工許可和備案審查管理辦法》中對于夜間施工的要求。

《建筑施工場界環(huán)境噪聲排放標準》中對于噪聲界值的規(guī)定。
入夏以來,徐匯居民針對夜間施工擾民的求助屢見不鮮。除記者實地探訪的老滬閔路沿線外,天鑰橋路、小木橋路等路段附近居民同樣連夜無法安睡,而“沒有降噪措施”“看不到許可證張貼”等則成了求助的癥結。其中,規(guī)范張貼許可證是最基本的一步,業(yè)內人士也建議,對于周圍住宅區(qū)密集的施工工程,除在施工現(xiàn)場張貼許可證外,也可以考慮在住宅區(qū)內張貼告知。
同時,在工序及工期的安排上也應更加靈活。有居民建議應更加嚴格落實夜間施工管理辦法,“尤其是針對已經(jīng)取得了夜間施工許可證的工程,有沒有落實降噪措施必須得到更加嚴格的監(jiān)管。”
(原標題為《突突突……徹夜不停!深夜,上海一條路上開挖10余處,居民根本沒法睡:什么時候是個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