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翁心華獲評“最美醫生”,被稱為“醫學界的福爾摩斯”
2024年8月19日是第七個中國醫師節。在中宣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當日公布的2024年“最美醫生”名單中,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終身教授翁心華獲此殊榮。

翁心華教授。 本文圖片均為華山醫院提供
“榮獲最美醫生稱號,是大家給我的榮譽,我由衷地感謝大家!到了現在的年齡,最欣慰的是學生取得比我更大的成就。我希望能用自己的綿薄之力給學科、給醫院帶來更大發展。”今年86歲高齡的翁心華表示。
作為中國感染科領域的領軍人物,翁心華專注于感染學科發展長達半個多世紀,治愈了無數疑難雜癥,曾獲全國“白求恩獎章”、上海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被稱之為“醫學界的福爾摩斯”。深耕感染病學六十余載,他始終站在傳染病防治領域的最前沿,曾為上海抗擊“非典”和甲型H1N1流感、新冠病毒等作出重要貢獻,守護了無數人的健康。
與此同時,他也培養了諸多優秀的優秀青年,如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上海)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深耕耐藥細菌機制研究的國家973首席科學家王明貴教授,以及曾作為上海市甲流專家組組長、現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的盧洪洲教授等。
“傳染病防治事業是艱苦、有風險的,但畢竟要有人去做”
翁心華教授,于1938年出生于浙江樂清柳市,其父親也是當地一名知名醫生。
高中畢業后,他受父親影響,報考了醫學專業,就讀于上海第一醫學院(上海醫科大學前身)。1962年,他以優異成績畢業,被分配到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華山醫院傳染病教研室工作,跟隨我國臨床抗生素學的奠基人、著名的傳染病學家戴自英教授和徐肇玥教授。
在恩師們的言傳身教下,翁教授繼承了他們教書育人的理念:感染科是培養人、促人成長的平臺。
感染科離不開與諸多的傳染性疾病打交道,他的日常工作就是與病毒相伴、親近病人,做到“零距離”。每當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翁心華總是當仁不讓、挺身而出,帶領專家團隊挑戰疫情傳播的生死時速。他總說:“傳染病防治事業是艱苦、有風險的,但畢竟要有人去做。”

查房之余,翁心華教授指導年輕醫生做個既拿書又拿聽診器的醫生。
2003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橫行肆虐、來勢兇猛,一時間舉國上下人心惶惶、談“非”色變。在這危急關頭,翁心華臨危受命,擔任上海防治“非典”專家咨詢組組長。他親臨一線,參與上海市SARS醫療救治與防疫的戰斗中,對非典疑似、甚至確診患者親自問診、進行救治,同時積極廣泛宣傳非典的防治知識,消除大家的恐慌心理。
作為世界衛生組織與國內專家組成的聯合檢查組專家,他奔赴全國SARS疫區進行檢查督導,認真調研,分析病情,參與制定修改SARS的臨床診療與消毒隔離、醫院感染控制等標準,為政府決策提供方案,為上海市乃至全國的SARS防控作出了重大貢獻。在他的帶領下,通過上海廣大醫護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上海僅發生8例輸入性感染,無一例醫源性傳播病例,使上海的抗擊非典工作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贊揚和鐘南山院士的高度評價,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范”。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肆虐。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初期,翁心華再次站在了抗擊甲流的前沿。在他的指導和推薦下,他的博士生、感染病學專家盧洪洲教授,擔任上海市甲流專家組組長,憑借豐富的醫學知識、疫情防控經驗和精心安排,圓滿完成了接墨西哥同胞回國的任務。
2011年,我國多個地區暴發了病因未明的血小板減少性發熱綜合征,造成重大影響。在國家疾控中心確認為系新發傳染病病原體布尼亞病毒感染所致后,在翁心華指導下,他的學生張文宏等人迅速趕赴上海周邊的相關地區,對周邊地區類似的綜合征病例進行研究,并幫助相關地區進行科學診治。
2020年,一個未知的病毒引起的疾病席卷全國。在翁心華的指導下,作為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的張文宏帶領的華山感染團隊用扎實的專業知識、良好的專業素養和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大眾進行科普,給手足無措的人們吃了一顆顆定心丸,同時還帶領多學科專家團隊為疫情防控政策的制定獻上科學合理的建議,為疫情的控制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從不明原因發熱中尋找病因,被稱之為“醫學界的福爾摩斯”
在日常工作中,翁心華還常常被稱作“醫學界的福爾摩斯”。
對于感染科醫生來說,臨床上常常接觸到發熱病人,這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臨床癥狀,雖然常見但幾乎每個病人的發熱又都有所不同,涉及的疾病也極其紛繁復雜,因此長期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常被認為是最富挑戰的臨床問題,許多長期發熱的病人輾轉各地,求醫過程充滿了艱辛。而翁心華總能用敏銳的眼睛看到病人不為人所注意的細小異常,用扎實的臨床技能捕捉儀器未能探到的體征,用淵博的知識迅速在大腦中檢索出可能的診斷,用嚴密的邏輯推理出最終的結論,讓諸多疑難病例重獲新生。
有一名17歲的年輕女孩,每天畏寒、寒戰,高熱40℃,持續了一個月,同時伴有較為劇烈的腹痛。入院后檢查發現,該病人有大量腹水,腹水檢查大量炎癥細胞,外周血檢查白細胞計數也升高。翁教授在查房中仔細詢問了患者病史,隨后果斷表示:“這個孩子不是腹膜炎,是腹型紅斑狼瘡,應該馬上改用激素治療。”

青年醫生圍著翁心華教授學習。
事實證實了翁教授的判斷。女孩改用激素后,體溫很快就降至了正常,腹痛、腹水也奇跡般地消失了,3個月后各項指標的復查更進一步證實了紅斑狼瘡的診斷。
這樣的傳奇案例可以說是不勝枚舉。與他一起工作過的同事、學生、進修醫生,常常稱其“看病就像福爾摩斯探案,蛛絲馬跡都是有用的”“他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知識面極廣,大腦就像一臺檢索的電腦”。
在翁心華的帶領下,華山醫院感染科成為了我國最重要的感染病臨床醫療中心之一,門診量每年15萬人次,每年收治各類感染病人約7000例次,患者來自全國各地,超過70%的患者為疑難雜癥,外省市患者比例達55%,被譽為感染性疾病診斷的“最高法院”。
他還不斷總結臨床經驗和前人經驗,著有《翁心華疑難發熱病例精選與臨床思維》一書,這冊書就好比是感染病學領域的《福爾摩斯探案集》。2013年,他還獲得了“白求恩獎章”這一全國衛生系統模范個人的最高行政獎勵。
值得一提的是,在翁心華帶領下,他所在科室一大批優秀青年才俊脫穎而出:張文宏教授擔任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上海)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王明貴教授成為國家973首席科學家,他在耐藥細菌機制方面有創新發現,新發現的耐藥基因已經被國際廣泛引用,該項研究成果獲得教育部一等獎;盧洪洲教授也是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甲流專家組組長,目前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
此外,翁心華還廣泛開展國內外的科學交流和合作,在結核病耐藥領域有重大發現,曾在國際上知名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重要論文。同時,他還培養出國內知名的肝病專家施光峰教授與張繼明教授、真菌專家朱利平教授,還有一些在他培養下的青年醫師入選上海市科技啟明星、上海市新優青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